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時評:反華勢力又在鬧騰 日本借釣魚島搞鬼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13日 16:52)


資料:美麗的釣魚島

  環球時報消息:新年伊始,起伏不定的中日關係出現不祥兆頭:1月1日的日本主流報紙《讀賣新聞》在頭版頭條位置上赫然刊出一篇報道,題目就叫《強化領土管理,國家租借尖閣(即釣魚島———作者注)三島》。報道稱,日本政府對於釣魚島等三島的“民有地”,以每年2256萬日元的價格租借,並於去年10月完成了“租借”權的登記。該報還借用某專家的話,讚揚日本的做法是出人意料的“妙招”。當日本的這一行動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之後,《産經新聞》、《讀賣新聞》先後發表社論,大談日本這一行動的“巨大意義”。

  元旦佳節,故意製造釣魚島爭端

  日本政府從民間租借釣魚島 欲對其實際控制 分析

  東方人都有在元旦等節日期間強調喜慶祥和氣氛的傳統。一般説來,日本各大報對每年元旦的這期報紙都要精心編排;從某種意義上説,這一天的報道也是為這一年的報道定下一種基調。《讀賣新聞》作為日本全國級的大報,在元旦的頭版頭條刊登這樣的內容,著實令人感到奇怪。一位新聞界的人士説,該報這樣做,不排除後面有右翼政客挑動的可能性。把這種東西拿出來大肆炒作,究竟是出於報社自己的判斷,還是右翼的慫恿滋事,或者另有什麼背景呢?

  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政府"租借"釣魚島答記者問

  中國政府對日本方面“租借”釣魚島的行動提出了嚴正交涉,但日本政府置若罔聞。1月8日,《讀賣新聞》又報道,日本政府除了“租借”釣魚諸島的三個小島外,又從防衛廳撥預算打算長期“租借”釣魚島五個小島中最北的久場島。報道稱,日本政府的目的是“為實現對這些島嶼長期穩定的控制和保護自然環境”。

  對於釣魚諸島的歸屬,中國政府早就嚴正聲明,早在明朝初期,釣魚諸島就已明確為中國領土。鋻於中日雙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有不同主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兩國政府從發展中日關係的大局出發,達成了擱置爭議、不採取單方面行動的諒解。1978年時任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日本時表示,兩國政府把釣魚島問題避開是明智的,將來總會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式。他還提醒説,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刺,來阻礙中日關係的發展。日本某些人無論怎樣炒作,都改變不了歷史的事實;中國不在這個問題上炒作,並不表明中國的軟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這一問題干擾發展中日關係的大局。

  2003年,中日關係怎麼走?

  中日兩國人民剛剛紀念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今年又迎來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週年。廣大日本人民不受干擾,腳踏實地發展日中友好的熱情令人感動。然而,從新年第一天起中日關係就因為“租借”釣魚島問題受到干擾,這似乎預示著2003年兩國的政治關係可能要走一條曲折的路。

  眾所週知,中日關係中有三大敏感問題,這就是歷史問題、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如上所述,中方的解決方案是,如果我們這代人沒有足夠的智慧解決,還可以等下一代從容解決;對於台灣問題,中國認為這是中國的內政,不容外人置喙。儘管中日兩國在實現邦交正常化時,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但日本某些政治勢力仍極力與“台獨”分子勾勾搭搭;日本當局也有一些人處心積慮地企圖“提升”日臺關係。

  正確地對待歷史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小泉首相一方面表示要對日本的歷史深刻反省,另一方面又把侵略者稱為“英靈”,連續兩年參拜靖國神社,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尤其令人關注的是,前不久,小泉表示要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如果小泉今年執意參拜,可以預見中日關係將出現嚴重倒退,中日兩國政治交往將迎來寒冷的冬天。

  為中日關係仗義執言的聲音日益微弱

  有專家説,自從冷戰結束,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神話不再。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日本固有的經濟體制也受到挑戰,企業破産,失業人員增多,日本人的自信心備受打擊,於是便産生了向外轉移壓力的論調。一時間威脅論四起,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對於近鄰中國的發展感到心理失衡。在這其中,有些新聞媒體則極力推波助瀾。

  在日本,除了廣大善良的國民之外,有一些人對中國懷有敵意。在許多事情上,不管是非曲直,總是逢中必反,中國經濟落後時譏諷嘲笑,中國經濟前進了就指責是“威脅”。有些論調簡直到了無理取鬧的地步。中日邦交正常化這一受到兩國人民歡迎的事件,也被某右翼學者指責為“田中角榮訪華是日中錯誤關係的開端”;另一個右翼學者則嘩眾取寵,稱中國的歷史只有“百十年”,中國的漢族早在千年前就已“滅亡”,實在荒唐絕倫。

  去年5月日本駐瀋陽總領館闖館事件算是日本媒體炒作的事例。對於不明身份的人闖館這一偶發事件,中國武警出於職責和善意加以阻擋,日本有些記者借機事先謀劃,把製造出來的新聞經過精心編輯,編成兩分多鐘的錄像反復播放,欺騙輿論,混淆視聽,企圖把中國説成侵犯日本主權、不尊重人權的國家。這一現象甚至走到極端,有些長期從事促進日中關係的官員也被冠以“中國學派”受到冷落。

  記者遇到一位學者,他對日本社會上的反華逆流感到憂慮。他説:“20世紀80年代時,日本一旦出現有損日中關係的偏激言行,總會有正直的政治家挺身而出,仗義執言,也有經濟界人士站出來大聲疾呼。遺憾的是現在這樣的聲音日益微弱。”

  日本東洋學園大學朱建榮教授接受採訪時指出,某些日本人以為歷史問題是中國政府縱容民眾的結果,實際上恰恰相反,正是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才使中日間有關問題得到理智的處理,日本對中國人民的感情理解很不夠。

  分清主流支流 睦鄰友好的源泉在民眾中

  在中日關係方面,記者深感處事需要冷靜,且要分清主流支流。記者在與日本人士的接觸中,深切感到“上面冷,下面熱;高層冷,基層熱;政治冷,經濟熱”。睦鄰友好是中日關係的主流,真正的源泉在民眾中。

  東京大學的田中明彥教授認為,日中恢復邦交以來,無論從質還是從量上來講,兩國關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最近10年的變化十分顯著,交流活動已經涉及各個方面。儘管在政治問題上還有這樣那樣的摩擦,但日中兩國之間正在形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基礎。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的高級官員曾表示:“我在東京看到的是冷臉多,出了東京則成了‘搶手貨’。我發表演講念一個多小時的稿子,台下照樣聽得聚精會神。為什麼?就因為他們對中國感興趣。”

  最直接的事例是2002年的“中國年、日本年活動”。2002年,僅在日方實行委員會登記的交流活動就有230多項。中國向日本派遣了5000人觀光交流訪問團,日本組成1.3萬人訪華團,創造了中日交流史上光輝的一頁。再如,30年前中日人員往來只有9000人,近幾年兩國每年人員往來超過180萬人次,兩國友好城市已達210多對。中國的京劇、雜技,日本的寶眆歌劇團、Gray演唱團都受到了雙方人民的喜愛。

  兩國經濟交往也愈加密切,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把“中國威脅論”、“中國出口通縮論”丟在一旁,涌向中國尋找發展的空間。“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這句話反映了日本多數企業的心聲。中國不僅成為日本企業首選的海外生産基地,也是越來越重要的市場。1000家日本大公司中有近一半在中國設廠,來自中國産的服裝佔到日本市場的80%,食品等日用品構成普通日本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希望大於失望 機遇大過挑戰

  展望中日關係的發展,分析合作睦鄰的前景,記者堅信,雖然在發展的道路上有曲折,天空中時有烏雲,但還是應當説“希望大於失望,機遇大於挑戰”。

  中日關係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顯示出自信和大度,處理中日關係更加冷靜和理智。在全球化的時代,中日兩國有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則兩利,鬥則兩傷”。應當把中日關係放在一個大的國際環境中觀察,放到中美日大三角關係中去考量。在中日關係的一些重大問題上,如果日本被不健康的情緒化的東西所左右,最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如果日本政治家拋棄偏見登高望遠,在亞洲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更大作用,中日關係乃至亞太政治格局都將出現全新面貌。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想長期霸佔釣魚島 日本又玩"租借"把戲(圖)(2003/01/06/ 16:51)
  • 日本政府從民間租借釣魚島 欲對其實際控制(2003/01/02/ 09:56)
  • 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政府"租借"釣魚島答記者問(2003/01/02/ 16:25)
  • 中國外交部就釣魚島問題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2003/01/05/ 01:11)
  • 外交部就釣魚島問題向日方表明嚴正立場 (2003/01/03/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