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又一年 中東和平未實現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6日 08:29)
人民日報消息:歲尾回首,巴以暴力衝突依然愈演愈烈,中東和平進程始終未能步入正軌,預計中東這個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熱點”,在新的一年裏仍然會持續“熱”下去。
國際調停收效甚微
一年來,國際社會對巴以衝突繼續斡旋,提出了和平框架建議或方案,甚至所有大國都派中東問題特使訪問該地區,這表明國際社會共同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的決心,其中美國的地區戰略調整尤其令人矚目。
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的作用和影響無人可比,但它以往偏偏又獨霸此事,甚至在相當長時間內排斥歐盟介入;它在阿拉伯世界擁有合作夥伴與朋友,但同時又樹敵不少,因而有“偏袒以色列”的罵名。布什政府今年下半年在處理巴以問題的立場上似乎出現戰略性變化,計劃推出中東和平新計劃。這個新計劃承諾最終給巴勒斯坦一個擁有全部主權的獨立國家,要求以色列撤出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並保證其擁有生存與安全的權利。具體分為三步走,包括巴勒斯坦安全部隊的重建、以色列撤軍及停建定居點、2003年底建立臨時巴勒斯坦國及2005年底前徹底解決巴以問題等。從9月起,美國會同聯合國、俄羅斯和歐盟,在計劃制定過程中徵求並融入它們的意見,然後以“四重唱”形式出現,因而至少在表面上看新計劃顯得較為公正。但由於美忙於“倒薩”,12月20日在華盛頓召開的聯合國、歐盟、俄羅斯和美國四方代表會議未能出臺“路線圖”計劃。
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佔領的鬥爭已逾半個世紀,雙方積怨甚深,要化解仇恨、解決一系列棘手的難題,絕非一帆風順,因此,國際社會的調停能否有所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美國在此問題上的真正意圖、態度和時間安排。
以色列重拳“反恐”
今年,以色列最大的變化是在國際反恐大背景下,將巴勒斯坦的暴力行動一概作為“恐怖活動”給予打擊。自年中沙龍訪問華盛頓、得到美國“以色列有權自衛”的“尚方寶劍”後,對巴勒斯坦的打壓可謂堅決無情。雖然這使雙方的暴力衝突更加激烈,以色列經濟遭受重創,沙龍聯合政府也僅存在20個月。這是當前中東和平進程難以推進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年1月底以色列即將舉行大選。目前的民意調查,顯示利庫德集團幾乎穩操勝券,下屆政府可能仍是沙龍領導的右翼政府,米茨納的工黨獲勝機會不多。這表明兩年多的暴力衝突已使以色列國內的和平勢力遭到空前打擊和削弱,巴以互信基礎在以色列國內已基本被摧毀。
國際社會不相信沙龍是一個能和巴勒斯坦達成歷史性決議的人物。沙龍對巴勒斯坦奉行強硬政策,不與阿拉法特打交道,但也不驅逐他。他聲稱,只有巴勒斯坦停止包括對猶太定居點在內的一切暴力行動才恢復談判。不過沙龍承認,巴事實上已是一個國家。這一政策決定了只要這位“鐵腕人物”仍是以色列總理,他就會繼續奉行“以暴易暴”的政策。
阿盟峰會成果積極
以色列侵佔阿拉伯領土的事實,決定了阿以問題的最終解決都離不開“土地換和平”這個原則,為此,有關各方都有責任和義務繼續努力,並對其立場進行調整。
阿拉伯國家對待以色列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以色列的存在正逐漸被接受。最突出的例子是今年3月底貝魯特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上,阿拉伯國家一致接受沙特王儲阿卜杜拉提出的框架建議,並使之成為阿拉伯框架建議。這次首腦會議的歷史性突破,則是阿拉伯國家首次接受以1967年“六 五”戰爭前阿拉伯與以色列的實際控制線作為雙方最終邊界線的意見。
阿拉法特目前國內外處境相當困難:巴自治政府的徹底改革不僅不可能令美國滿意,而且“百日改革”由於暴力衝突也根本無法實施;他被當作“恐怖頭子”,並被美、以視為已“出局”;他無法完全控制巴勒斯坦國內局勢。巴方已宣佈,由於以色列的佔領,將推遲原定於明年初的大選。
激進組織發誓抗爭
阿拉伯國家一直不贊同將國際反恐與巴勒斯坦反佔領鬥爭簡單地混為一談。他們認為,巴勒斯坦激進分子採取極端行動是出於對以色列軍事佔領與鎮壓的反抗,如果將反佔領而針對以色列平民的攻擊視為恐怖行動,那麼以色列的軍事攻擊使更多巴勒斯坦平民受到生命財産損害就應當是國家恐怖主義。
但是,國際社會希望衝突各方停止一切形式的暴力活動,因此巴激進組織的自殺性爆炸仍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巴勒斯坦利用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的外交壓力,勸説哈馬斯等停止在以色列境內的攻擊;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在埃及的努力下,在開羅與哈馬斯舉行秘密對話,但均未有結果。
目前包括哈馬斯和傑哈德在內的幾乎所有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都發誓將繼續開展反抗以色列佔領的鬥爭。它們基本不服從阿拉法特指揮,在兩年多的巴以暴力衝突中實際勢力不斷加強。它們認為米茨納、巴拉克、佩雷斯和沙龍沒有本質性區別,甚至揚言要從以色列手中收復1948年失去的土地。它們與以色列國內不同意巴勒斯坦立國的極右勢力一樣,反對在中東地區存在兩個比鄰的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國。(徐平)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