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連坐法”激起仇恨 “集體懲罰”難奏效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3日 19:10)


  央視國際消息(國際時訊)在以軍的系列報復行動中,“集體懲罰”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內容。以色列政府一直希望,通過集體懲罰來有效地遏制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的襲擊行動。然而,結果又怎麼樣呢?

  又是一個不平靜的夜晚。以色列軍隊封鎖了道路,疏散了周圍的居民。行動開始了。以軍炸毀的是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成員在希布倫的家。一人犯案,全家承擔。這種做法,被以軍稱為“集體懲罰”。

  穆罕默德奎克的家就是這樣在一瞬間化為烏有的。自己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房子就這麼沒了,奎克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奎克永遠忘不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沒有了房子,家就是這個搭建在廢墟上的帳篷。今年4月27號,奎克的兒子法赫迪參與製造了希布倫附近阿朵拉猶太定居點的襲擊事件。在那起襲擊事件中,有四名以色列人被打死,其中包括一名年僅五歲的小女孩。以軍隨後將法赫迪逮捕,跟著就摧毀了奎克的家。以色列政府原本認為,這種集體懲罰會讓巴勒斯坦激進分子有後顧之憂,從而減少甚至停止針對以色列的襲擊事件。但是,株連政策自打實施以來,非但沒有收到任何成效,反而招致了各方譴責。

  這是最近耶路撒冷發生自殺性爆炸後的一幕。爆炸製造者的家人在獲知消息後,立即動員所有鄰居幫忙搬家,並自毀房屋。趕在以軍搗毀房子之前,搶出所有必備的生活用品,總比乾等著以軍來、眼睜睜地看著房子被毀要好。然而,出於某些原因,以軍最終也沒有來。房子卻已經毀了。

  像這種怪異的現象,如今在約旦河西岸巴控區已經很常見了。國際人權組織為此對以色列政府提出強烈批評。對於政府的這種集體懲罰,多數以色列人也表示質疑。阿爾伯特在阿朵拉襲擊事件中失去了母親。剛剛從創痛中恢復過來的阿爾伯特説,集體懲罰治標不治本,實在不能讓他滿意。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巴勒斯坦人奎克。奎克説,以色列的集體懲罰非但不能阻止襲擊事件的發生,反而會使衝突進一步加劇。奎克:“現在我什麼都沒了,反倒輸得起了。以色列人毀了我的房子又逼迫老闆解雇了我,這反倒激發我起來反抗以色列的佔領。”

  不久前,奎克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新房。傢具都是不曾謀面的好心人捐贈的。這也是西岸巴勒斯坦人應對以軍集體懲罰的共同方式之一。搬到新家,奎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兒子的巨幅照片挂起來。每天,他都要教育小孫子:長大也要向爸爸一樣,反抗以色列,保衛巴勒斯坦。偶爾,奎克也會帶著小孫子到先前住過的地方看看。奎克説,這一輩子,也許再也見不到被以色列判處終身監禁的兒子了。但是,他為兒子而驕傲。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以國防部長稱以軍報復不受限制(2002/11/23/ 11:23)
  • 以色列國防部長稱以軍報復行動不受限制(2002/11/23/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