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多國密使替美傳話遭冷遇 為伊出招受禮遇(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5日 19:42)


薩達姆會見馬來西亞總理特使海裏爾。

  環球時報消息:11月8日,聯合國通過對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的第1441號決議後,國際上關注的目光都集中到薩達姆身上,許多國家都紛紛發表講話或者準備派遣特使或密使前往伊拉克勸説薩達姆接受聯合國的決議。薩達姆會聽這些密使們的建議嗎?

  薩達姆最近愛見老外

  繼上月有28個國家39個藝術團近2000名藝術家參加的巴比倫國際藝術節結束後,眼下正在巴格達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又成為巴格達的一個亮點。除了2萬多名商人外,一下子還來了十幾個國家的貿易和商業部長,這些部長都是身兼兩任,既是來伊拉克做生意,同時也是來探聽伊拉克方面的態度。

  除這些身兼兩任的部長外,一些國家專門派來的密使或特使也接踵而來。薩達姆也抓住時機,一改過去閉門不見客的習慣,而是一再拋頭露面,頻頻接見各國特使。

  聯合國通過第1441號決議後,伊拉克國民議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是否接受這個決議。會後,伊國民議會議長哈馬迪抨擊新決議。他説,聯合國通過的新決議案損害了伊拉克的主權,是無法接受的。伊拉克國民議會的態度使許多人擔心,伊拉克會拒絕該決議,一場戰爭無法避免。但常駐伊拉克的各國外交官都明白,伊拉克最終會接受這一決議,因為此前薩達姆在與一些國家的密使或特使會談時就談到了這個當時尚未通過的決議,他當時就表示將考慮接受聯合國新決議。11月4日,薩達姆會見正在巴格達訪問的奧地利政界人士海德爾時表示,只要聯合國安理會的新決議不被當成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藉口,伊拉克將考慮接受它。但他同時也表示,如果美國單方面發動軍事攻擊,伊拉克將會自衛。同日,薩達姆在會見南非總統特使時也表達了上述立場。

  向伊拉克派特使的國家大多是一些阿拉伯國家或者與伊拉克關係良好的國家,但也有些特使來自伊拉克的對頭國家,如美、英等國的代表,而且美、英代表通常都是薩達姆親自下令邀請的。薩達姆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想通過邀請他們以批駁西方輿論中攻擊伊拉克和他本人的謠言。比如,美英媒體一直宣傳説薩達姆得了癌症,甚至走不了路。11月7日,薩達姆在會見馬來西亞總理特使、新聞部長海裏爾時特意請他轉告馬哈蒂爾總理:“薩達姆侯賽因身體很棒,是武裝起來的健康人。”

  另外,邀請美英代表訪伊也是薩達姆分化對方陣營的重要招數。英國議員加裏韋的事例可以説是這方面的典型。加裏韋原是一個極端反伊斯蘭的英國議員,海灣戰爭前他在英國議會辯論時就極力主張立即動用武力攻打伊拉克。海灣戰爭後,伊拉克邀請加裏韋訪問了伊拉克,薩達姆親自與他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會談。經過幾次訪問,加裏韋改變了態度,如今他已經成了英國議會裏反對對伊拉克動武最堅決的議員了。今年8月8日,薩達姆再次邀請加裏韋訪問伊拉克,並在總統的一處秘密官邸會見了他,此事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薩達姆還邀請曾經為美國和以色列提供過情報的前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斯科特裏特來伊拉克訪問。9月8日,裏特成為第一個在伊拉克國民議會上發言的美國人。他在會上抨擊美國對伊拉克政策的基礎是“冠冕堂皇言辭下的恐懼和無知”。這番講話使美國將他視為叛徒。

  最重視法國密使

  在前往伊拉克的各國密使和代表中,除了加裏韋,最受薩達姆重視也最神秘的是法國的密使。10月2日由沙特出資在倫敦出版的阿拉伯文《中東報》刊登一篇署名文章稱,法國密使曾經遊説巴格達,傳希拉克通過他促成薩達姆大赦。伊拉克半官方媒體《巴比倫報》事後也很快就轉載了這篇報道。儘管法國外交部否認了報道的內容,但在安理會剛剛通過有關伊拉克武器核查新決議的關鍵時刻,文章還是引起人們對此事的廣泛關注。

  據《中東報》披露,希拉克的密使是法國外交部的一名高級官員,年齡在50歲左右,他最初是以法國國家印刷公司老總的身份秘密訪問巴格達的,其使命是帶著希拉克的旨意迅速説服薩達姆立即改變伊拉克目前的內外政策,同時作出某種姿態,以避免美國對伊可能發動的戰爭。據説這位密使後來幾乎每月來一次巴格達,一住就是十多天。《中東報》還以阿拉伯文拆字的形式拼出了這名法國總統密使的名字,稱他為“德勒瓦先生”。《中東報》還披露,“德勒瓦先生”事實上已經成了薩達姆政府和他一家的座上賓,僅最近幾個月薩達姆的小兒子庫賽就會見了他至少6次。在伊拉克的外交官普遍認為,正是法國密使的勸説促成薩達姆大赦囚犯。

  密使帶去了“靈丹妙藥”

  《中東報》稱,法國密使“德勒瓦先生”向薩達姆提出好幾項與伊拉克問題有關的建議。有關伊國內政治方面的建議是:建議政府設立一個以技術官員為主的文人政府,由其次子庫賽出任總理;改革執政的復興黨幹部組成,使其年輕化;通過合法選舉建立讓國際社會信任的議會。在對外方面,則提出希望伊拉克與國際社會密切合作,配合武器核查工作。這些建議被希拉克政府認為是避免受到美國軍事打擊的“靈丹妙藥”,關係到伊拉克的存亡。而伊拉克政府最終採納了其中的一些建議,如釋放囚犯等。

  該報還披露説,希拉克總統本人非常關注伊拉克問題,他自今年4月以來就親自調閱和處理法國政府有關伊拉克問題的一切案卷,並且在總統府成立了一個專管伊拉克問題的“特別班子”,由他直接負責。《巴比倫報》在轉載時透露,希拉克總統1973年曾到訪巴格達,結識薩達姆,1976年薩達姆訪問巴黎,再次見到希拉克,這也是薩達姆一生中唯一一次訪問西方國家,薩達姆當年與希拉克會面的照片至今還擺放在巴格達總統府禮品館內,象徵兩人私交不錯。

  在《中東報》刊登了上述消息之後,法國外交部卻顯得“很遲疑”。法外交部拒絕評論這一消息。外交部一名發言人甚至説:“外交部沒有評論新聞消息的慣例。”但是《中東報》一向以消息迅速、觀點客觀公正而受到阿拉伯讀者的廣泛歡迎。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大多數阿拉伯讀者對該報的內容深信不疑。一位在巴格達工作的外交官評論説:“要不然伊拉克的報紙是不會輕易轉載此文的。”

  巴格達老外不少

  其實,不管法國密使是真是假,伊拉克十多年來儘管一直遭受國際制裁和封鎖,但它與外界的聯絡卻有增無減。目前,在巴格達有70多個外國使館和利益代表處,還有許多外國公司和商人常駐,而世界許多大牌媒體的記者也經常穿梭往來,至於官方代表團則常年不斷。儘管美國軍事打擊威脅在日益升溫,但巴格達的老外卻沒有提前撤退的,一名西方國家的工程師對記者説:“巴格達適合男人發展,所以我不願走。”11月3日,美國原野之聲組織發言人凱麗在巴格達宣佈,將有70名該組織成員在近期到達巴格達,與現在一直生活在這裡5年之久的11名美國反戰人士一起戰鬥下去,她説:“我們將學習阿拉伯語、開展義務勞動,並告訴美國人我們就在伊拉克工作,即使打起來也不撤退。”另據報道説,一個意大利民間組織也將派遣30多人來巴格達聲援伊拉克。

  另一方面,隨著對伊拉克展開的外交斡旋空前活躍,來巴格達訪問的官方代表團也多了起來,許多人是作為特使來訪的,如越南副主席、蘇丹衛生部長、卡塔爾外交大臣、南非副外長等來訪時大多攜帶本國領導人給薩達姆的信件或口信,傳遞某種信息。記者注意到,最近以來,除了政府代表團,還有許多伊拉克政府的老朋友也絡繹不絕地到來,如法國議員馬裏尼、美國國會議員尼克拉霍爾以及3名民主黨議員等都不顧本國政府的反對訪問巴格達,他們在伊拉克受到貴賓般的接待,有的還受到薩達姆總統的親自接見。分析家指出,巴格達最近出臺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新舉措,恐怕與他們不無關係。

  當然,也有不受歡迎的密使或特使。據説卡塔爾特使、外交大臣哈馬德8月份來訪時就曾當面轉達美國的意思,勸説薩達姆讓位,去他國安度晚年,卻碰了一鼻子灰,薩達姆根本不買他的賬。哈馬德在離開巴格達時只好用他來伊拉克是“了解伊拉克的看法,並轉達我們的看法的”來回答記者的追問。(記者 史桃李)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薩達姆苦苦作決斷 美戰機隨時扔炸彈(組圖)(2002/11/15/ 19:11)
  • 薩達姆召開會議決定接受安理會新決議(圖)(2002/11/14/ 06:44)
  • 薩達姆對他很客氣 美王牌記者二進伊拉克(圖)(2002/11/13/ 22:15)
  • 以色列展示新型導彈警告薩達姆勿輕舉妄動(圖)(2002/11/08/ 08:20)
  • 英媒體稱英情報官員截獲薩達姆“暗殺令”(2002/11/06/ 00:48)
  • 歐盟狀告美煙草公司資助薩達姆洗黑錢(圖)(2002/11/05/ 22:32)
  • 科威特:如開戰薩達姆將炸毀伊南北兩地油田(2002/11/02/ 09:02)
  • 美國媒體稱美擬在戰後以反人類罪審判薩達姆(2002/10/30/ 17:14)
  • 誤打誤撞 美國記者挖出寫給薩達姆的"電郵"(2002/10/30/ 16:34)
  • 美列舉伊拉克罪犯 薩達姆父子位居前三(圖)(2002/10/30/ 15:17)
  • 布什稱薩達姆讓聯合國看起來十分愚蠢(圖)(2002/10/29/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