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沙龍為何宣佈提前舉行大選?(多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6日 15:04)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在美國對伊拉克戰爭處於風聲鶴唳之際,危機之中的中東局勢再添變數。11月5日,以色列總理沙龍出人意料地宣佈,將解散國會、在2003年2月初提前舉行大選。沙龍的這一做法不僅宣告了執政的利庫德集團與以色列極右翼政黨尋求合作、組成新聯合政府的努力破滅,也意味著在明年2月之前以色列將難以擺脫政治動蕩。

  工黨退出聯合政府引發沙龍政府危機


以色列外交部長佩雷斯(左)與總理沙龍相對無言

  10月30日,在與利庫德集團聯合執政18個月之後,以色列工黨的6位內閣部長向沙龍總理提出辭呈,工黨正式宣佈退出聯合政府。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利庫德集團和工黨在2003年以色列的財政預算問題上無法達成妥協。工黨主席、前以色列國防部長本-埃利澤要求將2003年財政年度預算案中用於猶太人定居點建設的經費削減1.45億美元,用於扶助以色列的弱勢群體,但遭到了沙龍為首的利庫德集團的拒絕。

  工黨和利庫德集團之所以為預算案分道揚鑣,根本原因是沙龍和埃利澤都從各自黨內選舉利益考慮認為不能讓步。無論是沙龍還是是本-埃利澤都面臨著黨內政治利益鬥爭的關鍵時期。利庫德集團將於近期舉行黨內選舉,沙龍是否能繼續保持黨的主席職位是他能否繼續擔任以色列總理的關鍵。而在利庫德內部,沙龍的地位遭到了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咄咄逼人的挑戰。無論是沙龍本人還是利庫德集團,都是興建猶太人定居點的堅定支持者。在定居點生活的以色列人,也是利庫德集團大選中的“鐵票”。如果沙龍向工黨妥協,等於給他的政治對手內塔尼亞胡留下攻擊的“把柄”。

  放慢猶太人定居點建設、反對在此問題上刺激巴勒斯坦民族情緒,一直是工黨的政策。11月19日,工黨也將舉行黨內選舉,本-埃利澤如果不能堅持工黨內部大多數的意見,很可能將失去黨首的位置。沒有了工黨主席的職位,本-埃利澤也就失去了國防部長的烏紗帽。所以,本-埃利澤是以國防部長的職務做一個賭注,以便換回繼續出任工黨主席的機會。

  但聯合政府的解體不僅引發了以色列政府危機,而且也直接打擊了以色列人民。沙龍要渡過這次危機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拉攏右翼的、宗教色彩強烈的小黨組成新的聯合政府,二是宣佈提前大選。前者將使得沙龍政府不得不屈從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政策要求,使得以色列在中東和平問題上的態度更為強硬;而後者將削弱目前安全局勢緊張狀態下的以色列政府威望,降低處理緊急問題的能力。

  對沙龍政府來説,前一種做法可能比較便利。因為利庫德在以色列國會擁有55個席位,要想恢復執政所需要的61個多數席位,只需要拉進一個有6個國會議席的小黨就可以了,譬如在國會有7個議席的極右翼“以色列我們共同的家園——全國聯盟”。組成利庫德與“全國聯盟”的新聯合政府,可以讓沙龍在最短是時間內穩住陣腳。但這一做法相當於政治上的“慢性自殺”。在工黨退出聯合政府之後,沙龍已經失去了國際社會批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強硬的“擋箭牌”;如果再與極右翼勢力聯合執政,不僅沙龍主控巴勒斯坦政策的能力將會進一步下降,而且與美國和歐洲的關係也必將出現新的緊張。

  宣佈提前大選:沙龍不得已而為之

  沙龍本來是考慮與“全國聯盟”進行政治聯姻,以便組成一個微弱多數的新執政聯盟的。但“全國聯盟”的要價太高。“全國聯盟”要求改變沙龍政府現行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同意巴勒斯坦建國的原則方針,反對接受美國今年6月提出的中東和平計劃。這是沙龍所無法接受的。因為這等於讓以色列自絕於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斷送90年代以來《奧斯陸協議》所形成的以巴政治和解的最後希望。為此,沙龍事實上是被迫做出了宣佈解散國會、在90天內提前大選這最後一種選擇。


以色列總理沙龍(左)與前總理內坦尼亞胡出席利庫德黨會議

  但在操作上,沙龍有自己的政治謀略。11月1日,沙龍表示願意與“全國聯盟”組成聯合政府。在該聯盟的支持下,11月4日,國會對政府的不信任案遭到否決,沙龍政府無驚無險地邁過了政府危機後的又一道“坎”。隨後,沙龍宣佈與“全國聯盟”的談判破裂,要求以色列總統同意解散國會、提前大選。提前大選對沙龍政府來説,並不是沒有好處。

  首先,沙龍可以擺脫受聯合執政的極右翼政黨在政策上的制肘,避免在與以色列的安全與發展至關重要的中東和平問題上失去主控權和推行一條相對來説強硬、但不失務實路線的機會。

  沙龍雖然在過去12個月中對巴勒斯坦大打出手,對阿拉法特採取隔離政策,但以色列境內主張驅逐阿拉法特、在被佔領土上賴著不走、甚至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還大有人在。沙龍在沒有出任總理的時候,常常攻擊內塔尼亞胡對巴勒斯坦政策“軟弱”。但現在沙龍和內塔尼亞胡已經角色互換:一向以強硬著稱的沙龍在執政上並不缺乏穩健,而內塔尼亞胡卻常常攻擊沙龍無法採取嚴厲行動保衛以色列人的安全。解散國會、提前大選,至少可以讓沙龍政府獲得進一步鞏固黨內和國內權力基礎、抵制不同政策聲音的重要機會。

  其次,提前大選雖然有風險,但有利於沙龍在利庫德黨內選舉中戰勝內塔尼亞胡。沙龍在11月1日提名內塔尼亞胡出任西蒙佩雷斯辭職後留下的外交部長的空缺,遭到了內塔尼亞胡的拒絕。一個重要原因是內塔尼亞胡不願意失去在黨內對沙龍的挑戰者地位,希望繼續因為批評“沙龍路線”而角逐利庫德黨首,重新奪回失去的總理職位。但內塔尼亞胡拒絕出任外交部長一職在以色列國內受到了普遍的批評。以色列人認為他是將自己的個人政治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11月5日當沙龍宣佈解散國會、提前大選之後數小時,內塔尼亞胡隨即表示他將出任外長。

  內塔尼亞胡這一立場轉變,也是因為他從提前大選中看到了機會。下個星期,利庫德集團將舉行黨內選舉,內塔尼亞胡已經擺明了他要挑戰沙龍。如果在下周的黨內選舉中獲勝,內塔尼亞胡將有很大的機會在明年2月初的提前大選中重新出任以色列總理。宣佈提前大選,讓沙龍和內塔尼亞胡的總理之爭提前了。

  目前,沙龍佔據一定的優勢。沙龍在以色列各主要政治領導人中的民意支持率相對來説是最高的;而且利庫德集團也比第二大黨——工黨在民意支持率上要領先得多。沙龍決定提前大選,不需要太擔心利庫德集團會失去執政地位,卻能獲得黨內更多的認同。現在以色列政局最大的懸念是下周利庫德集團的黨內選舉。沙龍和內塔尼亞胡誰能贏得黨首位置,誰就將贏得明年2月的大選。


  以色列提前大選對中東和平是一大變數

  沙龍宣佈提前大選,在明年2月之前將組成看守政府。這對關注以色列政治走向的國際社會來説多少可以松一口氣。沙龍在11月5日也明確表示,他將在中東問題上繼續執行“負責任的政策”,不會改變“指導原則”,也不會改變“與白宮會談中所承諾”的立場。但為了在大選中再度贏得執政地位的現實需要,從總體上講,沙龍政府的中東政策將更為強硬。

  11月4日,歷來以強硬著稱的莫法茲出任了以色列國防部長。莫法茲一直主張驅逐阿拉法特,對巴勒斯坦極端分子採取更為嚴厲的軍事打擊措施。莫法茲上臺之後,以色列究竟會有什麼樣的政策轉變,值得關注。沙龍在5日的講話中特別提到,他的政府將繼續爭取預算案獲得完全通過;針對11月4日在以色列發生的新的自殺性爆炸事件和巴勒斯坦軍事極端分子,沙龍稱他將決不妥協。可以預料的是,在明年2月大選結束之前,中東和平進程不會出現任何積極變化。現行的沙龍看守政府作為過渡政府,難以採取建設性的步驟來推動與巴勒斯坦的政治對話。

  目前,以巴暴力流血事件無法平息、以色列經濟形勢惡化以及美國可能將發動伊拉克戰爭,是擺在沙龍政府面前的三大難題。對沙龍政府來説,如果無法找到有效的方法面對和解決這三個問題,即便提前大選,大選後的政局動蕩恐怕也難以避免。在過去的7年中,以色列已經換了5屆總理。以色列政局如此頻繁的更替,對中東和平來説,不是“利好”因素。 (朱鋒)

責編:楊飛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沙龍宣佈提前大選 以色列國內反應不一(2002/11/06/ 07:09)
  • 沙龍召集內閣會議 外長人選仍未落實 (2002/11/03/ 23:11)
  • 記者觀察:沙龍與內塔尼亞胡的新較量 (2002/11/04/ 22:30)
  • 以色列總理沙龍宣佈提前舉行大選(2002/11/05/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