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度過不信任動議關的沙龍政府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05日 07:17)
人民網消息:11月4日晚,以色列議會在對已解體的政府進行不信任案投票中,沙龍政府以微弱優勢度過了工黨退出後的第一個難關。這次對沙龍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的是以色列左翼政黨梅雷茲黨。
沙龍政府在議會艱難度過這一關據説與“以色列家園-國家聯盟”(“國家聯盟-以色列貝特努黨”)有關。沙龍正在與該黨談判並希望其入閣。因為它擁有的7個議席,加上沙龍執政聯盟的55席,在120席的議會中仍可過半數。所以這個極端民族主義政黨答應不在議會反對他。
自10月30日以色列工黨撤出聯合政府、導致原先的沙龍政府破裂後,連日來沙龍總理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來挽救他的政府。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敢説他已獲成功。首先爭取右冀“以色列家園-國家聯盟”加盟的談判尚未全部成功,因為沙龍接受最終建立巴勒斯坦國的主張不符合該黨立場。其次是説服黨內競爭對手、前總理內塔尼亞胡顧全大局屈尊就任外長的努力失敗,據半島電視臺的消息內塔尼亞胡開出的條件不僅要沙龍允諾宣佈提前進行大選並與其合作,還要答應驅逐阿拉法特及不讓巴勒斯坦立國,因而已被沙龍拒絕。
國際輿論最近關注工黨退出後的以色列政局,以及沙龍儘量避免提前大選的組閣努力,實際上主要是關注巴以問題以及暴力衝突,關注中東地區這個長期的“熱點”。
目前的沙龍政府會有多長壽命還難説。不過沒有了比利庫德相對溫和的工黨,沒有了拉賓總理原先的合作夥伴佩雷斯等人,對於沙龍總理本人及其政府來説肯定不是好事;出現這種局面相信沙龍本人也是迫不得已。
沙龍在對待巴勒斯坦問題以及巴以衝突中態度比較強硬,如果有工黨佩雷斯等人起緩衝作用,往往可以在水重水復間又見柳暗花明。他們的配合頗有點唱紅白臉的味道,總不會使巴以衝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巴以衝突的不可收拾既不是沙龍所願,也不是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之所願,更不是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之所願。可以説缺少了“把關人物”,沙龍今後在強硬處置巴以問題時就不得不格外小心謹慎,以免開罪國際社會,特別是觸怒美國。
沙龍總理在重新組閣時首先邀請佩雷斯任外長,一個原因就是避免其政府給人以“右”的感覺。據報道利庫德和工黨在猶太定居點預算撥款問題上的矛盾本來並非不可調和,雙方在處置國內外問題上的歧見也並沒鬧到不可合作的地步。很多以色列評論員質疑工黨領袖本 埃利澤退出聯合政府的動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沙龍堅持強硬立場的同時又對原政府解體的無奈。
輿論普遍認為沙龍重新組閣後的政府在處置巴以問題和暴力衝突上的立場會更加右傾頑固,這主要是他一直在努力爭取右冀政黨入閣。另外,主張流放阿拉法特的莫法茲將軍也已表決通過了擔任國防部長。沙龍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保持偏右以符合合作夥伴的要求將不可避免。他在拋棄阿拉法特及其政府,要求巴勒斯坦絕對停止一切暴力襲擊行動(不僅在以色列境內,而且包括建在巴勒斯坦領土上的猶太人定居點在內),以及在堅持猶太定居點等問題上,特別是在“以暴制暴”、中東武力“反恐”方面,只會比原先更強硬。阿拉法特10月31日預言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軍事行動會升級”更不是“杞人憂天”。但是從沙龍爭取“以色列家園-國家聯盟”入閣時明確表示不會僅僅為了給執政聯盟增加一個新的成員就改變有關政策,以及拒絕內塔尼亞胡的入閣條件看,儘管許多阿拉伯人不願接受他,但在利庫德集團內沙龍其實還算是相對比較好的一個。
沙龍絕非只是“一介武夫”,而是一個“鐵腕政治家”。他上臺執政近19個月已7次訪問白宮,平均不足3個月就登門求計請示,充分顯示了他的精明過人。他很明白與美國保持戰略關係的重要性,而且十分明白美國方面給他劃出的“紅線”的位置。他可能接近紅線甚至踩線,卻絕對不會越過此線。沙龍其實很明白在中東地區分別成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鄰國已是歷史的必然。他目前的強硬立場主要是為了對付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強硬派,以及為今後的和談掌握更多的牌,使以色列能獲取更多的實際利益。
由美國主唱的“四重唱”提出的中東和平計劃美國表示將繼續下去,沙龍也表示其政府政策沒有變動。在目前美國力爭更廣泛的國際支持,以發動可能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的大背景下,華盛頓希望以色列政局和地區政策相對穩定,並保持一個相對較好的中東環境是可以想見的。沙龍對此可説心領神會,所以他不會也不敢在中東政策上有急劇變化,不管是伊拉克危機,還是巴以問題。華盛頓的旨意決定了沙龍政府可能對巴勒斯坦反抗的鎮壓會更厲害,特別是對自殺性襲擊的打擊報復,卻絕不會超出美國允許的範圍。當然這些足以表明解決巴以衝突和恢復中東和談之路將會更加複雜艱難,而且至少在時間上會被推後。
應當承認右冀政黨入閣會使以色列政府中大體上反對和巴勒斯坦進行政治談判來解決問題的意見佔了上風。國內右冀勢力可能出現的不滿意沙龍的“縮手縮腳”,以及左冀勢力可能反對他的“軍事冒險”,將使沙龍在政府內的平衡動作更加困難。所以沙龍政府即使組閣完全成功,是否能堅持到2003年10月底再次大選還是個未知數。
據報道沙龍總理執政近19個月來實際上並沒有結束與巴勒斯坦人衝突的明確策略,人們能夠記得的只是他多次表態説“願意作出痛苦的犧牲”。而西方政府的意見也大體一致認為沙龍不是一個和巴勒斯坦達成歷史性協議的人物。曠日持久的巴以暴力衝突不僅摧毀了以色列經濟,也使以色列民眾不勝厭倦。最新的民意調查表明有78%的以色列民眾贊成在與巴勒斯坦和談時撤掉大部分的猶太定居點;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贊同巴以和平共處。因此雖然目前工黨不振,而更加強硬的利庫德內塔尼亞胡又對總理寶座虎視眈眈,但國際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提前大選,對於解決以色列國內問題以及巴以衝突也許是一個機會。因為以色列人民可以多一次機會考慮選擇更合心意的國家領導人。(人民網開羅11月4日電)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