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從“布什主義”看美國對華政策的趨勢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1日 07:40)

  人民網消息:布什政府9月27日提交美國國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第8部分題目是《制定與其他主要全球權力中心的合作性行動日程》(VIII. Develop Agendas for Cooperative Action with the Other Main Centers of Global Power)。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有關中國的內容大多數是在這一講“合作性行動日程”部分出現的。所謂“全球其他權力中心”,無非是指美國以外的主要國家力量,包括第一類作為美國盟國的歐洲與亞洲國家,然後是俄羅斯、印度與中國。這次中國與俄羅斯、印度並列在一起,但在俄印之後(顯示911以後,俄印在美國日程中的重要性似乎已經上升,但該報告講中國的篇幅似乎比俄羅斯、印度長些),作為第二類所謂“全球其他權力中心”。本文想從這份報告來看美國對華政策的趨勢。這一段關於中國的話,充分顯示了布什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矛盾心態,預示著美國對華政策的基本趨勢是合作與衝突並存。

  一方面,該報告承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美國促進一個穩定、和平與繁榮的亞太地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歡迎一個強大、和平與繁榮的中國之出現”。另一方面,該報告又重復過去以往的美國“中國威脅論”,説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能夠威脅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鄰國”,並説在政治上“中國走在過時的道路上”。

  該報告稱美國尋求與一個變化中的中國的建設性關係,美國與中國已經在利益重疊的領域(例如反恐、朝鮮半島、健康與環境威脅)進行了很好的合作。該報告承認,911事件改變了美國與其它主要權力中心的關係,其中包括與中國的關係。報告當然順便提到中美貿易關係的重要性,指出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雙方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貿易額。但該報告也強調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深刻分歧,特別是,它稱美國“依照《與台灣關係法》對台灣自衛的承諾是其中之一”。此外,中美兩國還存在人權、不擴散等領域的分歧。該報告的中國部分,中美之間最大的分歧還在於兩國政治制度的差異。對此,該報告在中國的政治發展方面著墨很多,把美國模式的自由、民主當作普遍真理而推銷。不過報告指出,“我們將努力縮小存在的分歧,不允許這些分歧阻礙兩國同意的合作。

  在當前反恐戰爭與“伊拉克困境”的情況下,由於美國需要中國合作的實用主義,以及是在這個談美國與大國力量合作的章節表達美國的對華政策,這篇報告的“中國威脅論”調門似乎有所下降(當然篇幅也不允許),似乎沒有前不久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力的報告,以及美國國會授權的一個委員會關於中美經濟關係對美國的安全威脅的報告來得那麼明確。但是,美國對中國的“新冷戰思維”一點也沒有改變。

  如上所述,該報告雖然看到反恐以及其它領域中美之間在共同利益的合作,但在針對與中國的關繫上,它又難脫離美國的一個基本判斷:911事件以來,東亞地區國際關係的本質並沒有多少改變。反恐戰爭沒有改變東亞的國際戰略平衡,美國在傾力關注中東(伊拉克)的同時,力圖維持在該地區的現狀,在台灣問題上重復加強美國的所謂對臺承諾。該報告的第27頁,仍然鼓吹所謂中國對亞太地區的鄰國構成所謂軍事威脅,特別是,如果我們聯絡這份報告的基調,即美國多次説過的,美國“不允許別的國家超過美國的巨大力量,不允許別的國家挑戰美國的唯一超級大國地位”,該報告與中國的關係就遠不是上述第8部分的一些文字所含蓋了的。

  雖然諸如恐怖主義的非國家行為體已經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構成安全威脅,但這份美國國家安全報告的“國家中心主義”色彩濃厚,其關注的中心似乎不在非國家行為體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而仍然是國家行為體對美國的威脅。實際上,該報告沒有明確説但很顯然外人幾乎都知曉的是,在未來,特別是在亞太地區,能夠對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挑戰的國家除了中國不再有別的大國。所以,該報告實際上已經不太隱含地把中國當作為挑戰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力量。該報告稱,“美國的武裝力量將足夠強大以阻止任何潛在的敵人追求超越美國軍事力量或者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軍事力量的目標”,這一點已經構成了對中國崛起的再次“警告”。

  這份報告的中國部分反映的矛盾也是布什政府內部不一致的表現。美國五角大樓有許多以促進自由、民主為旗號的新“帝國主義分子”,他們試圖改變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對外政策本身),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中美之間的政治制度分歧長期存在,中國在經濟、軍事上崛起的趨勢繼續的話,中國與這些美國“新帝國主義分子”關係的根本矛盾與其衝突的性質將長期存在。如果這些新帝國主義分子又恰恰是“攻擊性現實主義者”而非“防衛性現實主義”的話,也就是試圖利用美國的力量“先發制人”地防止所謂“威脅”,那麼,中美關係可能存在著可能釀成新的重大危機的可能,比如兩國因台灣問題就有可能爆發衝突。

  該報告一齣籠,一般國際評論都説“先發制人”戰略標誌著美國放棄了傳統的“遏制(CONTAINMENT應比較恰當地翻譯為“控制”)”與“威懾”戰略。但是,我們看到,該報告在以先發制人為中心的同時,也仍在認為,“美國的軍事力量必須威攝對美國、美國的盟友和朋友的利益構成威脅的事物”。其實,即使在布什政府內部,雖然新帝國主義主義與攻擊性現實主義者佔據上風,但仍然有許多“防禦性現實主義者”,這些比較溫和的力量認為仍然認為,遏制與威攝戰略仍然有效。顯然,美國的遏制與威攝戰略並沒有完全為“先發制人”戰略所取代,而是與之並存。在中國問題上,原來的美國對中國遏制仍然有效,只是現在加上了新的“先發制人”,就是美國“以先發制人”來“遏制”中國(特別是台灣問題)。這是該報告對中國挑戰的主要含義。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