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倒薩”前夕:伊拉克平靜中透露殺氣  
08月29日 10:37

    環球時報消息:隨著美國總統布什“倒薩”的調門不斷升高,幾經戰爭創傷的巴格達再次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

    伊拉克平靜中透殺氣

    面對美國軍事威脅的不斷升級,伊拉克人民已經做好應戰準備。人們對新聞的關注越來越濃厚,許多伊拉克人認為戰爭可能在11月份左右爆發。一位文物專家説:“美國有先進的武器,我們比不了,但他們來了,我們就得打。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我們必須保衛家園,就像所有人必須保衛自己的國家一樣。”

    儘管美國大兵壓境,在巴格達,人們的日常生活卻一如往常:咖啡館裏老人們悠閒地喝著咖啡,抽著水煙;公園裏大膽的小夥子牽著姑娘的手在悄悄地談情説愛;孩子們則在疾駛的敞篷車上又唱又跳。政府文化部門目前正準備舉辦規模宏大的國際民間藝術節,已經有近30個國家報名派藝術團來巴格達。

    而另一方面,伊拉克國內的緊張氣氛也是有增無減。在伊拉克新聞部門前,架著機關槍的武裝警察和共和國衛隊士兵嚴陣以待,準備應付任何不測;秘密警察和復興社會黨骨幹腰裏別著傢伙神出鬼沒,無處不在;夜晚街上行人明顯減少,有消息説一些富人已經逃往國外避難,在國外沒門路的就紛紛搬到國內鄉下。幾天前伊拉克駐德國大使館被佔事件發生後,伊拉克國內的安全措施明顯加強,許多重要部門加強了戒備,進出車輛也要經過嚴格檢查。在伊拉克奧委會,安全人員甚至開始使用探測器檢查所有進出車輛,這顯然是防範反對派揚言要在巴格達動手的新舉措

    與此同時,導彈防空部隊對“禁飛區”內美英戰機的反擊力度越來越強。伊拉克官方報道稱,一架美軍飛機8月23日在北部“禁飛區”內險些被伊軍導彈和防空炮火擊中,敵機“倉皇逃竄”。

    伊拉克人“習慣”戰爭

    在伊拉克,也許是經過20多年戰火的洗禮和錘煉,如今似乎沒有人再害怕戰爭。談到戰爭,10個人中有9個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習慣了”。因為從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軍隊向伊朗發起進攻開始,伊拉克人一直在打仗,先是與伊朗打了8年,後又與美國打海灣戰爭,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政府軍隊又與北部的庫爾德武裝和南部的什葉派武裝多次激戰,許多人參加過戰爭,許多家庭都有陣亡的人員。在巴格達有一片高大挺拔的建築群,那裏住的就是陣亡將士的遺孀,人們稱為“寡婦樓”。伊拉克政府至今仍按照陣亡將士生前的軍銜按時給他們晉陞,家屬也隨之享受相應的待遇,這大概也是伊拉克官兵效忠薩達姆總統的原因之一吧。

    伊拉克人不喜歡打仗

    儘管伊拉克人不怕打仗,但沒有人喜歡戰爭。在海灣戰爭前,伊拉克人的平均月薪為200第納爾左右,當時1第納爾兌換3美元,加上各種補貼,稍微有點本事的人都能拿到1000美元左右;可戰後一夜之間第納爾與美元的比價變成了2000第納爾換1美元,物價也隨之飛漲。目前伊拉克人的工資全算上一般在3萬第納爾左右,政府官員好一點,月薪也就50美元左右,政府只好允許人們幹兩份工作以解決生計問題。一名工程師抱怨説,他戰前每月可以拿到1000美元,可現在每天干兩份工作只能拿80美元左右,還要養活5口之家,家裏什麼電器都買不起,電視機還是黑白的。當年薩達姆曾經提出要讓每一個伊拉克人用買一頭羊的錢買一輛車。可今天,一頭羊頂多換個遙控汽車玩具。一名青年人説,以前夏天在巴格達看不到當地人,伊拉克人都去美國、歐洲度假,如今逃難都沒地方去,更別説度假旅遊了。

    不僅如此,巴格達大街上要飯的有增無減,甚至許多官員對小恩小惠也開始笑而納之,就是把守烈士墓的共和國衛隊士兵也以“門票”為藉口要小費。説到收費,伊拉克現在可真厲害,到處都收費要錢。在伊拉克上網費一年高達3000多美元,在薩達姆塔照一張相要1美元,吃一頓飯要拎一口袋的錢,外國人入境時化驗艾滋病毒抽一次血要花50美元。

    與此同時,巴格達卻越來越顯得破舊不堪,街上沒窗戶沒門的破車到處都是。7月1日薩達姆總統下令不準破車上路,可剛實行了幾天就宣佈廢止這個命令,原因是車主沒錢換新車。年初政府按照戰前登記情況給國民按5000美元的補貼價分配一批尼桑車,可買者寥寥無幾,大多數登記者紛紛出手轉賣指標,原因自然是自己沒錢買新車,就借轉讓之機撈一筆。巴格達的市政建設也毫無起色,從海灣戰爭結束以來除了新建的總統府、薩達姆禮品館和清真寺外,基本上見不到新建築。此外,最頭疼的就是看病,由於缺醫少藥,許多人不治而死。

    伊拉克流行美國文化

    今年以來,巴格達經常舉行反美遊行示威,憤怒的人們將布什模樣的稻草人燒成灰燼,把美國國旗撕成碎條,把美元踩在地下踏上千萬腳還不解氣。可到了晚上,電視上全是美國大片,而且多在黃金時段播出。日前,薩達姆長子烏代主管的青年電視臺剛剛播放完轟動一時的《蝎子王》,影片大受歡迎。在電影院裏美國片子也比埃及片子更叫座。

    報紙也不落後,有關布什的任何消息都會馬上見報,像布什吃餅乾噎昏了過去,布什演講時小狗不愛聽他的話躺在桌子下面睡大覺,布什在世界盃足球賽時因不懂什麼是越位而給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寫信等等,不管真假都立即出現在大報上。烏代主管的《巴比倫報》則更大膽,美國領導人攻擊伊拉克的講話和消息幾乎一字不漏地照登出來。經常是10個版面專門用於報道美國領導人的消息,像拉姆斯菲爾德、鮑威爾和賴斯等大人物的照片都給該報添了不少彩。

    除了政治消息外,伊拉克媒體上文化消息就更是美國好萊塢和百老匯唱主角了。世界盃足球賽時,美國隊的比賽電視臺場場轉播,報紙還讚揚美國隊踢得“不錯”。在巴格達許多飯店和餐廳裏,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是鋼琴師必選曲目,巴格達音樂調頻臺播放的也大多是美國鄉村音樂,“美國之音”是出租車司機最好的“伴侶”。街上美國香煙、美國汽車到處都是,就連政府部委剛剛換用的新車也是美國的“雪佛萊”,官員則喜歡抽美國“肯特”煙。伊拉克年年舉辦國際攝影展,年年都邀請美國藝術家來參加,今年春天伊拉克文化部舉辦“造型藝術節”時還專門向美國藝術家發出邀請。

    面對這些現象,伊拉克主管電影事務的官員解釋説:“美國文化也是全人類的,我們當然有權利享用,我們反對邪惡的美國政府,但不反對美國人民,美國文化與美國政府是兩回事。”一位導演則説:“美國片子全是暴力、色情和恐怖,人們通過觀看美國影視節目,可以看到美國社會的黑暗,這不是極好的揭露嗎?”

    (史桃李)



責編:高楠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