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頭條

《焦點訪談》:從毀滅到新生——王博和她的爸爸媽媽(上)

為健康而活動

中國足壇:走不出的泥濘?

佣金改革將給市場帶來兩大衝擊波

網祭樹葬寄哀思 清明節裏新風尚
更多...

保留最近一個月內的新聞信息


    剛剛還是薄薄的春衫甚至短袖夏裝,近幾天卻天氣驟變,人們又裹上了厚厚的外套。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我國北方將出現第三次沙塵暴天氣,未來幾天我國大部地區還將有雨雪。這種異常的天氣引起社會關注,在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上,近200位氣象專家提出,氣候關係國計民生和人類生存環境,絕不可等閒視之,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和扶持氣候工作。
  歡迎網友進入討論區




雨雪沙塵一掃明媚春光 氣候變化不可等閒視之


2002年04月08日


    剛剛還是薄薄的春衫甚至短袖夏裝,這兩天卻是天氣驟變,人們又裹上了厚厚的外套。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我國北方今天將出現沙塵暴,氣溫大幅下降。同時,氣象專家預測:未來幾天我國大部地區還將有雨雪天氣。而俄羅斯三天前一場暴風雪使氣溫一天之內驟降30多攝氏度,讓人在明媚的春天裏再次嘗到了冬天的冷酷。




    雨雪沙塵伴春風同行,這種異常的天氣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而且引起專家們的關注。在昨天閉幕的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上,來自國內氣候科學領域的近200位專家學者提出,氣候關係國計民生和人類生存環境,絕不可等閒視之,全社會都應該來關心和扶持氣候工作。




    今春第三次沙塵暴襲來 近幾天我國大部地區將有雨雪




    昨天上午11點,中央氣象臺再次發佈沙塵暴預報,預報説,從7日天起,我國北方地區將遭遇今年春天以來的第三場大範圍的沙塵天氣。這次沙塵天氣將波及到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等省區,其中,內蒙古、吉林的部分地區還將出現沙塵暴和強沙塵暴,北京除了北部的懷柔、延慶一帶會有沙塵暴外,其它地方將以大風揚沙天氣為主。
     氣象專家説,這次沙塵天氣還是新疆東移的冷空氣所至,它將一直持續到今天,9號逐漸減弱。因為河北、京津一帶前兩天剛剛下過雨,空氣和土壤濕度都比較大,所以,揚沙和浮塵都比上一次要輕的多,但內蒙古地區的沙塵暴強度與上次不相上下,現在很多地方的能見度已經不足200米。這次沙塵天氣過後,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下降6到12度。




6日開始,強沙塵天氣襲擊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受強冷空氣和蒙古氣旋的共同影響,我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中北部以及東北地區中南部從6日開始出現沙塵或沙塵暴天氣,這是我國北方地區今年出現的第二次影響範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的強沙塵天氣。
  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從昨天凌晨起就出現了揚沙天氣,其中,瀋陽、錦州等地情況較為嚴重,已演變發展成為沙塵暴。瀋陽市早上8點左右已是黃沙滿天,能見度不足300米。吉林長春一大早就開始降溫,並出現沙塵暴天氣。早上七八點鐘哈爾濱市還下着雪,但是隨後而起的沙塵混着雪水落下。山東濟南、青島等地在昨天早上也出現了輕微沙塵天氣,內蒙古、甘肅、陜西、山西以及河北、京津等省區的部分地方從前天開始就出現較大範圍的沙塵天氣。錫林郭勒等地還出現大幅度降溫,最大降幅接近20攝氏度。河北、京津地區6日出現沙塵天氣,揚沙程度比上一次要輕得多。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4月6日晚上到7日白天,內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大部將有小到中雨或雨夾雪,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雪;新疆西部有小雨雪,四川北部有小雨,江南大部、華南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雷陣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將有4-6級偏北或偏南風;渤海、黃海有6-7級偏北風。




    預報説,4月7日晚上到8日白天,新疆西部將有小到中雨(雪);內蒙古東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重慶、貴州、華南大部、江南、江淮西部、漢水流域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區有大雨,並有短時雷雨大風或冰雹。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東北地區將有5-6級風;北部海區的風力有6-7級。




    4月8日晚上到9日白天,內蒙古東北部、東北地區東部有小到中雨雪;青藏高原東部、西南地區東部、華南、江南大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區有大雨,並有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華北東部、東北地區仍將有4—6級偏北風;東部海區的風力有6—7級。




     春天裏感受夏熱冬冷 氣候變化反常引人關注




    一會兒28度,一會18度,一會又10度以下,這些日子許多人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氣候的變化實在是太反常了。可以説,在這個本應陽光明媚的春天裏,我們卻經歷了夏天之熱和冬天之冷,氣候變化的反常引起社會普遍的關注。




    就在一週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還是持續氣溫偏高。3月31日,華北、東北等地的局部地區最高氣溫接近或超過歷史同期最高值。北京市的最高氣溫達到28.8攝氏度,這是1915年1987年來的同期溫度最高值。持續升溫使人感到了夏天的氣氛,紛紛穿起了夏裝,街頭冷飲暢銷,本應在四月底才出現柳絮也飄落了下來。然而,4月3日以來,我國北方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區下了大雨甚至暴雨,氣溫驟降。這是入春以來,我國範圍最大、強度最強、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降雨過程。而在未來幾天,我國大部地區將有雨雪,同時北方第三次沙塵天氣來勢洶洶。




各地異常的天氣
4月3日蘭州遇沙塵暴
4月5日暴風雨襲九江
4月7日沙塵伴雨雪侵襲哈爾濱
    據專家介紹,在春季目前出現這種天氣冷暖交替的現象是正常的,相比而言,前一段出現的持續高溫顯得不太正常。中國氣象局總體規劃研究涉及室主任王守榮説,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絕不僅僅是溫度升高了一些。它對人類的整個生存環境,都會造成很多方面的重大的影響。比如説會産生很多的氣候極端事件;比如説會産生洪澇,會産生暴雨,會産生乾旱,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科學家的統計,全球目前的氣候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就是頻次,比過去提高了將近十倍。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些年來我國西部地區溫度逐年升高,降水卻逐年下降。可過度放牧和大規模開荒種地的現象並沒有完全停止。因此,我國西部不少地方人類的生存條件是越來越惡劣。據統計每年我們新增荒漠面積3000平方公里,並且有不斷南移、東移的的現象。與此同時,由於全球的氣候變暖,使我國海平面明顯上升,上升的速率為每年2.6毫米。我國海岸線長,約有70%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和60%的國民經濟,集中在第一高層的東部經濟帶和沿海地區。全球氣候的變暖引發的海平面的上升,將對中國經濟産生嚴重的影響。




    應該説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氣候的依賴性是越來越強。除了極端性天氣會給人了帶來損失之外,日常的天氣變化也越來越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何適應氣候的變化,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不僅有常規的天氣預報,一些生活指數預報也相繼在一些各地出現。天氣預報的門類更加細化,例如從1997年開始北京市專業氣象臺相繼推出了50多種生活氣象指數預報:主要分為健康、健身和衣食住行三大類。現在專業化的氣象服務已經涉及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合理巧妙地運用天氣的變化,不僅能夠減少損失,還有可能創造商機,産生效益。這種意識已經越來越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氣象專家提出10年工作重點 採取綜合措施應對氣候變暖




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而氣候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人類的活動。2001年國際氣象組織政府兼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三次評估報告指出:自186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2到0.6攝氏度。二十世紀的最後20年是最暖的20年。二十世紀北半球地面溫度的增長比近一千年來任何其他世紀都大。近50年觀察到的大多數增溫,都於歸依於人類活動,其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主要原因。
  據聯合國統計,20世紀90年代全球每年約有25000人喪生於自然災害,財産損失達到了500到1000億美元,其中因氣象水溫造成的損失達到90%以上。我國所處的東亞地區,氣候極端事件發生頻率比較高,屬於氣候的脆弱帶。據統計從1989年到2001年,我國平均每年的經濟損失為1673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經濟損失的1/4到1/5。

    在前天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上,來自國內氣候科學領域的近200位專家、學者提出,目前我國氣候工作整體水平還不高,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環境外交的需求。國家應抓緊擬定各類具體實施計劃,爭取全社會對氣候工作的關注和扶持,實現資金投入多元化。 從而滿足國家日益迫切的對氣候變化趨勢及其影響作出預測、對氣候變化問題提出相應對策的需求。
     專家們提出,未來10年,我國氣候系統研究和氣候業務領域工作者的歷史性任務應當是:跟蹤相關氣候領域的國際研究前沿,研究氣候和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問題,促進氣候系統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加強氣候隊伍和工作成果的集成,建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氣候業務、服務和研究體系,為實施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提供優質服務,為我國參與氣候與氣候變化領域國際活動提供支持。
     專家們認為,氣候作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計民生和人類的生存環境緊密聯絡,是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發展、資源與環境保護以及國際環境外交的重大問題。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國家,在制定新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方針政策,對重大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作出決斷的時候,更需要考慮氣候與氣候變化的影響。
    據介紹,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為了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影響,避免氣候變化給經濟和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我國採取了一系列綜合對策和措施。我國政府率先制定和組織實施《中國21世紀議程》,即適合國情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産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我國還制定了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和天然林保護,設置自然保護區等。 而且,我國是全球變化研究和氣候變化國際活動的積極支持者。一些國際大型科學計劃,如全球碳循環、水資源、全球變化與食物和纖維三個新的聯合計劃,千年生態系統評估計劃等正在籌劃和啟動之中。








  相關專題



今春第二次強沙塵天氣襲擊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專家:不宜過分誇大厄爾尼諾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全球氣候還要暖多久?   


增強抵禦天氣氣候災害的能力成為氣象部門最緊迫的課題  


氣象專家預測:未來幾天我國大部地區將有雨雪  


專家認為氣候變化將影響金融服務業在全球拓展   


地球經歷近萬年來第3次暖期 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暖  



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視聽在線 |  寬帶頻道 |  廣告頻道 |  ENGLISH CHANNEL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