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頭條 |
|
|
|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隨著全社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觀念不斷增強,破除封建迷信、摒棄陳規陋習意識的不斷提高,“網祭”“樹葬”等環保型的祭奠和安葬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認可。由此進入討論區》 |
|
|
|
|
|
|
|
|
|
|
|
|
網祭樹葬寄哀思 清明節裏新風尚 |
|
|
|
2002年04月04日 |
|
| |
|
|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隨著全社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觀念不斷增強,破除封建迷信、摒棄陳規陋習意識的不斷提高,“網祭”“樹葬”等環保型的祭奠和安葬方式也就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接受和認可。 |
|
|
|
|
|
|
|
|
|
4月5日是清明節,中國傳統的祭祖上墳的日子。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有不少人並不準備到墓地去,他們轉而選擇新穎的網上紀念形式。對於中國網民來説,在網上“建網墓,獻鮮花”紀念故去的親友已經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為超越時空在網上擎燭獻花祭酒點歌,可以讓他們很充分更方便地寄託對逝者的思念和哀悼。 |
|
|
|
|
|
網上公墓 |
所謂“網上公墓”,就是在互聯網上建設一個可供客戶建立網上虛擬陵墓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客戶可將自己已故親人的生平資料製作成信息,通過“網上公墓”事先設定和提供的多種風格的陵墓模板,以頗具個性化的方式建成網上虛擬公墓。並可採用網上公墓提供的包括獻花、獻歌、點蠟燭、寫悼念文章等各種祭拜手段,使已故的親人隨時隨地都可接受親友的祭拜和悼念
|
|
|
去年1月,《死亡日記》一書的作者陸幼青追悼會召開之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網友同時參加他的網上追悼會,網上網下互動,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大熱點;目前其在線紀念館仍然是讀者紀念這位作家的首選之地,留言獻辭真摯感人。在網同紀念,我們還可以找到周恩來、孫中山、胡適、趙樸初、雷鋒、張志新、趙麗蓉、朱海軍等各類名人的紀念館。人們可以在歷史相冊中瞻仰他們的音容笑貌,也可以在年譜和文選中回顧他們的生平事跡,而悼念者緬懷和思念他們的獻辭、悼文、祭獻,也將以多媒體文件形式在互聯網上永久保存,無限擴容。 |
|
|
|
|
|
據統計,雖然政府一直致力於喪葬改革,但這幾年國內年火化率僅達35%左右,喪葬支出高達人民幣162億元之巨。有關人士指出,當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有可能為我國在喪葬禮儀上的移風易俗提供一種新的方式和新的可能;網上紀念先進而文明,不佔土地,費用也是低廉的,既能夠更好地、更充分地讓人表達情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也有利於移風易俗,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值得大力提倡。 |
|
|
|
|
|
|
|
|
|
自古以來,中國人視土葬為祖先們安息的地方,神聖不可侵犯,但隨著各地公共墓地的過快發展,過多用地,亡人在與活人“爭地”的同時,一些墓地造成了各種環境污染。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破除封建迷信、摒棄陳規陋習,崇尚科學、文明、節儉的新喪俗,主動要求把親人的骨灰進行植樹葬、草坪墓等生態化墓葬方式。 |
|
|
|
|
|
據了解,在樹葬中,人們不用建墓、立碑,只需在樹下直接葬入親人的骨灰,連骨灰盒也不需要。這種方式改變了中國傳統的舊式習俗,它把墓葬與城市綠化、資源保護聯絡在了一起。 |
|
|
|
|
|
近幾年,隨著中國城市文明的發展,各種公墓開始推行墓型藝術化、公墓林園化和墓區多樣化。人們在傳統墓葬的基礎上,又興起了樹葬、草坪墓等多種生態化安葬的形式,與此同時,大量林園設計師也走進了墓區,開始創造個性化的生態公墓。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