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蔡擁軍
先戰瑞士,後戰法國,沒能進入世界盃決賽圈的中國隊在世界盃前成了香餑餑,連身在法蘭克福的記者也能通過電視直播看到中國隊的比賽,不過這絲毫不能改變中國隊“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賽前,與同在法蘭克福的同事談及這場比賽,同事認為肯定看不到現場直播,而我則認為,德國和歐洲的電視臺雖然肯定不會對中國隊感興趣,但是中國隊或許能夠沾法國隊的光而在電視上露臉。果不其然,歐洲體育臺現場直播了這場比賽。
不過,不論是歐洲體育臺的直播,還是一度同法國隊打平的結果,都絲毫改變不了一個現實:中國隊在這兩場比賽中僅僅是自己20多年未曾真正戰勝過的對手韓國隊的影子,因為法國隊、瑞士隊選擇同中國隊熱身,僅僅是因為這個小組有一個共同的亞洲對手韓國隊。
不清楚法國隊和瑞士隊是否了解中國隊多年無法打破的“恐韓症”,不清楚他們如果知道熱身賽對手的這一痼疾後是否會為選擇這樣的對手而後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法國隊、瑞士隊需要一個“影子”韓國隊,中國隊想獲得與對手比賽的機會將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們可以正視中國足球與歐洲、南美先進足球的差距,這不僅是中國足球也是亞洲足球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不論是1:4輸給瑞士隊、1:3輸給法國隊的結果都可以接受;但我們該怎樣正視中國足球與韓、日等亞洲球隊的差距,該怎樣正視在世界盃預選賽小組都未能出線的結果?
雖然亞洲球隊大多難以擺脫在德國世界盃上“陪太子讀書”的命運,但是中國隊卻連這樣的機會也無法獲得,只能通過扮演別人的影子而在世界盃前的熱身賽中露臉。雖然韓、日世界盃上的中國隊三場比賽一球未進、一場不勝、一分沒得給中國球迷留下了太多的傷痛,但是現在我們連傷痛的機會也不再擁有,我們現在所能做的,僅僅是面對沒有自己球隊的世界盃時不會麻木。
何時我們能不再“陪太子讀書”?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中國隊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一兩場比賽的失利,也不僅僅是場上的技戰術。
責編:王樹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