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11分制”失大於得——從巴黎世乒賽看國際乒聯改革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6日 08:50)

  新華社記者王俊璞

  歷史悠久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第47屆首次實行“11分制”。經過比賽的檢驗,這一賽制的特點已明顯地表現出來。

  從代表個人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單打比賽看,世界排名第三位的白俄羅斯隊薩姆索諾夫、第五位的中國台北隊莊智淵、第七位的中國隊王皓沒有進入前8名;排名第一的德國隊波爾竟然沒進入前16名;瑞典的“常青樹”瓦爾德內爾甚至沒通過第一輪……頂尖高手過早被淘汰,這是他們個人和所在隊的遺憾,也是巴黎世乒賽的遺憾,更是想觀賞高水平競技的球迷的遺憾。

  誠然,比賽勝負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高手失利,與本人表現欠佳及對手發揮出色有關。但是,實行“11分制”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近幾年連續實行了3項大改革。其中的40毫米大球使比賽回合增加,觀賞性增強;無遮擋發球使比賽更公正,觀眾不會莫名其妙;而“11分制”帶來什麼變化呢?人們普遍認為,它增大了勝負的偶然性。

  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競技體育的改革也應促進本項目向更高水平發展。若是其主要作用使得勝負偶然性增大,那就偏離了這一格言。

  “11分制”改革為何提出,又為何能順利通過?勿庸諱言,主要原因是中國隊數次囊括大賽金牌。但是,要戰勝中國隊,最佳選擇是讓其他隊儘快提高水平,而不是在規則、賽制上動腦筋。歷史已經證明,通過限制器材、改變規則來遏制中國隊,也許一時會起作用,但終究是行不通的,過去不行,將來也不行。

  據了解,實行“11分制”的主要理由是為適應電視轉播,而“21分制”比賽時間過長、雙方水平相差太懸殊時浪費時間。這一理由很有道理。“11分制”改5局3勝為7局4勝,總分數減少了,雙方水平懸殊的比賽確能省時,但若是高手間的較量,雙方換位、每局最後打成“平手”的機會增多,省時極少,甚至未必省時。

  更值得注意的是,實行“11分制”後,比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每人每輪發5球改為每輪發兩球。這就給乒乓球賽做了傷筋動骨的“手術“,或者説改變了比賽節奏,甚至改變了運動規律。

  這樣的改變好不好呢?人們把體育競技比作“百看不厭的戲劇”。世界上的各種戲劇各有特色,但有一點相同,那就是讓演員充分表演,逐漸將劇情推向高潮。各種競技體育項目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也是讓運動員充分“表演”,逐漸將比賽推向高潮。高潮的出現需要積累。沒有演員、運動員的充分表演和發揮,盪氣迴腸、攝人心魄的高潮就不會出現。

  從巴黎世乒賽看,每輪發兩球,運動員往往急於得分,比過去更兇狠,卻少了戰術變化,更談不上施展“十八般武藝”;快節奏地換發球、交換場地,運動員匆忙,觀眾也來不及“消化”。比賽雖能開始不久即進入緊張狀態,也有一些精彩場面出現,但少了跌宕起伏,更少了醞釀和積累。人們有理由希望比賽更精彩,更扣人心弦,多出現激動人心的高潮。

  綜上所述,“11分制”失大於得,雖利於弱者偶然取勝,卻不利於“刺激”運動員在增強實力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其觀賞性也打了折扣。由此可見,“11分制”改革顯然過了頭。

  古人云:過猶不及。國際乒聯決策者改革的出發點是積極的,但做過了頭,將會對乒乓球運動進一步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乒乓球賽制應如何改革?國際奧委會在吸收新項目時非常強調觀賞性和可操作性,這應成為各競技體育項目改革所遵循的重要原則。僅就增強觀賞性而言,羽毛球曾改“3局15分制”為“5局7分制”,結果省時不多問題卻不少:打得太快,難以體現爭奪激烈的魅力;比賽不如以往精彩,缺乏吸引力……最後不得不基本恢復原樣。而排球實行每球得分制,由每局15分變為25分,使比賽更省時卻不影響精彩程度。這兩個項目的改革引人深思。

  中國乒壇宿將張燮林曾提出,應實行“16分制”,每輪仍發5球。這樣,既不“傷筋動骨”,又可節省時間。這種賽制,值得國際乒壇人士予以認真考慮。

責編:曉辛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