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千龍新聞網】“十拿十穩”不穩 女乒怎不能輸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8日 09:57)

  千龍新聞網消息:本屆亞運會乒乓球團體決賽,中國女隊敗在朝鮮人手下。輿論説,這是“爆了一個冷門”。我在報上看到,乒乓球國隊總指導蔡振華賽前對長期處於天下無敵手狀態的我女乒此次保冠的評説,連“十拿九穩”這個成語都不用了,他説的是“十拿十穩”。可惜,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完全把握之事,即使有,也不是一貫地有;而意外,雖然並非常有,卻總會不期而至。

  魯迅把“普遍,永久,完全,這三件寶貝”,比喻為“棺材釘”(見《答<戲>週刊編者信》),是説一旦人們認為一件事到了這個地步,它就快完蛋了。中國乒乓球獨霸天下幾十年,參與一次國際大賽,就拿到十之七八或十之八九的金牌,還動輒來一個“大滿貫”,這當然很好,很長國人的志氣。時髦體育記者近年創造了一個詞,叫“完勝”,多用於乒乓球隊,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但即使是“大滿貫”,就真如探囊取物,是毫無瑕疵的勝利嗎?我覺得面對巨大勝利,我們的陶醉往往多於謹慎。而當慣了“常勝將軍”,我們似乎也很少去想教訓、失敗甚至慘敗,一旦敗陣,便有卒不及防之感,很難承受。

  其實失敗是一個常識。俗話説,“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有人會問:憑什麼總是天定你贏我輸呢?我們哪能給人家一個滿意答覆!體育競技的魅力,正在於它的不可測摸性。林語堂先生説:“當我們在大除夕回想到新年裏所決定的計劃時,我們發現我們只做到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不曾發現,還有三分之一則已經忘卻了。人生的美便在這裡。一個計劃如果可以完全實現,便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見《生活的藝術》)林先生舉了一個將軍的例子,説如果將軍預先知道一個戰役可以絕對獲勝,連雙方死傷的確數也能料得到,他對這戰事便會失去興趣,遠不如把它放棄不幹爽快些。蔡振華這位乒乓主帥這回料定女團是可以衛冠的,大概連各個對局,也不外乎3:0或至多3:1吧。所以依我看,他對今次女團決賽或許有點兒興味索然——他瀟瀟灑灑,乾脆不在戰場督陣了嘛。所以朝鮮隊贏了好啊!這不但對蔡指導和女乒,尤其是懶洋洋的王楠(她大約長期沒有嘗到輸球的滋味了)是一個當頭棒喝,令他們猛醒,認識到一切勝利都不是自然而然的,或理所當然、手到擒來的,更調動了我們球迷、國人觀球的興致。説實在的,我以前看女乒老是包攬金牌,高興是高興,但也逐漸少了激動,有時甚至覺得特別乏味。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女乒的失敗便是一個必然,但並非一件壞事。蔡振華、王楠等也不必過分自責——如果他們懂得林語堂的“三分之一”理論和理解他關於“人生的美”的真諦的話。問題是他們此前“滿打滿算”慣了,也許便承受不了在一些人看來石破天驚的一輸。

  太在乎成敗榮辱,是國人的一大痼疾。有論者説,女乒這回“失去了一枚金牌,得到的教訓,價值當在一枚金牌之上。亞運會失手總比奧運會失手要損失得小,‘失之亞運,收之奧運’,挫折就會有價值”。我看得出如此“教訓”,仍然大成問題。“失之亞運”,就一定能保證“收之奧運”嗎?那麼“收之亞運”者,在“奧運”當有何種表現呢?我以為此次“挫折的價值”,首先在於學會如何對待勝利和失敗,學會辯證法,認識到天外有天,冷熱門互變乃屬常理,將心態放正,重溫“重在參與”原則,而不是進一步標榜錦標主義,認為金牌之多寡便絕對彰顯著國之強弱榮辱,區區亞運不在話下,但死磕也要“收之奧運”。“收之奧運”當然好,奧運無收我們就見不得人,就沒資格搞競技體育了嗎?(王乾榮)

責編:水晶石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