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評論:中國足球與"國際潮流"接軌應當緩行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1日 02:13)

  新華社西安12月10日電:“與國際潮流接軌”,一直是中國足壇一個響亮誘人的口號。但在回顧中國職業足球改革9個春秋的艱苦歷程時,我們不難發現:中國足球雖經艱苦努力,但並未實現與國際潮流的全面協調接軌,陷入“花錢接軌了、效益沒接軌”的困境。

  什麼是國際潮流?意大利是世界足球強國,職業足球搞得紅紅火火,一度有“小世界盃”的美譽。他們的運營模式應在某些方面代表著國際潮流,但卻不一定值得中國足球學習效倣。因為他們那種高投入“瘋狂燒錢”的做法,已經讓多數俱樂部負債纍纍,陷入生存危機。像佛羅倫薩這樣著名的俱樂部已經破産消失,而聯賽排名第一的拉齊奧俱樂部也時刻面臨破産威脅。如果中國足球俱樂部盲目模倣意大利足球的“國際潮流”,那也會重蹈他們的覆轍。

  對中國職業足球來説,所謂的“國際潮流”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生存和不斷發展壯大。正因為沒看清這點,中國足球在和國際潮流接軌時,出現了嚴重偏差。

  中國職業足球在投入上急速與所謂的“國際潮流”接軌,每年花費之大觸目驚心,內部人士形象地稱之為“燒錢”。像陜西利君(國力)這個中國甲A聯賽中最弱小的俱樂部,有一個賽季在購買外籍球員和教練員上的花費竟然高達人民幣4200萬元之巨。每個俱樂部在球員工資、獎金等方面的開支也都動輒成百、上千萬元。陜西利君(國力)俱樂部董事長李志民透露,中國15個甲A俱樂部每個賽季的投入多達7億多元。

  意大利的足球俱樂部可以通過門票、出賣電視轉播權、經營相關産品和培養出售球星等手段,來填補自己巨大的財政虧空,而受低迷球市的影響,中國足球俱樂部的門票收入不高,大連實德等俱樂部甚至被迫採用免費送票的辦法來刺激球市。由於中國電視業不夠發達,電視轉播權的出售價格不高,對於各俱樂部的巨大花費來説,這個收入無疑是杯水車薪。大多數俱樂部在産品開發方面的收入幾乎為零。至於培養和出售球星,也只有孫繼海真正給中國足壇掙來了一筆像樣的外匯收入。大連實德俱樂部正因此才驕傲地表示:他們本賽季沒有虧本。

  另外,中國的足球俱樂部能從場地廣告和球衣胸前背後廣告中獲得一些收入,但都遠遠不能填補他們的虧空。1999年,山東魯能俱樂部隊奪得“雙冠王”。當時俱樂部副總經理田迪透露,俱樂部從各種贊助廣告中收入600多萬元,而投入卻將近5000萬元。今年在一次中國足協召開的俱樂部總經理會議上,上海申花俱樂部的總經理樓世芳也説,他確信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沒一個賺錢的。

  中國職業足球改革雖然歷經9年,但並未創造出一個利於俱樂部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這受中國並不發達的經濟狀況、水平較低的聯賽和低迷的球市等因素的制約。經濟不發達直接導致中國足球的廣告贊助少;而低水平的聯賽就缺少吸引力,無法成為包裝銷售的商品;球市低迷就會影響俱樂部的門票收入。如果這些因素得不到改善,中國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就不具備自我生存的“造血功能”,始終處於接受輸血的狀態。

  中國超級聯賽目前是中國足壇的一個熱門話題。從形式和組織上,中超比甲A聯賽更進一步與所謂的國際潮流接軌。但它能從根本上改善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的生存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它還沒有問世,就已經散發出一些催生的味道。

  中國職業足球應根據自身條件來有效吸收國外成功有益的經驗和做法,由於受條件所限,在投入和産出這兩個重要方面還無法現行和“國際潮流”接軌,盲目急於接軌只能為自己生存製造困難。因此,中國足球與“國際潮流”接軌應當緩行。(記者馬邦傑 段博)

責編:閆冬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