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中超聯賽:製造比甲A更大的錢窟窿?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7日 16:36)

  中國經營報消息:甲A聯賽已經進入收尾階段,由於今年取消了升降級,所以賽場的主角似乎只剩下有望奪冠的幾傢俱樂部。不過,既無奪冠之望也無降級之虞的俱樂部們並不輕鬆。幾天前,中國足協在河北香河召開了今年的峰會,這次大會的主要議題是協調中超(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標準。但是在中小俱樂部的一片哭窮聲中,本次大會有些變調,據説恐慌的情緒正在各傢俱樂部中蔓延。因為僅就中國足協提供的中超框架來看,它將給中國足球經濟帶來怎樣的未來,還是未知數。

  中超

  兩條線決定一傢俱樂部是在“中超”的門裏還是門外:其一,俱樂部的凈資産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其二,每年的營業收入要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總之,“沒錢就別玩足球。”

  按照中國足協的設想,到2004年,中國最頂級的足球聯賽將從今天的甲A升級為超級聯賽,規模大概維持在8支參賽隊伍,也就是説,目前15支甲A球隊中至少有7支出局參加甲級聯賽,甲級聯賽之下將是乙級聯賽。

  據中國足協中超籌備辦公室負責人郎效農介紹,能否參加超級聯賽將圍繞三大塊的標准考核:一是俱樂部體制上要實行公司制,擁有明晰的産權和法人治理結構;二是在硬體設施上,俱樂部要有完整的梯隊建設,合乎標準的比賽場地;三是經營狀況要良好,尤其是財務狀況良好。如果將足協的標準量化,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俱樂部的凈資産達到5000萬元人民幣,而每年的營業收入要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

  面對這樣的硬性指標,已經有俱樂部表示根本無法“及格”。東北某俱樂部表示,如果把今年所有的營收項目,包括冠名權、門票、場地、胸前胸後廣告等(這幾乎是一傢俱樂部正常收入的全部渠道)加起來,也就勉強能到3000萬元。據業內人士説,該俱樂部在冠名權和胸前胸後廣告上的收益從未超過百萬,而門票收入更慘,今年幾乎是場場賠錢,而該隊主場比賽每場的場租費是9萬元,保安費是4萬元,也就是説,一場甲A聯賽的成本至少是13萬元,該隊收益最好的一場比賽只收入了8萬多元人民幣。所以,單純依靠球市,一個賽季下來俱樂部就要賠三四百萬元。

  國內一家財力雄厚的俱樂部的老總向記者透露,如果真正按足協給出的標准考核,幾乎有95%的俱樂部都不可能達到標準。“一支甲A球隊一年的支出不可能在3000萬元以內,真正從市場上賺錢是賺不出收支平衡的。我真不知道制定這個標準的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中國足球市場的情況。”

  但是,足協此時表現出了少有的強硬。郎效農説,中超標準制定出來,就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達標,“沒錢就別玩足球。”

  接受記者採訪時,許多俱樂部對中超的態度相當含混。深圳平安俱樂部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中超還沒花太大精力研究,但肯定會配合足協的工作。山東魯能俱樂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關中超的事情還不好説,“魯能俱樂部的情況還要視電力改革的情況而定。”天津泰達俱樂部總經理柳達的意見則可能代表了大多數甲A俱樂部:“足協是劃場地、定規則的,而俱樂部就是要按照規則努力遊戲,不管怎麼説中超就要來了。”

  地雷

  為了凈化甲A,所以舉辦中超。但是興一利能否除一弊,亦或利未得而弊先有,尚在綢繆階段的中超,已經受到了諸多的非議。問題的關鍵居然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上,業內人士稱之為地雷。

  職業足球在經歷了10年的發展後,甲A似乎也到了一個收尾階段,聯賽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依靠甲A自身已經無法消化掉。洗心革面,推倒重來似乎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足協籌備中超的初衷。郎效農表示,創辦中超就是為了創造一個比甲A更好的環境,但是足協的計劃能否完全消除甲A的後遺症?

  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天所設定的3000萬元營業收入可能就是一個足協自己埋下的地雷。“俱樂部收入達不到3000萬元怎麼辦?有支筆,那就寫唄。”一位俱樂部老總有些不以為然地説。

  而這就是假賬的基礎,假賬又恰恰是假球産生的經濟基礎。中國許多足球俱樂部都是依靠上級母公司撥款,如果撥款算做投資就不能進入收入,但是如果將撥款視作廣告,那麼大多數的俱樂部就能完成每年的收支平衡,有的俱樂部還會有所盈餘。但是如果算做廣告的話,那麼俱樂部必須為這筆費用支付不少的稅,“老子給兒子錢還要納稅,這是什麼道理?”一些俱樂部老總相當不滿。在足協方面,他們計劃在中超中,引入獨立的第三方的審計機構,“足協的這種想法很幼稚。”一位俱樂部老總説。

  另外有相當靠近核心層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國家體育總局也對中超有不同的看法。原因很簡單,儘管中國足球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中國足球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經濟價值已經打破了中國各體育項目之間的平衡。

  儘管許多俱樂部對中超有諸多不滿,但是幾乎所有的俱樂部都希望在中超佔有一席之地。對於企業而言,投資足球俱樂部能在短時間內用最經濟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品牌聲望,而且足球作為城市名片,在參與足球俱樂部後,企業還可以從當地政府那裏得到諸多的優惠條件,所以在中國的足球俱樂

  部中,一個最普遍的現象就是俱樂部股權一股獨大。大股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往往可以通過黑金交易操縱一場比賽的結果,個人意志代替法人治理。據郎效農透露,這次中超標準中,已經要求各俱樂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所以很多俱樂部必須改變目前一股獨大的現象,投資主體要多元化,但是對股份比例還沒有做出具體規定。

  由於目前中國足協對股權相對平衡還沒做出規定,所以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大股東在引入合作夥伴後依然在股權上擁有絕對的優勢,這將是另一個重要隱患。

  泡沫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中超不能解決自己的基礎問題,那中超就是一個巨大的泡沫,是一個把甲A泡沫包含在其中的更大的泡沫。

  深圳平安足球俱樂部總經理顧凱表示,足協引入中超不是一個簡單的二次包裝,關鍵是要提高比賽的質量,因為所有足球産業的基礎産品都是比賽本身。

  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柳達表示,任何足球市場的發展其實都要依託社會基礎,門票、廣告、隊服銷售的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在支撐,中超也不例外。實際上,中國足球聯賽的職業化道路幾乎和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一脈相承,1992年十四大召開前夕,中國開始有了職業足球的發展藍圖,到了1993年、1994年《公司法》頒布後,中國足球俱樂部也開始了註冊的高峰。

  至於到2004年,能否有一個數量和質量都有所提高的球迷群體來支持中國的超級聯賽,仍然有待時間考驗。

  參照國外俱樂部的運作經驗,一般俱樂部的營業收入來自三方面:門票、廣告和電視轉播,三方面的比例各佔三分之一。但是在中國,廣告收入幾乎佔了八成以上,而廣告比例越大實際上反映了發展水平越低。因為當足球比賽淪為另一種極端的廣告載體時,市場關心的就不是球賽本身了。而電視轉播目前還要受制于廣電改革的步調,但郎效農表示:“我想廣電改革可能會類似于電信改革,成立幾大集團,而足球節目將是最好的突破口。”

  按照郎效農的設想,未來在電視轉播上,足協要和電視機構資源合作,不會像現在這樣談轉播費用,而是雙方合作後統一對外,再和廣告商談判,最終確定一個收益分成。

  實際上足協還曾提出過更為大膽的設想,即中超的所有權將由中國足協委託授權給專門的中超委員會,該委員會將由參加聯賽的各傢俱樂部、中國足協代表和社會代表組成,負責中超聯賽的規則制定和賽事的組織。而整個中超聯賽的經營權則成立一家專門的中超聯賽經營公司操作,這個股份有限公司由俱樂部和足協組成,它將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實現平均股權,切實實現法人治理結構,而足協的最終目的是要把這個中超經營公司運作上市。

責編:劉鑫隆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