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因決定國足最終選特魯西埃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4日 10:48)
足球報消息:特魯西埃,可能是足協選帥組無奈之下做出的最正確的選擇,雖然現在特魯西埃與中國足協尚未草簽合約,但以目前形勢來看,這位個性獨特的法國人將非常接近最終的結果,這個戲劇性的逆轉背後的動力是什麼?
高層始終屬意特魯西埃
在選帥組出發之前,選帥形勢的嚴峻已讓足協相當不安,進入歐洲之後前3天的行動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尤其在價格方面,各個候選人開出的數目都相當驚人,之前足協認為特魯西埃可能是開價最高的,但實際一接觸,發現特魯西埃並不是一個只衝著錢來中國的人。范亨根居然開價100萬美元以上,而且還不見得在滿足這個要求後就能來到中國,而特魯西埃多次通過各種渠道表明自己的態度,“錢,不是一個問題,我是為著事業工作的。”有知情者曾分析,特魯西埃其實是個“性情中人”,他的心理底線也就是年薪80萬美元。
足協內部人士早有不同看法:特魯西埃是被歷史證明成功的足球教練,而范亨根雖然能力不錯,但從未在國家隊裏擔任過NO.1,在經驗上和臨戰心理上顯然略遜一籌。更重要的是“錢”,為這個字傷透腦筋的足協內部産生了一種想法:特魯西埃更屬於事業型的教練,這個突然發現的優點與總局選帥原則不謀而合,所以也可以説,高層壓力促使特魯西埃成為壓倒性人物。
選帥組必須有所交待
從7月中旬的廊坊會議開始,選帥工作已經進行了3個多月仍無眉目,從9月16日第一次赴歐考察候選人至今也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外界已將選帥炒得沸沸颺颺,雖然這裡面有各種客觀因素制約,但足協再不拿出結果,回國後很難交差。
一個重要因素是,足協不便於跳出5大候選人再擇新帥,除非“新人”對中國人具有極大震撼力,像海因克斯、史第文斯雖然是歐洲大牌教練,但在米盧之後,作為中國隊的主教練一定要是耳熟能詳的名教練。足協不願意否定自己3個月來的工作成績,於是特西埃的入選在心理上可以撫慰足協選帥組。
個性也可以是優點
“個性是什麼?可以是缺點,更可以是優點。”這是來自足協內的聲音。在被動的局面下,一位足協官員如是評價:個性張揚的米盧不是把中國隊帶出去了嗎?我們有和米盧合作的耐心與經驗,為什麼不能再次和一個個性化的教練合作呢?另一個人士表態:特魯西埃雖然和日本足協鬧得不太愉快,但他並沒有像米盧那樣出現工作上的鬆散,他與日本足協的矛盾根源在於過於嚴厲和固執,而米盧卻恰恰相反,“從這一點來看,不是正符合總局三從一大的選帥標準嗎?”
對特魯西埃的好評與惡評都始於足協內部,而這一次的好評是在“二赴歐洲”之際傳出的,正好可以消化選帥組的疑慮,“我們有和米盧相處的經驗,特魯有過和日本足協相處的經驗,所以雙方已經擁有共同的容忍基礎,不要把性格問題絕對化。”
南勇的決定性作用
選帥組這次帶隊的是南勇,這個副主席最大的優勢就是敢於拍板。能與特魯西埃“第二次握手”,選帥組領軍人物南勇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南勇赴歐之前,足協就給他下放了一定的自主權,11月5日下午,閻世鐸與南勇專門前去體育總局彙報選帥組出發前的各種設想與準備。據悉,有關領導對南勇的陳述和預見感覺不錯,允諾他可以在與後方通氣的情況下,在前方大膽決擇。
米盧在臨走前評價:“在中國足協最敬重的人就是南勇副主席。”這是因為南勇很善於觀察人,並設法找出處理辦法。這次在法蘭克福,在杜塞爾多夫,在荷蘭,直至最後在巴黎,南勇每天都要召開“選帥會議”達五六次,他告誡小組成員,“這次不是去就能簽字畫押的,而是需要艱苦談判的,要注意事情動態中的每個細節。”
選擇特魯西埃的決定是在荷蘭産生的,是在觀察到范亨根“心不在焉”的細節後做出的。這雖然是在與范亨根談判破裂的態勢下做出的決定,但敢於吃回頭草,也顯示了選帥組尷尬之下的應變能力與心理素質。所以,用“無奈之下的正確選擇”形容曾差點取消的巴黎之行具有相當的準備性。
責編:劉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