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歐洲羽毛球效倣亞洲練法 發源地追趕後發地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3日 07:12)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湯仙虎):羽毛球運動發源於歐洲。近幾十年來,歐洲與亞洲水平較高,其中作為後發地的亞洲又比歐洲高些,尤其是團體項目。前八屆,歐洲球隊從未奪得蘇迪曼盃就是最好例證。

  就歐洲而言,個人國際排名總比團體要好些,好像顯得他們不會打團體賽。其實這是有原因的,不是他們不團結,個人不努力,缺乏國家榮譽感,而是訓練體制與亞洲國家不同。

  歐洲羽毛球球員通常是自我訓練,自己花錢請教練,他們把打羽毛球作為一種職業去賺錢謀生。平時即使打國際比賽,也多是接受大公司贊助而出戰,並拿獎金糊口,基本都是個人和民間行為。打團體賽時,他們才臨時集中訓練。但羽毛球基本是講究集體對抗的運動,試想,5個單項競賽,雙打佔了仨。因此,由於不甚熟悉、磨合時間短等,雖然個人成績突出,但歐洲球隊未必能取得好的團體成績。

  這與我們舉國體制完全不同,運動員們從小就常年集中訓練,彼此熟悉,配合好。而且後備人才源源不斷,球隊大門是敞開的,好的留下,差的回地方,優勝劣汰,競爭激烈,壓力大反彈高,這也有利於我們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印尼隊、韓國隊、馬來西亞隊等也基本如此。

  近年來,為了縮短差距,歐洲球隊正在學習亞洲的上述強勢做法。大賽前,他們也開始集中訓練,不過時間短些罷了。在靈活性方面,他們也很有改善。我還發現,丹麥等歐洲球隊韌性不足在過去十分明顯,關鍵時刻缺乏鬥志,現在好些了。一旦堅持下去,必有所建樹,加上本身體能好,力量大,他們必然會逐漸縮小與亞洲球隊差距。

  國際羽壇發源地追趕後發地的趨勢已經存在了,這是件好事。它使競爭更加激烈,不同技戰術風格會在世界範圍內融合得更加充分,並形成新的強勢風格。這就是“百花齊放”比“一枝獨秀”好的道理。

責編:王曉遐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