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羽毛球成本高 運動員總受傷 
——“一地鵝毛”的尷尬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0日 15:52)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沈楠、梁金雄):第一次去看中國羽毛球隊的訓練,被滿地的白色羽球深深震撼。教練在網的這頭左一個右一個前一個後一個地發球,隊員在網的那頭竭盡所能救起每一個刁鑽的來球,不多久,這頭的場地上已被白球填滿,除了教練的一雙腳再也容不下他物。

  冠軍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之後,又多次看到這種一方喂球一方接球的“多球”練習,而感受也由最初單純的驚嘆變得複雜起來。

  小小一個羽球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16根羽毛都是上等鵝毛,取自鵝翅羽翼最豐處,一隻鵝身上只能取到三四根。“一個球4隻鵝啊!要十多塊錢一個呢!”隊員付海峰也感嘆它不菲的身價。不過,再“高貴”的球到了他們手中也一樣要“痛下殺手”,一堂訓練課一人打壞十來個球是家常便飯。這些“殘缺”的球隨後就進了多球練習的大筐,與其他四五百個“同伴”一起被重復利用。儘管如此,這筆開銷仍然相當可觀。

  “儘管玩的人很多,但是到一定程度就玩不起了,”中國隊教練陸亨文説。雖然作為業餘愛好,用人造材料做的球就可以了,但是水平越高,對球也越挑剔。

  然而,“一地鵝毛”並不僅僅意味著從事高水平羽球運動高昂的代價。為了把刁鑽的來球高質量地送過網,球員們的各個身體部位幾乎都在超負荷、非正常運轉著,韌帶被拉伸到極致,關節被“壓榨”到極點。

  “羽毛球運動員特別容易受傷。”中國香港隊教練何一鳴説,在香港,羽毛球在學生中是數一數二的運動項目,群眾基礎很是厚實,但是能下決心從事專業運動的人卻很少,其實在內地,何嘗沒有這種尷尬。

  現韓國隊頭號女單全在娟在此前的比賽中嚴重受傷,今後是否能延續運動生涯都成了未知數;前韓國一號女單金景蘭在兩年前的世錦賽上左膝嚴重扭傷,羽球生涯就此終結。而中國隊本次比賽的所有戰將,哪一個不是帶傷上場,“大姐”張寧更是每天花大把時間“伺候”傷腳。

  “一地鵝毛”的背後是不菲的價值,是傷病的風險,況且作為一名羽毛球手,沒有五六年的磨礪難成大器。

  再看到“一地鵝毛”,感慨中多了些許酸楚和無奈。

責編:王曉遐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