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耀眼的閃光燈,沒有雷鳴般的掌聲,沒有亢奮的歡慶動作……有的只是一座不起眼的獎盃和一張紅色的獲獎證書。這就是全國女子拳擊邀請賽最後給予一路拼爭到底的冠軍的獎勵,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即使這樣,許多冠軍還是悄悄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淚,因為一座普普通通的獎盃對於這些不受關注的巾幗女將而言,也算是一種“奢侈”。
中國拳擊協會副主席何正方教授是中國最早一批從事女子拳擊運動的元老,雖然已是66歲高齡,他仍然趕來觀看這項賽事,看到這些尷尬的場面,他不由感嘆道:“不容易啊!女子拳擊要舉行一次全國性的比賽,付出的努力是別人想象不到的。”
何正方告訴記者,由於女子拳擊目前還不是奧運會競賽項目,國家體育總局也沒有專門立項,所以女子拳擊運動的開展一直是舉步艱難。只有瀋陽、武漢、上海等地的體育學院設有這一專業,可以招收到固定的學員,依靠收取一定的學費,才能勉力維持下去。其他各地女子拳擊的開展就只有靠當地愛好者的熱情了。
國家沒有立項,舉辦賽事就只能是邀請賽,而不能舉辦錦標賽,如此一來,要為賽事找贊助商,真是難如登天,最後也只有武漢當地的一家建築裝飾公司和江蘇的一家公司提供了贊助。前幾屆全國女子拳擊邀請賽也同樣遭遇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前來參加比賽的選手也不輕鬆,每天要交納55元的食宿費,來回交通費也要自理。據了解,雖然大部分前來參賽的單位會為選手交清這筆錢,但是也有很多選手是自己掏錢來參加比賽的,哈爾濱師範大學的劉蕓和史貴梅就是如此,她們兩個人在第一天的比賽雙雙失利後,就匆匆離開武漢返回學校。
方方面面的原因綜合起來,使得整個賽事顯得無比倉促。為了節省開支,在短短4天內舉行了83場比賽。奪冠的選手基本上是每天都要進行一場比賽,最後的疲勞可想而知。比賽組織方甚至對前來執法的裁判員也有“自帶裁判服裝”、交通費超標自付的規定,拮據程度可見一斑。
與一些熱門運動項目相比,女子拳擊實在是太缺少關注了。一個全國性的比賽,也不缺乏觀賞性,但整個比賽只有選手和教練們為本隊隊員加油。當地媒體僅對領導出席的開幕式給予了關注,隨後的賽場上就難覓他們的蹤影。
雖然落寞一方,但在採訪中,記者仍能感受到這些從事女子拳擊運動的人心中所堅守的信念和那份執著。正如何正方所言:“對於來到這裡的所有人來説,女子拳擊運動的發展和進步並不僅僅是一個夢想,而是確定無疑的事實,這種信念源於他們對這個項目的理解和熱愛。大家心中還有一個不願説出來的夢想:那就是等女子拳擊運動成為奧運會項目的那一天,中國可以有一批優秀的運動員站出來迎接挑戰。”( 新華社記者侯方峰 李鵬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