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世乒賽大阪:“大球革命”帶來積極變化  
05月03日 19:18

    第一次使用40毫米大球的第四十六屆世乒賽已接近尾聲。參賽運動員、教練員等平靜地接受了這項革命性的改革,昔日曾抱怨使用大球的人也沒有再次提出異議。

    這屆比賽已經表明,球速變慢,旋轉減弱,對一些運動員的技術有些影響;但回合增加了,比賽比以往激烈,也更精彩了。可以説,“大球革命”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大球對運動員倒底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代表團顧問張燮林認為,球速變慢,力量型的運動員佔一些便宜,技巧型的運動員吃一些虧。用小球時中臺對峙時速度太快,打到中路對方往往來不及側身,用大球就來得及側身發力。而用小球時善打借力球的,如孔令輝的反手球、劉國梁的推擋,改大球後都不易借力,要打回高質量的球需主動加力。球的旋轉減弱,對發球好、變化多的運動員不利,如劉國梁和瓦爾德內爾。

    國際乒聯科研委員會委員張曉篷認為,改用大球,旋轉減弱比速度減慢的影響更大一些;對弧圈球來説,打“ 前衝”影響小,打“高吊”和直拍正膠“小弧圈”影響大,因此對身高馬大的運動員稍有利一點。

    如此看來,“大球革命”給身體更強健的運動員特別是歐洲運動員帶來新的希望。這次大賽,代表乒乓球整體最高水平的男團比賽,進入八強的歐洲隊已經從上屆的4支變為這次的6支,這也許由多種因素造成,但用大球應是原因之一。在不少歐洲球員與亞洲球員的對陣中,回合比過去多,比分也接近。這預示著,未來歐亞對抗的天平上,大球會給歐洲一方的法碼加重一點。

    但是,使用大球並沒有改變乒乓球運動的規律。參加這次大賽的運動員基本適應了大球,不適應者僅是個別的。從比賽看,不論隊伍,也不論運動員,強的依然強,弱的依然弱。個別隊伍的過早失利,如上屆冠軍瑞典男隊在團體賽上負於比利時隊,上屆亞軍中國台北女隊負於朝鮮隊;個別強手被淘汰,如奧運會女單亞軍李菊負於朝鮮選手金雲美,世界排名第六的楊影輸給奧地利的劉佳,主要原因並非因為使用了大球。

    “大球革命”雖未給這屆世乒賽帶來驚人的變化,可是改革已初見成效:乒乓球比賽的觀賞性提高了,為這項運動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開拓市場增加了“本錢”。它的更大作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才會顯現:未來的國際乒壇,中國選手將面臨更強有力的挑戰。在短時期內,這種挑戰的力度也許不會有明顯的增強,但數年之後就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這對國際乒壇無疑是一件好事。(新華社記者王俊璞、張煥利)



責編:張競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