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十運會三大特點:新軍“備戰”喜憂參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6日 15:38 來源:

  半月談消息: 又是大雁飛過、菊花滿頭的金秋時節。10月12日~23日,被喻為“北京奧運會預演賽”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在江蘇舉行。

  看點一:北京奧運會前大“演兵”

  與以前全運會不同,本屆全運會肩負著一項特殊使命,就是要承擔起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實戰演習的重任。正如胡錦濤主席在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時所表示:希望通過這次運動會評估中國體育界備戰奧運會的情況,切實把籌辦奧運會的工作做得更好。

  十運會的規模超過歷屆:有46個代表團的9985名運動員參加決賽,創歷屆全運會參賽人數之最。此外,有4000多名裁判員參與執法工作,其中包括來自歐美、亞洲和澳大利亞的35名外籍裁判。十運會項目設置也與奧運會項目實現了對接,增加了1個大項12個小項,總共32個大項357個小項。參加過雅典奧運會的運動員,除個別退役外,均參加了賽事,因此十運會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和競技水平相當引人注目。就拿10月17日晚乒乓球男雙和女單的金牌爭奪戰為例,看過的觀眾無不大呼過癮,因為其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雅典奧運會乒乓球比賽。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十運會組委會副主任肖天告訴記者,國家體育總局在十運會籌備過程中考慮了要與北京2008奧運會接軌,在運動員的參賽年齡和項目的設置上,爭取與奧運會的項目更加接近。例如,十運會足球比賽對球員年齡的限制為20歲,這就使得所有參賽球員都具備了參加3年後北京奧運會的資格。

  為了最大限度地與奧運會接軌,北京奧組委派員進駐到十運會組委會的貴賓接待、新聞宣傳、賽事組織、技術支持、志願者組織等部門,直接參與一線工作,為北京奧運會積累第一手的經驗。

  忙於向奧運標準看齊的不僅僅是組織者,媒體對十運會的關注程度也超過以往,據悉,有27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十運會。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新聞機構和各省、市、自治區也利用十運會作奧運報道演習,派出了史無前例的大型報道團進行報道。

  看點二:新軍“備戰”喜憂參半

  十運會被視為對中國奧運軍團後備力量的一次大檢閱。十運賽場上除了奧運會冠軍們紛紛亮相外,過去沒有名氣或苦練多年而壯志未酬的選手們也不忍錯過“黃袍加身”的良機。作為奧運會的一次預演,不僅一些名將的表現值得關注,新秀們的發揮同樣引人注目。例如,江蘇選手王利在女子自行車3公里追逐賽資格賽中以3分43秒502超過亞洲紀錄,給這一項目帶來一陣“春風”;湖南妹子楊煉在奪得48公斤級舉重金牌之後放出豪言:“今年我才21歲,2008年北京奧運會正當時,十運會是我出擊奧運的第一站!”在跳水決賽中,13歲的湖北小將袁培琳表現出色,這位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下一個高敏”的新秀的出現,讓中國跳水界看到了新的希望……

  肖天表示:比賽中涌現出所謂的“黑馬”,出現一批新人,符合競技體育的規律。比如女子柔道比賽中,奧運冠軍冼東妹輸給天津年輕選手時俊傑很正常,從競技體育角度來説,我們是很高興的,但從參加2008年奧運會的角度來説,年輕運動員還顯得稚嫩,還需要磨煉。我國舉重界專家薛德明也認為:“我們這些選手,國際大賽經驗不足,在備戰這個環節要下工夫。”

  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廣賽後坦承,女子舉重賽並非無可挑剔,“個別級別仍感覺新人的成長速度還不夠理想,成績不算突出。在備戰北京奧運會時,還得再發現新人,再考察她們的水平”。

  專家指出,雖然在羽毛球、跳水等項目上,我們看到了新人輩出的喜人局面,但某些項目卻後繼乏人。比如女子花劍比賽,重新出山的34歲老將肖愛華連續第4次摘得全運會金牌,而她的主要對手還是參加九運會的那個孟潔,所不同的是,她們都長了4歲。

  看點三:期待體育精神全面回歸 

  參加十運會的運動員中,既有寶刀不老的老將,也有初露鋒芒的新星,更有如日中天的名將,他們參賽的最大目的當然是拿金牌,因為這面金牌不僅可能是3年後挺進北京奧運會的“敲門磚”,還因為全運會金牌背後特殊的省市利益的“含金量”。因此,十運會上也出現了許多不和諧音符。

  十運會開賽之初,摔跤賽場就爆出教練襲擊裁判、運動員霸場等鬧劇;拳擊賽場也是爭議不斷,裁判計點“有誤”,對犯規“視而不見”,而不冷靜的運動員竟辱罵裁判甚至拳腳相向;而在藝術體操賽場,“鐘玲事件”更是將“黑哨”推向了高潮。

  10月15日,十運賽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重賽。由於女子柔道奧運冠軍孫福明的委屈眼淚,由於廣大媒體和觀眾不平的怒吼,重重潛規則下的體育黑幕再次被掀開。“柔道假摔”事件讓頗具中國特色的“讓金”現象再次呈現于國民面前。

  許多觀眾指出:我們要把“十運會當成奧運會預賽場”,就首先要把全運會辦得乾乾淨淨。體育道德、體育精神,所強調的就是公正、公平,我們對金牌的熱望不能以違背體育精神、破壞公平競賽原則為前提。

  十運會期間出現的種種怪現象提醒我們: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維護公平、保證公正的時候了。反之,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認同,我們的一些比賽制度就可能被鑽空子,發展下去,勢必會嚴重損害體育精神和體育事業。

責編:陶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