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客家土樓申報“世界遺産名錄”
|
1999年12月具有千年曆史文化內涵、世界獨一無二的民居建築永定客家土樓正在申報“世界遺産名錄”。客家是歷史上中原漢民遷徙到閩粵贛邊山區形成的一個民係,客家人遷入閩西永定可以追溯到唐代。客家人繼承了中原夯土建築技藝,利用當地的生土等材料,建成既防風防火防震防盜防匪又冬暖夏涼、可以聚族而居的土樓。據調查,目前在閩西永定縣仍保存土樓二萬多座,六百年以上的有十座,其中最古老的湖雷馥馨樓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曆史,堪稱中原古代建築文化的活化石。許多土樓至今仍有村民居住。現存的永定客家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府第式方樓、日字形樓、目字形樓、曲尺形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半月形樓、橢圓形樓等二十多種。佔地面積最大的達一萬一千多平方米,最多的一座有八百多房間,最高的土樓達五層半、高十七米。永定客家土樓的結構奇巧。中軸對稱、以祖堂為核心;廳堂雕梁畫棟、古樸典雅;內通廊四通八達,體現客家人團結互助的精神;樓內楹聯題刻意味深長,學堂興盛反映客家人崇文重教。一座土樓最多居住六百多人,一座土樓如同一個小社會。永定客家土樓引起世界各國專家學者及旅遊者的極大關注與興趣,前來考察的外國專家已超過四千人,旅遊參觀者達六十多萬人。今年十月,龍岩市人民政府已向省政府提出報告,請求把永定客家土樓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候選名單。最近美國及澳大利亞的有關遺産保護專家考察了永定土樓,認為客家土樓完全有資格申報“世界遺産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