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 五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加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推進體制和科技創新,所有這些重大政策都是為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充分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中國共産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把為人民謀利益寫在自己的旗幟上。黨走過的近8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奮鬥的歷史。我們搞社會主義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使人民過上好日子。80年代,鄧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每一步都是把發展生産力的階段性目標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階段性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説到底是因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實踐證明,一個政黨或一個政權能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原因很多,但根本還在於人民群眾能不能得到並日益增加看得見的利益,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改革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發展需要人民群眾的推動,穩定需要人民群眾的維護。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只有把國家改革和建設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結合起來,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眾覺得有前程、有奔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有效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才能使人民群眾更加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使黨的執政基礎日益鞏固,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穩定。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向更加寬裕的小康社會邁進,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吃穿用消費水平,優化消費結構,增加服務性消費;增加居民居住面積,提高住房和環境質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鼓勵計算機、轎車進入家庭,提高電話普及率,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改善居民消費環境;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醫療保健水平;重視安全生産,加強勞動保護;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此,要著重解決好事關人民切身利益的幾個重大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多種形式再就業;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快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人民群眾的後顧之憂。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貧困人口、下崗職工等一部分群眾的生活還相當困難,人民對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期望強烈,要求迫切。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使全國12億多人都過上小康生活,並逐步過上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使命,一個無比光榮的任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職責。

    “十五”建議為中國人民描繪了一個宏偉藍圖。各級領導幹部要堅定貫徹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五中全會精神,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想群眾之所慮,急群眾之所難,謀群眾之所求,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中,我們的日子必將一天天富裕起來,我們的國家必將一天天富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