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不會以“遺憾”代替“道歉” |
|
2001年04月06日 08:48 |
|
|
|
外交辭令”如今恐怕已不是一個褒義詞,有人稱之為“沒有錯誤的廢話”。但是,在國與國交往,特別是在一些重要場合或重要事件中,這“外交辭令”卻非用不可。
在美軍偵察機撞毀我戰鬥機事件中,中國要求美國正式道歉。美國從國務卿鮑威爾到總統布什,日前儘管堅持 “美軍沒有做錯事”,“無須道歉”,但他們的態度日見軟化。4日,鮑威爾對中國飛行員之死(不知鮑氏的消息來源)表示“遺憾(REGRET)”。5日,布什總統首次説:“我為一名中國飛行員失蹤表示遺憾,同時為他們損失一架飛機而遺憾。我們為這位飛行員,為他的家人祈禱。”(I regret that a Chinese pilot is missing and I regret that one of their airplanes is lost. Our prayers go out to the pilot, his family。)
記者英語水平不高。但總覺得把“REGRET”譯為“遺憾”不夠貼切。因為在漢語中,“遺憾”有時也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在前文中, 似應譯成“抱歉”為好。在英語中,“REGRET”(抱歉)和“APOLOGIZE”(道歉)是有差別,在漢語中也有差別。但其差別是一步或半步之遙,還是根本不屬同一層次,則在言者的本意和聽者的理解了。據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就是個“認錯高手”。去年,美軍承認50年代在朝鮮戰爭時,曾殺害當地難民(即老根裏事件)。克林頓發表聲明,只表示“深切遺憾”。而沒有用“道歉”一詞。韓國民眾指責他沒有誠意,根本沒有“正式道歉”。克林頓卻狡辯説:“我不覺得(REGRET遺憾和APOLOGIZE道歉 )兩字有什麼區別。意思都是深感難過。”但他始終沒有用上“道歉”一詞。
“道歉”在國際外交上起著重要作用,不同的道歉方式更蘊含不同的政治含意,堪稱一門“藝術”。美國政府冒犯別國後需要“低頭認錯”時,有不同的方法,有時候是直截了當地道歉,但很多時候只是間接地認錯或表示“遺憾”。
兩年前的5月8日,美軍炸毀我駐南斯拉伕聯邦大使館。事發當晚,當時的國務卿奧爾布賴特就忙不迭親自到首都華盛頓的中國大使館請罪,表達“真誠的道歉和哀悼”。其後,克林頓多次“道歉”,並親自致哀。
但華盛頓的道歉有時只是為了息事寧人,甚或僅僅作為一個權宜之計。1968年,美國一艘偵察艇和82名船員被朝鮮扣留長達11個月之久。後來,美國簽署聲明,為闖入朝鮮領海“嚴正道歉”後,美國船員才被放行。但美方代表在動筆前強調,簽署聲明“只是為救出船員”。
不願坦然道歉的時候,美國政府只會婉轉地認錯了事。例如美國一艘核潛艇日前在沒有通知日本的情況下進入日本港口。儘管此舉違反兩國協議,但美國也沒有道歉。據報道,美國駐東京大使館臨時代辦福斯特只表示這是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鮑威爾與日本外相河野洋平通電話時,也僅稱之為“不幸”事件。
美國在這次撞機事件後,是以“遺憾”代替“道歉”,還是會正式“道歉”,人們拭目以待。(人民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