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省召開“吹風會”為篡改歷史教科書詭辯
2001年04月12日 07:50



  日本2002年版教科書審定公佈時,日本文部科學省破例“好意”地給中國記者吹了風,將“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送審的版本和修訂版本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部分具體內容向記者做了介紹,散發給記者的資料中除教科書內容外還有關於日本教科書審定制度的資料。負責吹風的教科書處處長大木規達也先生説,吹風的目的是讓大家理解日本的審定制度,並了解由於鑒定部門的指正,教科書進行了很多修改。但是從其吹風的內容到對記者們提問的回答,我發現,許多記者在不斷地搖頭。吹風沒有解惑,反而使記者們增加了更多的疑問。

  吹風開始時,該處長重點介紹的是日本的教科書審定制度和審定依據。他稱這種審定不是政府行為,是文部科學大臣委託的社會學識淵博人士對書的內容進行檢查,最後由文部科學大臣宣佈其合格與否。關於審定標準,該處長解釋説,主要是檢查教育內容是否超出了“學習知識要領”的範圍,難易程度是否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同時,內容要講究整體協調性。關於內容記述的正確性問題,要求圖書內容不應有錯誤、不準確、相互矛盾之處,措詞上不應有晦澀難懂和容易引起誤解的地方。關於社會科歷史教科書的表述方式審定標準又規定,對於未確定的事項,不應用斷定性的口氣記述。還有一條規定:對於與鄰近國家之間發生的近現代史上的事件的記述,應本著國際理解和國際合作的精神進行必要的考慮。這就是1982年教科書鬥爭後日本政府提出的“鄰國條款”。

  對於這種鑒定標準,該處長解釋道,“這是消極檢查方式”,只檢查書本記述的內容、事實是否有誤、是否前後矛盾、是否引起誤解,至於教科書所反映的編撰者的指導思想、歷史認識問題上的態度及歷史事實本身,並不在教科書鑒定的權限範圍之內。他還補充一句,“日本是表現自由、學術自由的國家,所以學者思想也是自由的。只有教科書是這種自由中的例外,要接受一定的檢查”。

  記者問道,歷史事實是明確的,這一點總應該承認吧?該處長回答説,“歷史事實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由於日本採取的是挑錯式的鑒定方式,所以鑒定中並不對事實進行斷定”。

  由於亞洲國家的鬥爭和日本知識界的努力,近年來的日本教科書中對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隨軍慰安婦、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等都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記述,但新審定的教科書中這方面有許多倒退,特別是右翼學者編寫的新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內容令人不能容忍。有記者問該處長,你對這前後兩個版本教科書的變化有什麼評價?對新版教科書有什麼印象?得到的回答竟是,“我們不作評價,也沒有印象”。

  記者發現,在鑒定委員會對扶桑社版本提出的137處修改意見中,沒有任何一條是根據“鄰國條款”進行指正的。記者問道,在鑒定時這一條原則如何掌握?是否聽取鄰國的意見和呼聲?得到的回答是:“它只是文部大臣判斷問題時掌握的一個思想基準,無需聽取外國的意見,沒有據此提出的指正意見説明鑒定中沒有發現這方面的缺陷。”記者不禁感慨“鄰國條款”實際已形同虛設。

  該處長反復強調“這是挑錯式”的“消極鑒定”。看來,這就是日本教科書鑒定的實質。

  該處長介紹,日本教科書鑒定與政府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態度是兩回事。他還補充説,日本政府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和1995年村山首相的談話中作了表示,政府的這一立場是一貫的。這一點在新版教科書審定結果發表時日本官房長官的談話中也作了表白。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日本現行的教科書鑒定制度不對歷史認識問題把關,那麼是否可以認為日本政府在歷史認識問題上言行不一?!

  這樣一本錯誤百齣、令周邊國家強烈反對的教科書能夠在鑒定中通過,如果不是教科書有問題,就只能是全權審定併發表教科書的日本政府有問題了。難怪村山先生所在的社民黨不久前發表談話説,口頭上繼承村山談話精神的現政府敢於將錯誤的教科書放行,這就清楚地表明這一行動與村山首相反省戰爭的談話精神相抵觸,就意味著日本為恢復戰前的歷史教育開闢了道路。(中國青年報 駐東京記者 蘇海河)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