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沙龍--點燃巴以衝突“導火索”
新聞人物:沙龍--點燃巴以衝突“導火索”
    最近,阿裏埃勒-沙龍對伊斯蘭第三大聖地的一次“視察”,令中東和談擱淺,巴以再次爆發了大規模流血衝突。幾十年來,沙龍始終是中東戰爭和巴以和談中的前臺人物。法新社稱他為“精明圓滑的戰術家”、“長勝將軍”、“巫師之徒”。

    強硬的“鷹派人物”

    9月28日,以色列庫爾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東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視察”,沉重打擊巴以和談的衝突因此而發生。沙龍隨之遭到輿論批評。

    細心翻看各種報紙會發現,只要談及沙龍,“強硬”、“鷹派”、“激進”這樣的詞語頻頻出現,司空見慣。

    今年72歲的沙龍出生於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地區的一個農村。自幼參加猶太防衛組織“哈加納”的活動。青年時代的沙龍就是一個激進的猶太複國主義者,曾前往英國軍事院校接受嚴格的教育。回國後,年僅17歲的沙龍進入軍隊,在幾次中東戰爭中,沙龍頻頻打造傳奇,名聞一時。

    第一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聯軍的一支突擊隊抓住了兩名以色列士兵,以軍司令官達揚緊急開會,商討營救辦法。會議上,達揚決定抓幾個阿拉伯聯軍士兵交換以軍士兵。得知達揚的想法後,以軍一位年輕的排長未經同意即帶了幾個士兵登上一輛吉普車,冒著阿拉伯聯軍的槍林彈雨在敵方塹壕裏抓來幾名阿拉伯士兵。這名排長就是沙龍。達揚嘉獎了這位年輕人,與他合影留念,並不顧其他人的反對破格提升他為新組建的101部隊的指揮官。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幾乎都有沙龍的“赫赫戰功”。但是,沙龍也因為其強硬的立場和鮮明的個性———尤其他動輒訴諸武力的做法———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幾次戰爭結束,媒體送給沙龍一個綽號———“戰爭機器”。

    1981年6月,以色列總理貝京第二次組閣,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貝京竟將國防部長要職交給了沙龍。很快,以色列政策開始深深地打上沙龍的“鷹派烙印”。到1982年,貝京政府不顧工黨的反對入侵黎巴嫩。在此之前,沙龍親自秘密訪問貝魯特,甚至帶著保衛人員走遍了貝魯特的大街小巷,對每一條街道、每個重要的建築物都作了仔細的觀察,為即將發動的戰爭準備第一手材料。

    在80年代以來的近20年裏,沙龍幾經沉浮。但是,他的強硬立場絲毫沒有鬆動。在以色列政壇上,他始終是一個“鷹派”人物。

    精明圓滑的戰術家

    沙龍以立場強硬而聞名。然而,幾乎所有了解他的人都認為,無論在戰場、政界還是談判桌上,他既激進,又精明,既強硬,又圓滑,是一個經驗豐富手段嫻熟的戰術家。

    80年代是沙龍政治生涯的低谷期。

    1983年3月,因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事件被揭露,沙龍被迫辭去國防部長一職。一段不活躍的政治生涯開始了。但是,沙龍並沒有因此壓抑他的個性。無論在野,還是擔任內閣職務,沙龍都時不時放出“驚人之語”。

    1998年,剛剛度過他70歲生日的沙龍再次進入他政治生涯的活躍期。當年10月13日,時任總理的內塔尼亞胡任命沙龍擔任外交部長,授命他領導以方談判代表與巴勒斯坦方面就最終和平協議舉行會談。這一任命在中東地區激起強烈反響。巴勒斯坦方面的反應非常激烈,巴方首席談判代表埃雷卡特説:“對沙龍的任命等於向世人宣佈,以方將終止最終地位階段的談判,他們選擇了不要和平而是流血的道路。”

    被任命的當天,沙龍就表示反對政府的撤軍計劃。在此立場上,沙龍異乎強硬,甚至表現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1998年,在克林頓政府的努力下,巴以簽署了懷河備忘錄。以後由於以色列增加了附加條件,協議沒有按期執行。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敦促以方儘快履行協議。不料遭到出任外長不久的沙龍的強烈反對。他表示在沒有確定巴方已經按期履行了協議之前,以色列方面不會進一步撤軍。他還説,以方打算保留其在約旦何西岸城市希伯倫的軍隊以保護那裏的400多名以色列居民。沙龍此言一齣,立即遭到外界批評,認為這是以方在執行協議方面的倒退。沙龍的講話也讓美國方面感到難堪,因為5天后,克林頓將前往中東訪問。

    沙龍慣於強硬,但有時候沙龍也出人意料地靈活。

    1997年6月,被認為是當時內閣中最強烈反對同巴勒斯坦實現和平的基礎設施部部長沙龍秘密會晤了巴方領導人阿拉法特的親密助手阿巴斯。消息傳出,沙龍的不少政治盟友都表示震驚,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設想過,多次公開表示“決不同阿拉法特握手”的沙龍會私下裏同他的下屬會晤,而且據巴方領導人阿拉法特説,這次由他本人從中協調的會晤,其目的就是恢復中東和談。

    以色列媒體在揣測沙龍此舉意圖的同時,也在重新定位對他的看法。一家報紙的標題這樣寫道:“不要驚奇,因為他是沙龍。”

    巴以局勢的“風向標”

    歷史總在進展,形勢在變,人也要隨之而變。沙龍也一樣。

    沙龍最大的改變在於,他在今年8月終於從反對巴勒斯坦建國的多年立場轉到承認可以接受巴勒斯坦建國的現實上。

    但是,沙龍的立場又是有條件的。在堅持自己的條件方面,他依然一如既往地強硬。他多次指出,獨立的巴勒斯坦只能擁有數量有限的警察,不能擁有武裝部隊,巴邊界必須置於以色列的控制之下,同時以色列有權使用巴領空。在東耶路撒冷主權問題上,沙龍的態度更為強硬。就在前往阿克薩清真寺幾天前,他還猛烈抨擊總理巴拉克提出的耶路撒冷“一城兩都”方案。沙龍表示,他將使用一切手段,防止“巴拉克分裂耶路撒冷”。

    9月28日,沙龍不顧各方反對,進入阿克薩清真寺,點燃了巴以衝突“導火索”。然而,在輿論壓力下,沙龍明確表示,他的訪問就是為了顯示以色列對這裡的主權。

    巴以衝突時熄時燃,已經持續20多天了。這段時間,各方態度引人關注。這其中就包括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

    近日,以色列總理巴拉克表示將儘快成立一個緊急聯合政府,以應對當前局勢。當時有消息稱,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也會出現在緊急聯合政府中。不料沙龍18日表示,利庫德集團不打算參加緊急聯合政府。沙龍説,利庫德集團不能同意巴拉克政府同巴勒斯坦在原則問題上作出讓步,尤其反對成立國際委員會調查巴以衝突的原因。

    沙龍的表態再次為以色列政壇帶來震動,使巴拉克政府又一次面臨重大難題。目前,巴拉克已經因為國內各政治派別的不同觀點受到牽制。他在議會的支持也遭到削弱。現在利庫德集團仍然拒絕同巴拉克合作,這就可能使巴拉克在這個月底復會的議會中再次面臨強大壓力。輿論認為,如果巴拉克在月底前不能組成緊急聯合政府,那麼沙龍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發動的任何攻勢都會給現政府造成致命的打擊。

    因此,外界分析説,判斷未來一段時間以色列政局以及巴以局勢的走向,有一個人的觀點和立場一定不要忽視,他就是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