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只在嘴上 和平還在空中—中東問題多邊峰會成果析
協議只在嘴上 和平還在空中—中東問題多邊峰會成果析
    蔣生元

    在埃及紅海城市沙姆沙伊赫舉行的中東問題多邊首腦會議17日中午終於就結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流血衝突達成了協議,為巴以雙方結束已持續了20天的暴力衝突、重返和平進程鋪平了道路。但觀察家們指出,由於巴以衝突的複雜性,加上協議並沒有滿足巴以雙方的要求,巴以緊張局勢能否從此出現轉機,目前還在未定之中。

    歷經艱難

    這次由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倡議召開的首腦會議原定16日中午12時開始舉行,共有包括巴以在內的七方領導人參加。但由於巴以雙方在議程問題上發生嚴重爭執,開幕式被迫比原計劃推遲了1個多小時舉行,隨後進行的2個多小時非正式磋商也未能彌合各方的分歧,七方首腦會議只好進入雙邊或者多邊磋商階段。與會領導人除了在晚上10時左右啃了點麵包作為晚餐外,一口氣談到17日淩晨1時。後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歐盟負責共同外交和安全事務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和東道主穆巴拉克見協議一時難以達成,先後退出了會談,留下克林頓、阿拉法特和巴拉克3人繼續磋商,直到淩晨3時45分才收場,但仍未能打破僵局。上午8時,才休息了幾個小時的領導人恢復了不間斷會談,終於在下午1時左右達成了協議。這次首腦會議歷時24小時,共舉行了20場會談,其中穆巴拉克在會場裏連續呆了18個小時,克林頓兩次推遲行程,其進展之艱難可想而知。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對和平的強烈企盼,為首腦會議最終取得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虛多實少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對巴以局勢至關重要的多邊首腦會議並沒有取得“圓滿成功”。首先,會議原來計劃通過一份由七位領導人簽署的“最後文件”,結果“最後文件”不僅流産,而且達成的協議僅由克林頓宣讀,並沒有形成書面的文件,被認為是略好于失敗、約束力最低的一種方式。此外,在會議閉幕後的1個小時內,應邀參加會議的6位外國領導人大多即離開了沙姆沙伊赫,給人以無可奈何、虎頭蛇尾的印象。

    其次,在會議達成的協議中,對第一點“巴以雙方結束暴力衝突”,各方本來就沒有異議,分歧點只是在如何結束暴力衝突上,從會議達成的結果看,“呼籲停火,結束對抗,消除衝突隱患,以色列從新近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撤軍,解除對巴勒斯坦自治區的封鎖,開放加沙機場”,並沒有多少新鮮的東西,給人一種“虛多實少”的感覺。第二點“由美國和聯合國來調查巴以流血衝突”是有關各方折衷的結果,沒有滿足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要求,為雙方今後發生爭執埋下了隱患。第三點“克林頓邀請巴以領導人在2個星期之內前往美國恢復和談”,巴以最終地位談判本應在9月13日結束,恢復和談是亡羊補牢之舉,屆時會談能否恢復還取決於形勢的發展等多種因素,因此,這一成果的價值還有待今後的實踐來作出確切評估。由此可見,儘管這次首腦會議達成了協議,使中東地區有望避免更大、更嚴重的流血衝突,但其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