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爭
|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向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這次戰爭實際上一直延續到1949年2月才停戰。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超過聯合國“分治決議”規定範圍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萬巴勒斯坦人被逐出 家園淪為難民。 第二次中東戰爭 英、法、以侵埃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埃及1956年7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後,英、法殖民主義者為重新霸佔蘇伊士運河,勾結以色列共同發動的侵略埃及的戰爭。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著名國際通航運河,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據有重要戰略和經濟意義。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開通後,被英國長期佔領;蘇伊士運河公司被英、法壟斷資本控制。埃及人民為收回運河主權進行了長期的鬥爭。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佈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領土西奈半島。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藉口所謂“保證運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佔領蘇伊士運河區的三個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亞和蘇伊士。埃及政府拒絕了這個無理要求。31日,英、法對埃及進行海空軍轟擊,隨即侵入埃及領土。英、法、以的侵略戰爭,遭到埃及軍民的英勇抗擊和全世界人民的強烈遣責。11月2日,聯各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作出決議要求有關各方立即停火。11月4日,聯合國組成緊急部隊監督停火。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6日表示同意停火。12月22日,英、法軍隊全部從埃及領土撤退,以色列軍隊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領土,從而以侵略者的失敗結束了這次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即六 五戰爭。又稱“六天戰爭”。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戰爭于6月11日結束。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侵佔了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耶路撒冷城的約旦管區、埃及的西奈半島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達6.57萬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萬阿拉伯人淪為無家可歸的難民。在這次反擊以色列侵略的戰爭中,埃及于6月6日宣佈停止蘇伊士運河航運。在蘇、美兩個超級大國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在同年6月7日和8日兩次通過“停火決議”,埃及、敘利亞和約旦在喪失大片土地的情況 下,被迫接受無條件“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 即十月戰爭。1973年10月6日,埃及、敘利亞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發起了反擊侵略、收復失地的戰爭。埃及軍隊在戰爭中,橫渡蘇伊士運河,摧毀了“巴列夫防線”。敘軍一度打到太比利亞湖。但是由於超級大國插手等原因,最後被迫在10月25日停戰。 第五次中東戰爭 即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駐英大使遇刺為藉口,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在6天之內佔領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領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大部分基地。從6月14日開始,以色列集中兵力圍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總部所在地貝魯特西區。9月18日,佔領了貝魯特西區的以色列侵略軍,配合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對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無辜平民進行血腥屠殺,激起了世界公憤。9月19日,以色列部隊不得不撤出貝魯特西區。1983年9月3-4日,以色列玩弄部分撤軍的陰謀,撤出黎巴嫩中部阿萊山區的和舒夫山地,進入貝魯特以南沿阿瓦河一線部署,繼續佔領黎巴嫩南部2200平方公里的領土。1984年7月,以色列關閉它駐黎巴嫩的聯絡處。11月,被迫同意在聯合國主持下與黎巴嫩重開撤軍談判,並放棄了要求敘利亞同時撤軍的先決條件。1985年1月14日,以色列內閣通過從黎巴嫩單方面撤軍的計劃。4月21日,又通過決議,在同年6月1日以前,撤出在黎巴嫩的所有以色列軍隊,但仍在與以色列接壤的黎南部邊境地區保留一個8-10公里的“安全地帶”,在那裏支持聽命于它的“南黎巴嫩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