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領導人搏擊中東險風惡浪
阿拉伯領導人搏擊中東險風惡浪
    20世紀的中東是世界上矛盾最為複雜、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尤其是以色列在1948年宣佈建國後,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裏同周圍的阿拉伯國家發生了5次大規模的戰爭,以巴之間的流血衝突至今沒有平息。俗話説“時勢造英雄”。阿拉伯世界的一代又一代領導人勇敢搏擊各種險風惡浪,他們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恢復民族權利和爭取中東公正持久和平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們的業績不僅得到世人尊敬,而且彪炳青史。

    今年6月10日,執政近30年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消息傳出,敘利亞和阿拉伯世界一片哀痛,人們深切悼念這位“大馬士革雄獅”。阿薩德出生在敘利亞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從軍從政,1966年任國防部長,1971年任敘利亞總統,直到逝世。他直接參與了分別發生在1967年、1973年和1982年的三次中東戰爭。他的畢生願望就是收復1967年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但經過30多年的努力,阿薩德壯志未酬,不得不把實現國家統一大業的夙願留給了後人。阿薩德長期活躍在中東政壇的風口浪尖,他的一生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同時代阿拉伯國家領導人的縮影。

    同阿薩德一樣,埃及前總統納賽爾和薩達特、約旦前國王侯賽因、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等都是在二、三十歲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投身民族解放事業。他們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為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敢作敢為。納賽爾在1956年當選為埃及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僅僅10多天后,就宣佈將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英法聯合入侵引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納賽爾不畏強權,率領埃及人民奮勇抗擊外國入侵,終於挫敗了侵略者的陰謀,取得了鬥爭的勝利。

    埃及前總統薩達特為了洗刷掉第三次中東戰爭丟失國土的恥辱,經過6年的積蓄力量,于1973年10月向以色列發起自衛反擊戰爭。埃軍強渡蘇伊士運河,摧毀以色列巴列夫防線,收復了西奈半島部分領土,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了結束與以衝突,他在深思熟慮之後又于1977年果斷出訪以色列,隨後與以總理貝京相繼達成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約,率先與以建立外交關係,從而拉開了阿以和平共處的序幕。薩達特雖然于1981年檢閱部隊時被潛伏在隊列裏的極端份子射殺在檢閱台上,然而他在中東阿以和平事業中開拓者的功績則永載史冊。

    侯賽因國王從1952年登基到1999年2月病逝,執政時間長達47年,是中東政壇上的又一位傳奇人物。雖然約旦多次捲入地區衝突,但是侯賽因卻能縱橫捭闔,得到了包括其對手在內的各方的尊敬。老一代領導人的人生經歷大都十分坎坷,然而最為艱難的莫過於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為了收復被佔領土,他毅然組建遊擊隊打響巴勒斯坦武裝鬥爭的第一槍。在以他為首的巴解組織的領導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然而,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巴勒斯坦失去了武裝鬥爭的基地之後,阿拉法特及時調整戰略、把重點轉移到政治和外交領域。為此,他果斷宣佈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並且率先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利。阿拉法特一生漂泊無定所,而且一直成為敵人或姦細謀殺的目標。粗略估計,他曾有過50多次性命攸關的險情,但都化險為夷。

    歲月無情地流逝。中東老一代領導人大多相繼謝世,大部分國家進入政權更替時期。在阿薩德逝世後的第二天,敘利亞執政的復興黨就作出決定,推選阿薩德的兒子巴沙爾為惟一的總統候選人,並任命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1個月後,在全國總統選舉中,年僅34歲的巴沙爾當選為敘利亞新一任總統。約旦、巴林、摩洛哥等國也在近幾年相繼完成了政權交接,新一代領導人大都是由其父輩親自挑選和培養的接班人。約旦國王阿卜杜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和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等都只有30多歲。

    雖然新一代領導人在內政外交上大體承襲了父輩的遺産,但不同的歷史環境和不同的時代畢竟使他們在治國理念和行為方式上與上一代有著明顯差異。他們的父輩為掙脫殖民枷鎖和捍衛民族權利往往不得不多次浴血奮戰。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則大都在國外受過高等教育,視野開闊,他們不像前輩那樣壯懷激烈,甚至不惜採取極端的方式來應對危機,而是更加理智和務實。更重要的是,他們從父輩的坎坷經歷和多年征戰中得到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即戰爭與衝突是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所帶來的只能是新的仇恨和危機。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主流的今天,新領導人面臨的不再是復仇或是“把以色列人趕入大海”,而是設法創造和平的環境來振興本國的經濟和科技,奮力追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巴沙爾執政後不久,就把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大力發展高科技産業。約旦國王阿卜杜拉雖然執政時間不長,但其表現已經得到國民的認可。在外交方面,他雖然繼承了侯賽因的政策,但在具體做法上有所突破。在內政方面,阿卜杜拉積極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經濟自由化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人民生活。

    在中東地區,曾經和正在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對新世紀懷著新的希望,對新一代領導人寄託著新的期待。用理性與冷靜代替暴力和流血,用和平與發展代替戰爭與衝突,這是歷史和現實留給新世紀的課題。它既是老一代領導人用艱難坎坷換來的答案,也是他們留給後來者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