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夢想會成現實--訪以巴衝突中的海法
和平的夢想會成現實--訪以巴衝突中的海法
    兩個月來,在耶城這塊誕生《聖經》的土地上,幾乎天天上演悲劇。巴以衝突,新仇舊恨,不少人甚至懷疑,猶太和阿拉伯這兩個民族是否還有和平可言。

    然而在海法,你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幅景象:城市平靜、祥和,人們臉上充滿信心和希望。

    海法是座美麗的海濱山城,綠樹掩映、泉水叮咚。這裡三大宗教相安無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和睦相處。

    100多年前,海法城的阿拉伯市長同猶太助手開創了阿以信任、合作的先河。這座以色列第三大城市,28萬居民中,阿拉伯人佔10%。雖是開放性海港城市,但極端派教徒在這裡沒有市場。社會各界努力營造了和睦相處的氛圍,加之傳統的教育和熏陶,使海法人有著博大的胸懷。

    在古老的尼斯納斯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毗鄰而居。孩童從小一起玩耍、上學,自幼結下情誼。“阿拉伯猶太文化中心”今年正是以“孩子”為主題,謳歌生命、生活,讚美孩子、和平。人行道上黃色的“共存之路”腳印,引你沿著曲折街區,去領略街頭藝術。門前、墻上,屋檐下、房頂上,到處是精美的壁畫、雕塑和現代裝飾。

    海法市長米茨納衣著隨便,更像是一位學者。一次,我和他在臨街的阿拉伯餐館用餐。他説,有信心把海法建成和平共處的北方之都。雖然衝突沒有殃及海法,但對海法有影響,旅遊業即首當其衝。到以色列的遊客已下降一半以上,旅遊、飲食、建築等行業經濟損失達7億多美元。現旅遊部已啟動多項旅遊促進計劃,在海法、死海、紅海等地接連舉行宣傳活動,以推動旅遊業發展。

    海法有著許許多多浪漫的異族愛情故事。拿撒勒猶太姑娘卡娜蕾和阿拉伯小夥奧貝德4年前在海法相識,但兩個家庭不同意,反對倆人來往。卡娜蕾和奧貝德在思念中困惑,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海法人那樣寬容呢?

    27日齋月前,海法的130多名拉比、阿訇和神父聚會對話,呼籲大家理解、尊重、和平共處。市政官員説,下個月將是穆斯林的齋月、猶太的光明節和基督教的聖誕節,願衝突停息。

    23年前的11月19日,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歡迎場面令他震驚。他參觀海法後説:我原以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平相處只是夢想,但在海法我看到夢想已成為現實。阿拉伯猶太文化中心臨街墻面用藍色瓷磚鑲嵌著法國詩人布托爾的詩句:邊界兩邊,有太多的苦難,願上蒼的雨水,洗刷傷痕和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