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和平鴿”們
以色列的“和平鴿”們
    在以色列目前的局勢下,想做一隻仍然堅守和平主張的“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少曾經支持和平進程的人士紛紛表示失望,甚至轉變立場。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最近進行的一次民意測驗表明,現在,61%的以色列人認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不可能達成和平協議”,79%的人認為奧斯陸和平進程“失敗了”。

    “一個月前,我們還在談論戴維營。現在,我們從談判桌又回到了巷戰之中。”一位曾經屬於和平陣營的人士説。

    “最近人們都在問:做一個失敗的‘鴿子’感覺如何?”梅雷茲黨議員、曾創建一個監督人權狀況的民間組織的澤阿娃格龍説,“是的,我們可能在某些方面失敗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會改變自己的主張。”

    一片蕭瑟中,依然有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在這片已經浸潤太多鮮血和眼淚的土地上飛翔。

    倫理學家阿薩卡舍爾則對那些“曾經支持和平而現在信心已崩潰”的人表示同情。他説:“我從來不認為通往和平的道路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們也不可能在下一個路口馬上與巴勒斯坦人擁抱親吻。”

    在爭取和平的道路上遭遇反復,對以色列左翼人士來説並不是第一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佔領的“因地發打”運動中,在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中,在1996年的一系列恐怖事件中,都曾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在衝突後都會轉向強硬立場,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支持和平的力量是在增長的。”梅雷茲黨議員摩西拉茲認為。

    現在,以色列媒體上左翼的聲音不算太多,民權運動活躍分子舒拉米阿龍尼説:“如果我們沒有受到關注,那是因為我們的行動是非暴力的。”實際上,她和她的朋友們一刻也沒有停止爭取和平的努力:撰寫文章,組織集會、演講,在報紙上刊登支持和平進程的廣告。

    在堅守自己信念的同時,左翼人士們也在反省。

    “巴勒斯坦人的憤怒是正義的。”阿龍尼女士説,“我不是指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的情感。人可以忍受饑餓、貧窮,但不能永無休止地忍受羞辱、蔑視和剝奪,在這點上我們沒有和他們感同身受。”

    烏裏阿夫那瑞説:“要説殘忍,我們所做的一點也不比他們少。絕大多數流血和死去的都是巴勒斯坦人,而且是被狙擊手的真槍實彈打死的。”

    對於以色列還有沒有“和平夥伴”的問題,左翼組織“現在就和平”(peace now)創立人之一扎立雷舍夫認為:“如果把‘夥伴’定義為必須接受你意見的一方,那我們沒有這樣的夥伴;而如果‘夥伴’是一個有自己主張但願意和你對話和討論的人,我們有。”

    任何具有自我反省精神的聲音都是彌足珍貴的,尤其是當人們的眼睛被鮮血蒙蔽,人們的理性被情緒操縱的時候,只要還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人們就不會對和平喪失希望。

    但現實情況沒有任何改變:這片土地上生存著兩個民族,如果彼此不能和平相處,這裡對雙方的每個人都不是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