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報] 工程就是生命
——記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陳剛毅(一)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20日 03:56)
高原勵志鑄豐碑
2005年8月3日,214國道西藏昌都地區角籠壩大橋通車現場成了歡樂的海洋,藏漢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一位頭髮花白的藏族老阿爸一手撫摸著橘紅色的大橋鋼纜,一手搖動著轉經筒,唱出內心誠摯的祝福:角籠壩大橋通了,我那被泥石流沖走的兄弟啊,你睜眼看看吧!大橋與藍天雪山為伴,它是群山中一道鋼鐵脊梁。
這感人的場景是西藏昌都電視臺的記者同行記錄下來的。
角籠壩大橋通車了,項目法人代表陳剛毅也要離開了。他回望大橋,深情地説:在艱苦的建橋工地,戴著安全帽生活了兩年多,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
角籠壩大橋位於214國道西藏昌都地區芒康縣段。這裡是茶馬古道南線的必經之路,
但是每年都發生山體滑坡10余次,發生事故十余起。“雨季一來,堵車是家常便飯。”昌都地區交通局局長澤洛對記者説:“這條路是西藏與雲南最重要的通道,交通一斷,各方面的損失很大。交通部及西藏交通廳對此十分重視,多次派專家到這裡考察,最後確定建設一座現代化的懸索橋,跨過泥石流溝,永久解決這個難題。”
2002年4月,交通部援助西藏9個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角籠壩大橋是惟一的橋梁項目。這座橋概算總投資1.1億元,主跨345米,人稱“西藏第一跨”,技術難度大,結構複雜。交通部將這項艱巨的援建任務交給湖北省交通廳,由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組織實施。
得知此消息後,陳剛毅第一個報名請求援藏。考慮到陳剛毅曾經在西藏山南地區建設過公路,設計院通過比選,同意陳剛毅擔綱項目法人代表。2003年4月7日,陳剛毅率項目組進駐西藏。
角籠壩大橋地處高原、高寒地區,大橋橋址屬五類圍岩地質結構,在破碎風化的岩層裏開山挖隧,工程難度極大,塌方風險極大。為了保證工程萬無一失,陳剛毅對施工的每個環節都精心組織,一絲不茍。大橋的4個錨塞體,技術上允許有兩毫米的定位誤差,但陳剛毅要求將誤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
負責項目施工的中鐵二局角籠壩大橋項目部副經理朱顯輝告訴記者:“錨碇隧洞開挖不到一週,山體岩層的風化程度比我們想像的更糟糕,不斷發生塌方。陳剛毅帶領我們反復研究試驗,潛心攻關,決定採用錨碇後增加預應力錨索方案,就是先挖一個隧道,把大橋錨碇、錨索固定後,灌入混凝土,使大橋與大山牢牢地‘長’在一起。”
經過兩年多的奮戰,角籠壩大橋終於試通車了,工程質量得到了西藏方面的高度評價。陳剛毅帶領項目組運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創下了在山區、高寒地區修建大跨徑懸索橋的寶貴經驗,特別是對隧道式預應力複合岩錨錨碇技術的研究及成功應用,在我國橋梁建設領域具有一定的領先水平。
“鑽”字當頭“嚴”字把關
許多同事評價陳剛毅説,陳總在工程技術上“鑽”字當頭,在工程質量上“嚴”字把關。陳剛毅説:“作為一名普通的交通技術人員,我要在一生中做幾件好事,能讓後人在一座橋、一條路面前念我們的好!”
陳剛毅第一次進藏是在2001年,擔任西藏山南地區湖北大道項目總工程師。這條大道是當時湖北第二大援藏項目,也是西藏交通史上第一個“交鑰匙工程”。2001年3月,設計院選派陳剛毅等14名技術骨幹,組成湖北大道項目部。
從進藏那天起,陳剛毅和同事們就一門心思撲在了工地上。從材料選購、施工管理到質量檢測,他們的弦總是繃得緊緊的。
但是,剛上高原不久,他們就遇到了技術難題。由於西藏晝夜溫差大,水泥路面養生難以控制,很難達到技術標準。為破解難題,陳剛毅白天頂著烈日、晚上打著電筒,到施工現場觀察溫度,優化養生方案。最後他終於找到了在高原地區修築水泥路的最佳養生方案,成功解決了技術難題。
經過6個月的奮戰,一條寬闊、美觀的城市大道在澤當鎮建成,這條以“湖北”命名的大道,創造了當時西藏道路建設史上管理最規範、質量監理最到位、各項資料最完整等10項第一,2002年被交通部評為全國公路建設優質工程,被山南人民稱為雅礱江畔的“無字豐碑”!
自學成才的高級工程師
説起陳剛毅取得的這些成績,可能許多人不相信他是從一名中專生成長起來的。
陳剛毅1986年從湖北交通學校畢業,分配到湖北交通規劃設計院。在人才濟濟的設計院,一名中專生如何立足?在工作中他也明顯感覺到與老一輩技術人員的差距,而且交通技術發展也很快,好強的他強烈感覺到繼續學習的重要性。
院裏規定工作兩年後才能進修,還沒滿年限,陳剛毅就迫不及待地想報名了。他平時工作忙,只能利用業餘時間自修。炎炎的夏日,別人都在乘涼,而他卻在簡陋的單身宿舍裏赤膊上陣,刻苦攻讀;寒冷的冬天,他就拿一個小電爐取暖,堅持學習。1990年,他住在公路局招待所對面的一個單間裏,房子潮濕陰冷,沒有任何取暖設備。11月底的一天,他又頂著嚴寒學習至午夜才休息。半夜3時左右,陳剛毅肚子突然劇烈疼痛,一個人挨到淩晨5時左右實在忍不住了,從屋裏出來,走一步,蹲一步,走了差不多1里路,才碰到一位“麻木”(三輪車)師傅把他扶上車送到醫院,經檢查是腎結石。在醫院檢查、打針折騰了兩個小時,為了趕去函授學校上課,針還沒打完他就要醫生拔了,拿了點藥,急急忙忙乘公共汽車趕往學校。就是憑著這種學習精神,他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西安公路學院的函授課程,取得了本科學歷。
陳剛毅參加工作至今,參加了湖北省武黃、宜黃、黃黃、京珠等高速公路的建設,逐漸成長為設計院的青年技術骨幹。特別是1990年至1994年參加宜黃路的建設,使他的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很好結合起來,實現了質的突破。20年的工程實踐和磨練,使他逐漸成長為懂設計、會施工、善管理的“多面手”。
他不僅自己刻苦鑽研技術,還傳、幫、帶出了一批年輕人,尤其是才出校門的本科生。角籠壩大橋項目辦成員之一熊頌寶與陳剛毅共同工作生活了兩年零6個月。談起陳剛毅,他感激地説:“陳總的一言一行,時時刻刻感染著我們。有時為解決一個技術難題,他帶我們一直忙到淩晨。有一次為了一個數據上的微小誤差,陳總狠狠地批評過我。正是由於他的嚴格把關,角籠壩大橋才成為西藏的樣板工程。”
(中國交通報記者 旭波 木可湖北交通報記者 楊麗芳)
責編:郭翠瀟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