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放水節的由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4日 18:12 來源:

  翻開厚重的中華歷史,我們不難看出,中華民族是以農業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水是人們最重要的資源。在遠古洪荒年代,沒有科學知識,每遇洪澇災害,人們就以為是水神在作怪,為了免除災難,風調雨順,就只好祈求虛幻的“水神”,於是古代便出現了“祀水”儀式。傳説中的水神叫“河伯”,西門豹治鄴説的就是這類故事。

  ? 岷江流域也不例外,秦以前的岷江水患無常,沿江兩岸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純樸厚道的人們每到洪水季節總要捧著三牲到河邊“祀水”,一年又一年的乞求河神保祐他們。據説李冰的女兒冰兒,就曾作了“祀水”的犧牲品。到了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帶領民工,修築了舉世無雙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從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都江堰延續至今,歷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人們為了紀念李冰,於是將“祀水”改為“祀李冰”。每到冬天枯水季節,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截流法”築成臨時圍堰,修外江時攔水入內江,修內江時攔水入外江,清明節內江灌區需水春灌,便在渠道舉行既隆重又熱鬧的儀式,拆除攔河榪槎,放水入灌渠,這個儀式就叫“開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正式由官方將清明節這一天定為“放水節”,到了清代又被稱為“祀水”,民國後恢復了“放水節”這一稱謂。“放水節”是川西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其盛況尤勝春節。

責編:辛梓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