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 > 正文

[新華網]烏日塔白乙:"硬甸子"上矗立起綠色豐碑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31日 17:24)

  新華網3月30日電(記者 朱繼東)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一個偏僻的山溝裏,有這樣一位共産黨員,他身患癌症卻把生死置之度外,一次次面對坎坷仍毫不氣餒,17年如一日爭分奪秒地為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忙碌著,與死神進行著賽跑。他就是庫倫鎮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被譽為“草原人民心中的好支書”,人們稱他是“‘硬甸子’上矗立起的綠色豐碑”,記者採訪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心裏時刻裝著全嘎查人民,卻唯獨沒有他自己和家人!”

  哈圖他拉是“硬甸子”的意思,烏日塔白乙當選嘎查的黨支部書記之前,這裡是一個“旱時噹噹硬,下雨澇泥塘”的鹽鹼灘,自然條件和生産條件差,曾被人稱之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就是在他的率領下,嘎查人均純收入從1989年的還不到500元增加到2005年的3200元,住房磚瓦化率92%,自來水入戶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烏日塔白乙的事跡在草原上流唱,1994年、1997年、1998 年和2002年,他分別被原哲裏木盟委和通遼市委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黨務工作者;2005年,他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被自治區黨委評選為全區“學習牛玉儒,做‘好幹部、貼心人’”爭先創優活動優秀黨員幹部……這位硬甸子上的硬漢子不僅感動了哈圖他拉村民,感動了庫倫旗和通遼市,也感動了整個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中國。

  烏日塔白乙帶領鄉親們創造鹽鹼灘變良田的奇跡

  庫倫旗是全國的貧困旗縣,也是全國的重點水土流失區,全旗面積4716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積就達4400平方公里。嚴重的水土流失曾經造成庫倫大地支離破碎,溝壑縱橫,一片荒涼。多災、低産、貧困、溝多已成為庫倫旗的代名詞,人們形象的稱之為 “庫倫溝”。北京林業大學某教授曾經對庫倫旗水土流失治理前的生存環境這樣評價——“這裡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哈圖塔拉嘎查也不例外,哈圖他拉是“硬甸子”的意思,這裡是典型的沙丘坨甸區地貌。北部是連綿的沙丘,南部是鹽鹼甸子,風沙、乾旱、鹽鹼、水土流失是造成該嘎查貧困的根本原因。以前,人們形容哈圖塔拉嘎查為“黃沙滾滾天上來,白天屋裏點燈臺,行人出門不見路,牧場農田被沙埋,鹽鹼甸子到處是,缺糧缺草更缺柴,人窮地劣生態惡,十載當中九載災。”這是哈圖塔拉嘎查當時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當時的農牧業生産能力非常低下,農作物結構單一,畝産只有80公斤左右,這裡的農業生産現狀被形容為“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萁煮一鍋,吃一頓剩不多!”當地群眾面對的就是沙漠與枯荒,貧窮與無奈。顯然,在這裡當一名嘎查黨支部書記就是當一個帶領群眾與貧困抗爭的人。

  1989年,38歲的烏日塔白乙當選為哈圖他拉嘎查的黨支部書記,當時嘎查的人均年收入還不到500元,嘎查總土地面積23400畝,耕地面積卻僅有5888畝。剛上任的他感到肩上的擔子很沉,要帶領鄉親們走出貧窮的念頭也更加急切了。“當這一把手,對我有了很大的壓力!我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底子太簿,基礎設施建設幾乎是沒有,老百姓沒有一畝水澆地。”庫倫旗水務局副局長王河清楚地記得,當時烏書記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向甸子要地,要糧食,要票子。

  要幹就要幹到點子上,幹到老百姓的心裏。為了讓村民吃上飽飯,烏日塔白乙把目光瞄在了1000多畝的鹽鹼地上。“這澇洼鹽鹼地,能不能種點農作物,把這個能不能改造成農田、良田?我到水利部門找懂這方面的技術人員,跟他們了解。了解完以後,我有信心了,澇洼地可以種水稻,我就琢磨把這開發成稻田。”

  1991年,烏日塔白乙團結支部一班人決定利用鹽鹼地開發水稻。主意已定,烏日塔白乙首先想到的是水源問題。於是他開始張羅著打井,卻遇到了沒有資金的難題。打井的資金從哪來呢!他開始跑旗裏,跑鎮裏,找了很多部門。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還真讓他給跑成了,終於申請到水利開發資金6萬多元。

  因為祖輩以來就沒在鹽鹼地上種出過莊稼,當時全嘎查有一半以上的群眾認為烏日塔白乙是在胡鬧,不願意參加打井勞動。為了充分發動群眾,做到戶戶家家都出工,烏日塔白乙白天勞動一天,每天晚上還要召開小組長以上村幹部碰頭會,還要挨家挨戶走訪,做群眾工作。

  當時打一眼井特別困難,一旦缺水就會坍塌。烏日塔白乙就黑天白天跟班,跟著打井隊領著老百姓勞動。為保證成功率,打了8眼56米深的井,他兩個月幾乎每晚都披著棉大衣守在工地上,生怕出現意外和損失。嘎查團支部書記巴雅爾圖當時就跟著烏日塔白乙一起幹,他告訴記者:“熬夜一次兩次還行,可白天黑夜連軸幹很多人就受不了了。但烏書記年紀比我們大多了,他比我們更苦更累,卻沒有説過一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大夥也都不再喊苦叫累了。”

  不僅每天都在鑽機旁親自值班,烏日塔白乙還一直在觀察琢磨成井方案。王河回憶説:“一天清晨,當時的旗委書記陳相華突然打電話給原水利局局長金哈,説烏日塔白乙想出成井的好辦法了。原來烏書記一夜沒睡,編了個直徑一米左右的柳條囤子,要用這個囤子護壁。這件事讓我們看到了烏書記一心發展當地經濟的強烈願望和執著精神。”

  就這樣,他帶領群眾苦幹了一年,終於打出8眼水井,開發稻田270畝。但由於舊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加之這裡的村民從沒有伺弄過農田和這塊鹽鹼地原先啥也不長,大夥眼瞅著新開發的鹽鹼地,就是沒有人敢來種。村民常寶告訴記者:“那一年烏書記帶領全嘎查種水稻,開發了270畝。我一看卻心裏犯嘀咕,那水鹼地能出大米嗎?那一年我沒種。”

  為了讓更多村民種上水稻,烏日塔白乙走家串戶做工作。他號召黨員&&,動員了17戶村民,又跑到旗裏請有關部門到這裡種水稻起個示範作用。當年,嘎查的水稻長勢良好,畝産都在800多斤以上。這一下,很多鄉親們動心了,村民常寶從原來怎麼説也不種到主動要求多種水稻。常寶説:“烏書記這樣&&,我有信心了,第二年我也開始種了4畝。第二年的産量更好,每畝能收成1000斤左右。”

  看到整個村老百姓種水稻的積極性被激發起來了,大夥幹勁上來了,烏日塔白乙馬上決定村上出錢翻地,第二年再擴出200多畝,水稻面積達到了500畝。享受著豐收的喜悅,鄉親們對烏日塔白乙開始刮目相看:“烏書記還真是不簡單!”

  困難群眾的貼心人和一顆大公無私的心

  “共産黨員就應該是困難群眾的貼心人”是烏日塔白乙經常説的一句話。在平時工作中,他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做大事來辦,誰家春天種不上地、誰家孩子上不起學,他都千方百計幫助解決。説起烏日塔白乙,哈圖塔拉嘎查的困難群眾都熱淚盈眶:“多虧了我們的好書記,否則我們是實在不知道怎麼活下去了。”

  村民尼瑪家是村裏最困難的人家之一,他一家七口,五個孩子四個在讀書,媳婦有病不能幹活,曾經一家人擠在兩間破土棚裏,住的是沒有炕沿的破炕。那時候,他全年一年的糧食收成不到5000斤,根本吃不飽,並且沒有任何其他收入。得知尼瑪家的困境後,烏日塔白乙為他爭取到了上級的困難補助,每年都給他家裏一些資助。同時,他和其他村幹部還送化肥、種子給尼瑪家,並幫助他貸款2000元養豬。一年春播時,尼瑪由於沒有牲畜,種地遇到了困難。烏日塔白乙了解情況後,主動幫助尼瑪種地,並結成了幫扶對子,幫他收糧、打井、蓋房等。如今,靠村裏的幫助,尼瑪家靠種地日子越來越好,已經擺脫了貧困,蓋起了四間磚房,並陸續添置了彩電、摩托車、拖拉機,老伴的病也好了。

  雲亮老人和他48歲的殘疾兒子陶格套巴雅爾相依為命,由於陶格套巴雅爾身殘智不全,烏日塔白乙決定村裏把母子二人的生活全包了下來。2004年,雲亮老人住的三間舊土房要塌了,烏日塔白乙非常著急,他對其他村幹部説:“我們就是頭拱地,也要幫雲亮老人蓋新房,讓老人在新房裏安度晚年!”東跑西借,烏日塔白乙終於籌措了20000元錢,為雲亮老人蓋起了三間大瓦房。當雲亮老人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激動地流著淚説:“我活了80多歲,第一次住上大瓦房,簡直是在做夢一樣!我能有今天,都是共産黨好,是烏書記好!”

  村民那順烏日塔三個孩子都在讀大學,生活不寬裕,烏日塔白乙就發動群眾捐款資助三個孩子上大學。烏日塔白乙自己&&捐了200元,大家你5元,他10元,共捐了2000余元錢,解決了那順烏日塔的燃眉之急。

  此外,村民高娃、額爾敦保利高等苦難戶都曾得到過烏日塔白乙各種形式的幫助,提起烏日塔白乙,他們都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發自心的感激。如今,全嘎查182戶人家,十星級文明戶就達150戶。

  對困難無私幫助,對自己的親友,烏日塔白乙要求卻是那麼嚴格。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和坦然地説:“當支書這些年,我經手的錢有上百萬,但我敢問心無愧地説,我沒有沾公家一分錢的便宜,也沒有家人或其他親友沾公家一分錢的便宜!”這擲地有聲的話語背後是烏日塔白乙為人正直,辦事公開,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一貫作風。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衝撞時,他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有一次,嘎查的採石廠要發包,一個親戚找到他,暗地裏和他商量承包的事,並許諾給他好處,結果讓烏日塔白乙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他説:“公家的事,就要公開辦,大家一起來競爭,哪能看在親戚的份上,就辦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兒!”到現在,那個親戚還部和他來往。

  不僅不沾公家一分錢的便宜,烏日塔白乙還常常為了公家的事情犧牲自家的利益。這些年,他從家裏拿了多少錢資助村裏的其他鄉親,他已經記不清了,他愛人納什格日樂對記者説:“他從家裏拿了多少錢,我們也記不清了,至少幾萬塊錢是有的。這些年,他幾乎從來沒管過家裏的事,也沒幹過什麼家裏的活。村裏的事情太多太忙,我們理解他,也已經習慣了。”

  村幹部就應該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好

  烏日塔白乙心裏時刻裝著群眾。他經常説,作為一名村幹部,只有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做群眾所做,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戴。在創造了鹽鹼灘變良田的奇跡後,烏日塔白乙又開始了嘎查供電線路改造、小學危房重建、自來水入戶等為民工程,他要真正做到讓村民們能夠安居樂業。

  哈圖塔拉嘎查供電線路老化是個老大難問題。有些電線桿子快倒了,有的電線斷了耷拉在地上,經常有牲畜觸電,是關係人畜安全的大事。一天一大早,一位名叫李金山的村民就跑來告訴烏日塔白乙,説自己家的牛被電死了。烏日塔白乙看在眼裏,急在心中。他聯想現在牛電死,往後出現人身傷亡這些事故,自己的責任就更大的了。他下決心必須限期大規模改造線路,但又遇到了資金難題。

  想好就做,烏日塔白乙就抓緊到旗裏跑電力部門。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他幾乎天天到庫倫旗電業局辦公室去。庫倫旗電業局黨組書記朗洪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我要是不在家,或是下鄉,他也天天在這等著,一遍遍請求我們幫助。根據這個情況,當時我也到他們村上看了,這個設備線路框架確實也存在著安全問題。他這種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心情把我感動了,就答應幫他儘快解決問題。”

  在旗電業局幫忙的基礎上,烏日塔白乙又動員村民自籌了一部分資金,共籌措了14萬元。緊接著,他領著大夥挖坑、埋桿,親自跟車拉料,架設了1500米延長的高壓線,不但改造了3個自然屯的低壓線,還新上了3台變壓器,大大降低了用電成本,村民拍手稱快。

  教育是全民關心的一件大事,更是烏日塔白乙心中時刻的牽掛。嘎查小學僅有6間破爛危房,檁子斷的斷、窗戶扇掉的掉,下雨天房頂漏雨,三九天四面透風,學生老師們遭罪不説,上課時還要提心吊膽。當時的嘎查小學校長布和敖斯爾告訴記者:“學校的情況原先有5間土房,到下雨以後,沖走了房子。沒有房子的情況下,我們在嘎查五保戶家還上過課。”

  “孩子們在那個環境裏面學習怎們能行?”1991年,烏日塔白乙抓住全旗開展“教育年”活動的契機,四處奔波爭取資金20多萬元,蓋起了12間標準教室,修建圍墻300延長米,購進了先進教學儀器,大大改善了教育教學條件。經過多年的不斷建設,哈圖他拉嘎查小學已經擁有“三室一庫”標準教室21間,全嘎查適齡兒童全部走進了學校。

  現任嘎查小學校長額爾德木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學校蓋房子學校沒有錢,村上也沒錢,烏書記就説想辦法把磚這個事解決了,跟我上四五子磚廠。我們倆就騎個小70摩托就上道了,走到半路的時候,下起了大雨,我們都淋透了,小70摩托也來回滑,滑了好幾次,摩托轱轆也扎壞了。我跟烏書記説不能走了,咱倆回去吧。烏書記説這個磚要是不解決,就不回去。我們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在前面把著車,他在後面推著,下那麼大雨我們倆還出了一身汗。當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到四五子磚廠的時候,已經快要天亮了,正好走了一宿。磚廠的廠長看到我們以後,非常感動,當場把全部蓋房子的磚都賒給我們。”

  採訪中,我們看到哈圖他拉嘎查家家通上了自來水,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人畜共飲水。那時,就靠那麼幾個大口井,村裏經常有人患粗脖子病、關節病等,但人們並沒有在意這件事。烏日塔白乙上任後,感到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他想到了大口井水可能有問題,就把水拿到城裏做了化驗。

  通過對水的化驗,發現水裏含氟量太大,而含氟量高對人體危害很大,往往會導致脖粗、腰腿疼這類病發生。為了改善村民的飲水條件,讓全村人都吃上自來水,烏日塔白乙跑市裏,跑旗裏,終於跑來了世行貸款。眼看就要施工了,卻惹來了不少村民的不理解。很多村民不知道自來水的好處和地表水有什麼害處,他們説村上的幹部上自來水,沒有什麼用,還欠外債。

  面對這些議論,烏日塔白乙沒有退卻。他召集黨支部班子會,召開村民大會講上自來水的好處。村民工作做通了,正當他帶領著全村老少開始挖溝、下管,大家憧憬著清澈的自來水馬上就要流到家裏時,病魔卻向他襲來了。

  身患癌症心中想的仍是村裏的發展

  由於多年奔波勞累,烏日塔白乙的身體終於累垮了。從2002年春天開始,他就開始感到經常渾身乏力、吞咽東西很費勁,當時村裏修南北的沙石路,他好幾次都差一點在工地上暈倒。但因為那當時村裏修路、建水澆地、鋪設自來水管道等很多事情一件接一件,烏日塔白乙沒有對任何人提起自己的病情。直到庫倫鎮黨委書記一次和他一塊吃飯,喝酒時發現了他的病情,強行把他送到瀋陽醫院檢查,才發現了他病情的嚴重。在鄉親們的再三勸説下,他踏上了進京的列車,經診斷是患了食道癌。

  確診為食道癌後,雖然相信醫學的進步,但烏日塔白乙當時有時也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要不行了。想到這個村的幾項工作完不成了,身體可能這一趟就不行了,他就和醫生説,給我抓緊手術,我還有很多工作沒忙完。

  醫院很快安排了烏日塔白乙的手術日期。做手術的前一天晚上,烏日塔白乙和自己一位親戚在醫院的院子裏散步。他説:“萬一手術不成功,我有三件事情你替我完成:一是三女兒的婚姻問題,你幫忙給她物色個好婆家;二是還有一些欠款和貸款一定要想辦法還上,你多幫幫你姐姐;最後是村里正在鋪設自來水管道,好不容易爭取下來,一定要儘快做好……”聽著這些話,親戚哭了,這分明是一份遺囑啊!

  2002年9月25日,烏日塔白乙在首鋼醫院作了食管切除手術,食管下端和三分之一的胃被手術切除。手術第三天,他在病床上就躺不住了。烏日塔白乙回憶説:“手術成功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點信心了,可能我的生命沒有什麼危險了。接著我就想起了我還沒有幹完的事業,首先想到的是自來水,我過來的時候正在挖管道,到現在挖的差不多了,可能會影響到交通、走路。我就往家裏打電話,説是現在還停著呢,沒有人幹,我就更著急了,就跟醫生説我能不能抓緊出院。醫生説不行還需要觀察,我説肯定沒事了,你就同意我出院。一次一次地請求醫生,醫生拗不過我,只好同意了我的意見,我14天以後就辦了出院手續。”

  烏日塔白乙要回來的消息,很快在村裏傳開了,大家都趕到村口迎接他們的好書記。見到他140多斤的體重下降到不足90斤,鄉親們心疼地直抹眼淚。村民程淑賢告訴記者:“烏書記能夠活著回來,我們大夥都挺受感動,都流著淚。我們很多人到村頭去迎接他,走到他家去看他。看他回來,我們可高興了,他又能給我們造福了!”

  我看到這個場面,烏日塔白乙心裏非常感動,止不住眼淚也哭了。他在日記裏寫到:“我感到自己對黨組織、對父老鄉親有著太多的愧疚,有好多工作還做得不夠……我是死過一次的人了,我別無所求,只求在有生之年儘快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手術回來的第二天,烏日塔白乙就投入到了村裏的工作。這位闖過鬼門關的硬漢子拖著還沒有痊癒的瘦弱身子,又忙碌在田間地頭。女兒哭著哀求他:“阿爸,您好不容易撿回來一條命,瘦了50斤,就不要再拼了,我和阿媽不能沒有你啊!”可他卻説:“你和額吉是需要我,可嘎查的百姓更需要我啊!為了讓大家都富裕起來,阿爸就是再掉幾十斤肉也值啊!”

  病情穩定後,烏日塔白乙的幹勁更足了,每天拖著虛弱的身體為嘎查的發展不停地東奔西走,爭分奪秒地為鄉親們忙碌,與可怕的病魔展開了賽跑。同年,在他爭取下,嘎查農業用地被列入全旗第四期農業開發治理規劃區,治理開發力度加快,又連續打了7眼井,建設水澆地1000畝。同時,投資50余萬元修建的小型水庫已竣工投入使用,通過整地配套,年可澆灌旱田2000畝,實現了全嘎查人均水澆地超過3畝的目標。這些基礎設施的建成,為嘎查農牧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3年,哈圖他拉嘎查自來水安裝工程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群眾飲用水質量。同時,村屯街路整體規劃工程又全面啟動。全嘎查老少齊動手,一鼓作氣拆除了影響規劃的3000延長米圍墻、34個門垛、豬圈和場院,並將路面拓寬到14米,隨後開始大規模植樹。2004年,嘎查修築村屯道路5200米,道旁綠化植樹4000株,完成大地綠化300畝,全嘎查綠化總面積達到7200畝。到2005天,嘎查“六縱三橫”的村屯街路完全成型。這一年,為繼續大力發展奶牛業,他們還建成了1000畝的沙打旺草籽基地。

  讓鄉親們更快富起來是我最大的心願

  村民的溫飽問題和村裏的基礎設施問題雖然解決了,可是老百姓想得到更大的實惠,經濟更大的發展,家庭生活更加的富裕,光靠農業還是絕對不行的。烏日塔白乙又在琢磨著下一步該怎麼走,琢磨著怎樣讓鄉親們更快更好地富起來。

  考慮到哈圖他拉嘎查的具體情況,烏日塔白乙首先想到的是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我們農民,尤其是我們蒙古民族,有傳統的養牛、養羊這個經驗,再加上我們還有以前這個有利條件、基礎條件。我們要抓養殖業,按照科學的辦法必須從傳統的養牛要轉到科學養畜,種草養畜的路子上來。”

  為找準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思路,烏日塔白乙與班子成員經過認真思考和反復論證,明確了“以種植業為基礎,以養殖業為主導産業,依託城鎮,多种經營,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2000年,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從本村實際出發,把嘎查定為養牛村。他們開始退耕還草,下決心養奶牛。

  為有效落實這一發展思路,烏日塔白乙多次主持召開村民會議,講解如何發展農業産業化,走種養結合的農區畜牧業路子,指出種植高産的優質牧草和飼料穀物來發展舍飼養畜,進而把草和飼料穀物轉化為肉和奶,通過賣肉賣奶來提高農業的效益。要求全嘎查的幹部和黨員&&養牛,他自己家率先建了30立方米的窖池,購買了7頭奶牛,種了20畝優質牧草。在他的帶動下,全嘎查群眾紛紛效倣,養牛很快發展到五六百頭。

  但難題又接踵而至,因為沒有奶站,乳業公司拒絕從村裏收購奶,村民們投入的血汗錢面臨化為烏有的的危險。烏日塔白乙著急得茶飯不香、徹夜難眠,到處求親戚找朋友想辦法。終於,他找到了他自己早年曾認識的一位名叫黃樹全的建築行業老闆,請求他來村裏投資建一個奶站。礙于情面,黃樹全沒有拒絕烏日塔白乙,也沒有積極回應。烏日塔白乙又拖著病重的身體一次次找黃樹全,並保證村裏會大力支持。烏日塔白乙為了集體而忘我的精神終於感動了黃樹全,經過市場調研後,他決定在哈圖他拉嘎查投資建一個奶站。黃樹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我本身是一個搞建築的,雖然搞建築企業基本上算可以,但對農牧業卻很陌生。那是2003年春天,烏書記一次次找我,説這幾年養奶牛的事業發展不錯,但村裏想建一個奶站,就是找不到投資者。烏書記幾次找我,通過談話、見面,我看烏書記為人説話很誠懇,自己本身身體有毛病,還為了村裏的事業如此上心,真的把我感動了。另外,我到哈圖他拉嘎查實際看了看,看到社會治安很好,老百勤勤懇懇地勞作,交通各方面也都挺方便……我就下決心到這裡投資建個奶站,為哈圖他拉村養奶牛事業做點光彩貢獻。建奶站,再加上買了一部分新西蘭進口奶牛,我一共投資大概230多萬。烏書記對我也很照顧,村裏提供了一部分草料地,我也挺滿意的。奶站已經在2005年1月建好啟用,現在發展比較順利,已經養了105頭高産奶牛,進口奶牛也産犢、産奶了,一頭牛一天能産奶60斤,經濟效益逐漸顯露出來了。另外,我養牛收青儲飼料,村民們原來白白在山上扔掉的玉米秸現在一年能賣10多萬元,奶站還雇用了村裏幾個勞動力。奶站估計到2007年全面盈利沒有問題,並且在我的帶動下,村裏養高産奶牛的人也多了起來,奶牛業正在變成嘎查的主導産業。”

  除了養牛,烏日塔白乙還鼓勵村民養雞、養羊等。村民唐書生2004年看別人養雞效益不錯,就試著自己搭了個破棚子養了600多只雞。烏日塔白乙知道後,主動找到唐書生,鼓勵他做大做好。看唐書生有些猶豫,烏日塔白乙就三天兩頭過來看看,替他算帳,並幾次主動説:“這是個好産業,你擴大養殖規模,有困難我來幫你!”説到做到,他自己貼錢為唐書生買來價值600多塊錢的松木桿和價值1000多塊錢的專用長管,又拿出500元讓村委會主任賽音圖替自己送來。面對這一切,唐書生深深的被感動了:“我掙的錢是自己的,烏書記又不要我的錢,還自己貼了這麼多錢幫我,我做不好對不起烏書記啊!”如今,唐書生靠養雞不僅還清了銀行的8000多元貸款,還買了一輛10000多元的農用四輪車和一輛6800多元的摩托車,家裏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雖然是一位生患癌症的人,可烏日塔白乙的精力卻比健康人還旺盛。他告訴記者,目前全嘎查大小畜達2670頭(只),其中黃牛存欄884頭,奶牛存欄614頭;擁有優質牧草基地2500畝,建設永久性窖池96處;他還兩次到外省考察,簽訂了原料和銷路“兩頭在外”的肉雞養殖協議,使肉雞養殖規模2年內達到15萬隻;經多方聯絡和洽談,他將嘎查採石場承包給客商,安排當地60多人就業;嘎查還與台灣客商簽訂30年合同,由其投資25萬美元建起制香廠……他還準備把把水庫通過招商承包出去,連帶林地一起發展旅遊業;計劃2007年開發優質水稻1000畝,在村民優先承包的基礎上,剩下的讓外來人承包,這一項少説也有80000元的純收入。

  烏日塔白乙以他的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共産黨員執政為民的無私情懷,樹立了一個永葆共産黨員先進性的榜樣,成為基層黨員幹部的一面旗幟,在“硬甸子”上矗立起一座綠色豐碑。但説起成績和榮譽,烏日塔白乙顯得十分平靜:“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是黨把我培養成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我的生命屬於黨,我的一切都屬於黨。17年來,我的確為老百姓辦過一些實事兒,但那是我作為黨員的義務,是我作為基層幹部的職責。我工作中還有很多的遺憾和不盡人意,距離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工作,同時培養好接班人,讓鄉親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美好!”

責編:馬芳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