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 > 正文

[中國紀檢監察報]好一個草原硬漢子
————記通遼市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塔白乙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31日 15:57)

  中國廉政網消息:初春的科爾沁草原,還見不到一點綠意。當記者在料峭的春風中,第一眼見到烏日塔白乙時,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瘦!身高一米七五的他體重還不到一百斤。

  可就是這麼一個瘦弱的中年男子,卻被哈圖他拉嘎查村民稱為“科爾沁草原的巴特爾(蒙古語,意為‘英雄’)”、“硬甸子上的硬漢子”。

  他的“硬”讓村民們自豪,他的“硬”讓村民們流淚———

  “烏書記回來了!老烏回來了!”

  2002年10月6日,那是一個讓許多村民至今難以忘懷的日子,那天下午,一輛轎車徐徐駛進了哈圖他拉嘎查。車還沒停穩,村民們就爭先恐後迎了上來。

  70多歲高齡的程淑賢老人邁著顫巍巍的腳步,上前拉著他的手,老淚縱橫:“你能夠活著回來,我們大夥可高興了!”

  貧困戶尼瑪的女兒把一隻雞塞到烏書記老伴的懷裏:“大娘,我阿爸讓您今兒個就給烏書記熬雞湯喝,補補身子!”

  有人哽咽著,有人抹著眼淚……

  紅艷艷的高粱,金燦燦的玉米,沉甸甸的谷穗,迎著秋風唱著草原迎賓曲;潔白的羊群,紅褐色的馬群,黑白相間的花牛群,齊刷刷地行著注目禮———歡迎烏書記的平安歸來!

  烏日塔白乙,蒙古族人,現任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哈圖他拉嘎查(村)黨支部書記。

  面對病魔,他硬是挺過來了:

  “我是一個死過的人,所以我別無所求。”

  2002年8月,從公路通往哈圖他拉的南北砂石路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對於這條路,當地人有個詼諧的説法:“下雨天不穿鞋都沒法走。”祖祖輩輩哈圖他拉人吃盡了這條路的苦頭。哈圖他拉要發展,路不修不行!烏日塔白乙從有關部門申請來資金,帶領全嘎查人民開始修路。

  眼看公路很快就要完工了,烏日塔白乙擦掉臉上沁出的汗珠,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可不知道怎麼回事,每動一下,每走一步,他都覺得異常吃力。村委會主任賽音圖看在眼裏,勸他好好休息休息。可怎麼勸,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還是只顧幹活。其實,烏日塔白乙心裏很清楚,自己身體肯定出了毛病。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吃飯時老覺得噎得慌,耳朵邊時常有轟鳴聲,走路時總感覺身體發飄。可修路工程一天不完工,他這心裏就放不下啊!他不願意為看病而耽擱哪怕是一分一秒!

  砂石路修好了,眾人都沉浸在喜悅之中。宰上一隻羔羊,擺上豐盛的菜肴,備好甘甜的美酒,烏日塔白乙要好好感謝為修路提供大力支持的庫倫鎮原黨委書記青格勒圖。

  席間,青格勒圖發現,烏日塔白乙喝酒不見了往日的豪爽,每咽一口酒臉上就呈現出異常痛苦的表情。聯想到烏日塔白乙平時工作上的“輕傷不下火線”,青格勒圖隱隱意識到,這個蒙古族硬漢子的身子骨出了“大問題”!他連勸帶命令,讓烏日塔白乙趕緊去大醫院檢查。

  在連襟包建華的陪同下,烏日塔白乙于2002年8月24日到瀋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做了身體檢查,診斷結果為食道糜爛。

  烏日塔白乙去瀋陽之前,他多方協調跑來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水改工程已經在村裏開工。從瀋陽回來後,一想到祖祖輩輩喝著高氟水的村民很快就要吃上安全的自來水,烏日塔白乙全然忘了醫生讓他好好休息的建議,沒白天沒黑夜地盯在工地上。

  過了三天,瀋陽醫大的醫生在電話裏建議烏日塔白乙趕緊做手術,越快越好。經醫生這麼一説,周圍人覺得這個病可能比想象得還要嚴重。在鄉親們的再三勸説下,烏日塔白乙踏上了進京的列車。經首鋼醫院醫生診斷,他患了食道癌。

  癌症,這個幾乎可以與“死亡”劃上等號的字眼,任誰聽了都會覺得恐怖。

  可烏日塔白乙知道結果後,卻像沒事一樣。想到村裏有幾項工作尚未完成,他就催促醫生:“怎麼也好,給我抓緊手術!”

  2002年9月24日,烏日塔白乙手術前一天晚上,包建華陪著他一起在首鋼醫院散步。

  9月的北京,夜晚微有涼意。看著烏日塔白乙日漸消瘦的面龐,包建華的心裏頗不是個滋味,想開口安慰他兩句卻不知從何説起。這時,烏日塔白乙卻首先打破了沉靜:“萬一我死了,姐夫有三件事還放心不下。”他剛一齣口,包建華這個七尺男兒的眼淚就掉了下來。

  “第一,在你四個外甥女當中,屬三姑娘最單薄,你給她找個會體貼人的厚道女婿,我也就放心啦!第二,我還欠孩子她大舅4600元,欠我侄子3800元,欠信用社22000元,你告訴孩子們讓他們砸鍋賣鐵也要替我還上,我不能讓鄉親們寒心啊!第三,村裏的自來水管道不知道鋪得如何了,農業稅也不知繳了沒有,我放心不下啊!”

  “另外,萬一我死了,誰也不用通知,我的屍體就在北京火化吧!把我骨灰盒帶回家就行了。”

  包建華一邊點頭,一邊緊抹眼淚。

  烏日塔白乙的手術從9月25日早晨八點開始,整整做了八個小時。他的胃被切除了三分之一,食道下端的賁門被切掉。從此以後,烏日塔白乙睡覺將不得不告別平躺,只能半躺半坐了!不然的話,吃的食物就會全部吐出來!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3天,就可以下地了,這下烏日塔白乙在病床上躺不住了。他又想起了沒有幹完的事業,想起了村裏的自來水管道……他就往家裏打電話詢問。聽説現在還停著,沒有人幹,烏日塔白乙更著急了,拉住醫生的手説:“醫生,村裏很多事還等著我回去辦呢,我能不能抓緊出院?”主治大夫望著他瘦弱的身體吃驚地説,現在刀口還沒癒合,你就想出院,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大夫搖著頭走了。

  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只要大夫來查房,烏日塔白乙就反復要求儘快出院。大夫終於被他的精神感動了,手術後的第11天,破例批准他出院。烏日塔白乙當天就登上了返回通遼的火車。

  得知烏日塔白乙要回來了,很多村民早早就守候在他家門口。

  看到烏書記之後,眾人心裏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可一聽説他的體重由145斤降到了95斤,大家又心疼得不得了!

  一進家門,烏日塔白乙就把村長叫到跟前,讓他彙報工作。一聽説自來水管道還沒鋪好而且因此死了兩頭牛,脾氣一向溫和的他發火了,要求大家一定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管道鋪好。

  第二天,烏日塔白乙的身影就出現在工地上。在他的帶動下,自來水管道5天半時間就鋪設完畢。

  “可以説,我是死過一次的人,所以我別無所求。我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多為群眾做些事,帶領大家儘快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讓鄉親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他在日記裏這樣寫道。

  面對貧困,他硬是踏出一條致富路:

  “幹就要幹到點子上,幹到老百姓的心裏!”

  “黃沙滾滾天上來,白天屋裏點燈臺,行人出門不見路,牧場農田被沙埋,鹽鹼甸子到處是,缺糧缺草更缺柴,人窮地劣生態惡,十載當中九載災。”這段順口溜是哈圖他拉嘎查過去的真實寫照。

  “哈圖他拉”,漢語譯過來就是“硬甸子”的意思,是一個“旱時噹噹硬,下雨澇泥塘”的鹽鹼灘子。“種一坡,拉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吃一頓剩不多” 則道出了當地的農業生産能力。

  沙漠,枯荒,貧窮,無奈……當38歲的烏日塔白乙1989年當選哈圖他拉嘎查黨支部書記,成為這個貧困村的當家人時,他面對的是如此惡劣的環境和嚴峻的挑戰。

  站在人均年收入還不足500元的哈圖他拉嘎查父老鄉親面前,烏日塔白乙説:“咱哈圖他拉雖然窮,但志不能短,人活就要活出個樣來,我們不能老戴著貧困的帽子生活。”

  以後怎麼幹?路怎麼走?思路是什麼?烏日塔白乙在苦苦思索著。

  月光映照下的硬甸子上,印下了他的足跡;村民的炕頭上,迴響著他和大夥的商議;支部一次次的研討會上,留下了他鏗鏘有力的話語……

  幹就要幹到點子上,幹到老百姓的心裏!經過反復細緻的琢磨,多次認真的論證,一條結合嘎查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誕生了:“以種植業為基礎,以養殖業為主導産業,以基礎建設為突破口,依託城鎮,多种經營,種養結合。”

  1991年,烏日塔白乙首先把目光瞄在了1000多畝的鹽鹼地上。經過向技術人員諮詢,他了解到,鹽鹼地可以改造成水田,種植水稻。主意已定,烏日塔白乙就開始張羅著打井。可打井的資金從哪來呢?嘎查沒有錢,只能找有關部門申請資金。稍有空閒,他就往旗裏跑,鞋跑爛了,嘴磨破了,6萬餘元的水利開發資金也終於申請到了。

  當時打一眼井相當困難,一旦缺水就會坍塌。為保證打井的成功率,每當夜深人靜,眾人都回家休息時,烏日塔白乙就披著大衣一個人跑去值班,生怕出現意外和損失。就這樣,他帶領大家苦幹了一年,終於打出8眼水井。

  井打好之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大夥眼瞅著新開發的鹽鹼地,就是沒有人敢種。村民常寶回憶説:“當時烏書記帶領全嘎查種水稻,我一看那水鹼地連草都不能長,能出大米嗎?那一年我沒種。”

  烏日塔白乙沒有灰心,他走家串戶做工作,號召黨員&&,動員了17戶村民,還跑到旗政府機關,請有關部門到哈圖他拉種水稻,給群眾做示範。到秋天,奇跡發生了,水稻長勢良好,畝産都在800斤以上。連草都不長的鹽鹼甸子,長出了金燦燦的稻子。第二年,不用發動,100多戶主動承包鹽鹼地種水稻。

  群眾吃上了香噴噴的大米飯,烏日塔白乙又開始惦記村裏那些沒地方上課的孩子們。哈圖他拉小學原校長布和敖斯爾對學校的艱難過去非常了解:“最早,哈圖他拉學校有5間土房,一次下雨衝塌了房子,學生只好在我家和幾戶五保戶家上課。”這種情況很是讓烏日塔白乙揪心:“孩子們跟五保戶老人一個炕上上課,教學的時間、秩序都不行。”他決定,不管需排除多少困難,都要儘快把學校建起來。

  蓋房子,學校沒有錢,村上也沒錢,烏日塔白乙就多方籌措資金,還説服妻子拿出了家中僅有的500元積蓄。1991年4月末的一天,烏日塔白乙找到校長額爾德木圖,讓額爾德木圖騎摩托車帶他去遼寧省四堡子磚廠買磚。

  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雨。很快,倆人身上都被雨澆透了,摩托車的轱轆也扎癟了。額爾德木圖就勸烏日塔白乙回去,但烏日塔白乙堅決不同意,他説:“磚的問題不解決,我是説啥也不會回去的。”

  雨越下越大,路也越來越難走。額爾德木圖在前面把著車,烏日塔白乙在後面推著,兩人一步一步地走到四堡子磚廠。60多裏的路程啊!倆人整整走了一宿,到磚廠時天已亮了……聽他們講明來意,磚廠廠長也很感動,主動賒給他們全部蓋房子的磚。

  工夫不負有心人!在烏日塔白乙的努力下,學校建起了21間標準教室,修了300多米的圍墻。

  學校建好了,孩子們有書讀了,哈圖他拉陸續飛出了許多“金鳳凰”。烏日塔白乙高興地告訴記者:“這幾年,嘎查走出來的大學生已經有29名了!”

  面對群眾,硬漢子也有軟心腸:

  “小康路上,不能讓一戶鄉親掉隊。”

  “2003年調查確定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104戶367人,其中:特困17戶55人。

  2005年特困戶:5戶21人;貧困戶:7戶32人。

  2005年特困戶:一組,溫都蘇……”

  在烏日塔白乙的工作日記上,幫貧工作的內容總是記錄得特別詳細。每年有多少特困戶、多少貧困戶,具體分在哪些組,每戶家裏的情況怎麼樣,年年都有非常具體的數字記載。

  烏日塔白乙對嘎查的黨員幹部説:“幫助特困戶脫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小康路上,不能讓一戶鄉親掉隊。”哈圖他拉的村民都親切地稱烏日塔白乙為“大夥的貼心人”。誰家有困難,烏日塔白乙都會到場幫忙操辦;誰家有困難,大夥也都願意找烏日塔白乙幫助解決。

  村民那蘇烏日塔三個孩子都在讀大學,生活不寬裕,烏日塔白乙就發動群眾捐款供三個孩子讀書。他自己&&捐了200元,大家你5元,他10元,共捐了2000余元錢,解決了那蘇烏日塔無錢供孩子讀書的燃眉之急。

  村民尼瑪以前是全嘎查最困難的特困戶,家裏有5個孩子,妻子有點癡呆。當時,全家7口人住在30多平方米的兩間透風小土房裏,冬天一來,一家人就凍得瑟瑟發抖擠在一起。家裏因為太窮沒錢買化肥和種子,每畝地只能打200多斤糧食。

  2001年的一天,烏日塔白乙走進尼瑪家,看到放在地上的半麻袋地瓜幹和半麻袋玉米。尼瑪告訴他,這就是全家的口糧。聽到這些,烏日塔白乙雙眉緊鎖,他50多畝地打的糧食還不夠吃,如果畝産600斤、700斤就好了。過了兩天,烏日塔白乙就從自家給尼瑪送去了4袋化肥,100斤“吉單180”玉米良種。2002年,尼瑪家的糧食畝産達到了800斤,尼瑪開始翻身了!從此,烏日塔白乙與尼瑪結成了幫扶對子,幫他收糧、打井、蓋房。如今,尼瑪家已經擺脫了貧困,蓋起了5間大瓦房,並陸續添置了彩電、摩托車、拖拉機,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據村委會主任賽音圖介紹,在哈圖他拉嘎查,像那蘇烏日塔、尼瑪這樣曾得到烏日塔白乙無償幫助的貧困戶有五六十戶。

  “抓兩頭帶中間”是烏日塔白乙根據哈圖他拉實際探索出的幫貧路子。兩頭指的是“窮戶”和“富戶”。烏日塔白乙常説:“我們既要‘扶貧’,也要‘扶富’,只有一部分農戶先富起來,才能帶動全村人共同富裕。”

  2004年4月,村民唐書勝準備開辦養雞場。由於以前沒有養雞經驗,唐書勝心裏有些打怵。烏日塔白乙聽説之後,就鼓勵唐書勝大膽地幹,並向旗、鎮的領導彙報,帶領旗裏幹部前去參觀。唐書勝受到鼓勵,決心擴建雞舍規模,烏日塔白乙又為他張羅了建雞舍用的松木桿,並拿出500元錢送給唐書勝。後來,烏日塔白乙主動出謀劃策,兩次陪著唐書勝赴開原、鐵嶺考察,並與兩處養雞場簽訂了肉雞養殖協議,扶持他成為養雞大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繼唐書勝之後,哈圖他拉相繼涌現出種田能手楊山,養牛大戶石樁,養豬狀元阿民烏日塔,運輸大戶許留柱,多面手樂喜等富裕戶,個人存款都在10萬元以上。烏日塔白乙還想方設法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外地商戶來哈圖他拉投資,帶動嘎查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

  2000年,烏日塔白乙從本村實際出發,把哈圖他拉嘎查定為養牛村。為建奶牛場,烏日塔白乙可謂費盡了心機。他承諾:“誰在哈圖他拉建二百頭奶牛的牛場,嘎查為其提供一萬五千平方米土地和250畝飼料基地。”有些人對這一説法想不通,烏日塔白乙就給他們算了一筆賬:“要建立奶站,起碼需要幾百萬元的投資。嘎查誰也沒有這個實力,只能引進。不提供場地和基地,誰願意冒風險來投資呢?”這番話説服了大家。

  庫倫鎮商人黃樹權被優惠條件吸引,來這裡建起奶牛場,當年買進奶牛100多頭,還建立了飼料粉碎廠和收奶站。飼料粉碎廠收購村民或燒或扔的玉米秸稈,可為村民們帶來幾萬元的收入。而收奶站的建立更是激發了村民的養牛積極性。現在,哈圖他拉養牛已發展到800多頭,高産奶牛有60多頭,全村每年出欄100多頭,光養牛一項全村每年就收入30多萬元。

  面對困境,他下得茬子動得硬:

  “我是嘎查黨支部書記,只要對鄉親們有益我就堅持到底!”

  走進哈圖他拉,路面乾乾淨淨,道路筆直平坦,柳樹整齊成行,讓人禁不住驚訝嘎查的整潔村容。村民告訴記者,哈圖他拉的街道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這是烏書記帶著大家辛辛苦苦平整的結果。

  哈圖他拉地處淺山丘陵區,由三個自然屯組成。以前的哈圖他拉,村裏沒有統一規劃,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沒有一棵大樹。一下雨,村裏的道路便坑坑洼洼,泥濘不堪。村容村貌受到影響不説,出行不便更是讓村民苦不堪言。

  給老百姓生活造成影響的事兒就是大事,烏日塔白乙下決心整潔村容!他找有關部門幫助做好了規劃,在嘎查開展“熱愛家鄉,美化環境”活動,啟動了“三縱六橫”村屯街路整體改造工程。

  多年來,群眾習慣了愛怎樣佔地就怎樣佔地、沒人説沒人管的生活方式,佔街路垛柴禾、建豬圈、堆糞肥……現在,烏日塔白乙要規劃街路,把這些都推了,有的群眾不理解,個別人開始罵街、打橫。規劃的落實遇到了阻力!

  一天深夜,他家門窗玻璃被飛磚砸得粉碎,院裏的五麻袋土豆被扔了一地,還多次接到匿名警告電話。大家知道了這些事情之後,既為烏日塔白乙擔心,又為他鳴不平,要他去報案,治治鬧事人。烏日塔白乙卻很坦然:“我是嘎查黨支部書記,只要對鄉親們有益我就堅持到底,決不能被個別人的恐嚇嚇倒!再説了,村屯規劃把人家的豬圈都扒了,還不興讓人撒撒氣。”

  有如此堅決的態度,有如此寬宏的度量,大家誰還能不服呢?村民紛紛行動起來,主動配合村屯規劃的執行。經過37天的艱苦奮戰,烏日塔白乙帶領鄉親們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修通了村裏的“三縱六橫”9條街路,14米寬的道路平直地把三個自然屯連接起來,並在路旁植樹2萬多株。哈圖他拉人出行方便了,嘎查又多了一座“綠色銀行”。

  在哈圖他拉,村民中間還傳誦著烏日塔白乙“背養母看病”的故事。

  烏日塔白乙剛出生,就被生父母過繼給哈圖他拉嘎查的金剛、白棠夫婦。他剛滿20歲的那一年,養育之恩重如山的額吉(蒙古語,意為“母親”)白棠患上了子宮癌。跑遍了庫倫鎮所有的醫院,額吉的病都沒有治好,烏日塔白乙最後帶著額吉去瀋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治療。

  到了瀋陽,天已經很晚了,他們只好住在離醫院3公里遠的一個小旅店。為了省錢,他天天背著額吉去醫院。化療被安排在深夜,夜路難走,烏日塔白乙又擔心額吉刀口疼,他不敢走得太快,甚至都不敢大口喘氣。從醫院到旅店一個來回要走兩個小時,可為了給額吉治病,烏日塔白乙硬是這樣堅持了60天。時間一天天過去,烏日塔白乙瘦了一圈,額吉的病還是不見好轉。大夫看烏日塔白乙天天背著病人來看病,很受感動,實話告訴他,病已經沒法治了。

  烏日塔白乙悄悄抹掉眼淚,又帶著額吉回到了哈圖他拉。烏日塔白乙的精心照顧最終也沒有挽留住額吉的生命,3年後,白棠老人離開了人世。額吉去世時,家裏最小的妹妹才5歲,作為長子,烏日塔白乙一邊兼任著大小隊會計,一邊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後來,烏日塔白乙知曉了自己的身世。可他仍然對養父非常孝順,而且經常去看望親生父母。最終,兩家老人都是經他親自照顧才離世的。

  烏日塔白乙對父母的孝順、對長輩的尊重,使他成為哈圖他拉百姓的榜樣。嘎查婦聯主任趙桂榮談起烏日塔白乙的孝順,很是欽佩。她説,烏書記對父母的孝心影響著哈圖他拉的村風,村裏尊老愛幼的例子舉不勝舉,目前,嘎查四世同堂的家庭就有4戶。

  面對誘惑,他硬是不動心不伸手:

  “個人是個人的,集體是集體的。”

  2002年,烏日塔白乙被通遼市委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當黨支部書記十五年,我經手資金上百萬元,但我敢拍著胸脯説,我沒貪佔一分一厘。” 在通遼市委組織的全市優秀嘎查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上,烏日塔白乙的坦率表白贏得了聽眾的熱烈掌聲。

  烏日塔白乙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個人是個人的,集體是集體的。”對於這句話,嘎查的會計黎明體會非常深刻。黎明1998年開始擔任嘎查會計,200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入黨之前,烏日塔白乙找黎明談心:“黎明啊,入黨動機一定要純。入黨是為了啥?是為了廣大群眾,個人利益是第二位的,大家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入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入與不入還有什麼區別呢?”

  黎明還記得烏日塔白乙對他説:“不管是富裕的、貧窮的鄉親,都不能另眼看待。當幹部對待老百姓就要公正公平,把一碗水端平,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信任。”這既是烏日塔白乙對年輕同志的要求,也是他的工作準則。

  烏日塔白乙做書記前,村裏的採石廠被亂開亂採,管理亂七八糟。1996年,烏日塔白乙決定對採石廠進行招標。他小舅子聽説之後,就暗地裏和他商量承包的事,並許諾給他好處。烏日塔白乙一聽,就毫不客氣地對他的小舅子説:“採石廠是嘎查的,我是嘎查的書記,要對嘎查老百姓負責。哪能看在親戚的份上,就辦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兒!” 最後,採石廠以一年8000元錢的價格承包出去,承包了10年,村集體有了80000元的收入。

  對於集體的每一分錢,烏日塔白乙都認真對待,從不亂花。他説:“作為一名村幹部,嘎查的經濟條件這麼差,很多百姓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你自己花,其他同志也跟著花,整個村就亂套了,老百姓能願意嗎?”

  為了節省集體招待費,烏日塔白乙還經常把公家的客人領到自己家招待。提及這個話題,烏日塔白乙禁不住讚美了他的妻子哈申格日樂:“我的愛人心眼寬,脾氣好,不顧來人多少都好好招待。每年我領公家客人回家都不少於50次,可她從來沒有變過臉,也沒有任何怨言。”

  這兩年,村裏的經濟發展勢頭越來越好了,村民對村裏的事情也越來越關注。烏日塔白乙逐漸意識到,重視民主才能使很多事情辦得順利、辦得公平、辦得公正。一切決策都由“兩委”班子集體研究,都要徵求黨員和群眾代表的意見,然後再作決定;嘎查每個季度都要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心聲;對於集體賬目每半年清查一次,全部公示于眾……民主氛圍在哈圖他拉正變得越來越濃厚。

  寸草不生的“硬甸子”變成了流金淌玉的綠色寶地;坑坑洼洼的街道變得筆直、寬敞和整潔;人均年收入由500元猛增到3200元……

  哈圖他拉村民心裏非常清楚,是烏書記的忘我工作帶來這山鄉巨變。

  而他們的烏書記,心中早已為哈圖他拉勾畫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到2010年,嘎查農牧民純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農牧業基礎建設進一步增強,新開發水澆地2000畝;糧食和經濟作物産量達到55萬斤;高産奶牛和黃牛存欄達到2000頭;對村屯主要街路進行綠化硬化……

  烏日塔白乙———這個“硬甸子”上的硬漢子,一位真正的共産黨員,宛如沙漠裏的檸條,倔強而又充滿韌勁。哈圖他拉村民在他的帶領下,正滿懷信心地朝著心中的理想邁進!(記者:張勝軍)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