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赤誠為民的好支書鄭九萬 > 正文

走近一心為民的村支書鄭九萬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02日 16:35)

  浙江日報消息:

  一個極其平常的名字,為什麼一夜之間能在浙江大地廣為傳誦?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得了大病,為什麼村民會用那麼感人的方式去挽救他的生命?

  一個村支書的病情,為什麼讓省委書記如此牽掛,不但先後兩次批示,而且給他寫了一封信?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近日再次趕赴永嘉縣山坑鄉後九降村採訪鄭九萬和他的鄉親,尋找其中的答案。

  夜宿後九降村,旁聽“火爐會議”——

  “今年村裏要幹的事太多了”

  春寒料峭,括蒼山脈深處,海拔800米。2月9日晚8時許,天上下著毛毛細雨,不時夾雜著雪粒子,記者乘車趕往偏遠的山坑鄉後九降村。

  車子左搖右晃,緩慢前行。窗外漆黑一片,只聽見石塊與車輪和底盤的撞擊聲。開車的山坑鄉政府司機小唐説:“現在路況比以前好多了,再過半年,這條路肯定變成水泥路了。”

  這條路,是55歲的鄭九萬為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路,也是險些讓他付出生命代價的路。

  到了村口,打著手電上山,我們徑直來到鄭九萬家。出人意料的是,鄭家堂屋裏擠滿了人,大病剛愈的鄭九萬和5位村幹部正圍坐在一盆炭火邊,熱烈地討論著村裏的一件件大事。與兩個月前臥病在床相比,鄭九萬顯得精神多了。

  “今年紅柿基地面積要擴大,康莊公路要通到基地,便於運輸,青椒也要多種一些,新增基地要儘量往路邊靠……”鄭九萬聲音不大,但鏗鏘有力。村委會主任劉建鵬一邊點著頭,一邊給記者講解:“不用村幹部動員,大年初六開始,全村老小就開始修路了。村幹部晚上到村支書家開碰頭會的習慣,鄭書記回來就恢復了。”

  細細聽下去才知道,前一天,溫州菜籃子集團公司、市城市中心區建設指揮部、奧康集團向後九降村捐款32萬元,其中10萬元捐給了鄭九萬個人。鄭九萬當場就把10萬元捐給村集體。

  如何用好村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錢,自然不是幾分鐘就能商定的。

  “三面光水渠今年一定要修起來”,“村裏的環境衛生要搞一搞”,“有線電視也要抓緊聯絡”……“火爐會議”上,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很熱烈。“今年要幹的事太多了,要好好排一排。”

  山裏的夜很冷,不知不覺已是深夜12時,火盆邊6位村幹部依然沒有散會的意思,炭火映紅著一張張興奮的臉。一直在灶臺邊忙碌的鄭九萬妻子李金葉,不時往火盆裏添著木炭。

  夜深了,記者應邀住在鄭九萬家。鄭家的房子建於30多年前,是一幢木結構兩層老屋。走在樓上,樓板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樓板之間不少地方有一指寬的縫隙。鄭九萬夫妻就住在樓下偏房,記者則被安排住在樓上鄭九萬大兒子的婚房裏。房間裏除了一台剛從兒媳婦娘家陪嫁來的彩電外,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傢具。

  山裏的夜很靜,記者卻輾轉難眠,圍著火盆開會的情景以及鄭九萬病倒後的一幕幕情景,不時從腦海中跳出來,揮之不去。

  村民們一天自發籌錢7萬元——

  “哪怕全村人討飯,也要救活他”

  時間回溯到2005年10月4日深夜。後九降村辦公室裏,村“兩委”幹部仍在熱烈地討論如何加快高山紅柿基地的建設……此前一週,通村的機耕路土方工程剛完工,為了給工人結賬,鄭九萬已經4天4夜沒睡好覺。村裏底子薄,沒有足額的錢結賬,他得設法籌錢。

  5日淩晨4時,躺在床上的鄭九萬被一陣劇烈的頭痛驚醒,然後迅速失去知覺。妻子急忙敲開鄰居家的門。村民劉良平二話沒説背起鄭九萬就往山下跑,緊接著出現了村民們與死神搶時間的感人一幕:年齡大的跑在前面打著手電照路,幾位在家的青壯年輪換著背鄭九萬,旁邊是幾個村民在保護。

  在山路上奔跑了兩個小時後,鄭九萬被送到就近的碧蓮鎮衛生院,值班醫生檢查後説,這病不輕,得趕緊送大醫院。送往永嘉縣人民醫院,由於病情較重,鄭九萬又被轉往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醫生診斷結果:動脈瘤導致腦血管破裂,情況十分危急!

  醫院當即開出了病危通知書,並安排在次日上午為鄭九萬做手術,費用至少要6萬元。對於鄭家來説,6萬元幾乎是個天文數字。兩個兒子在外打工,一下子到哪籌這麼多錢?在場的村委會主任劉建鵬給村裏打了個電話,懇請大家想想辦法!

  得知消息後,村裏頓時炸開了鍋,個個心急如焚:“鄭書記是為大夥累倒的,就是全村人去討飯,也要救活他!”

  村民劉英文,撥通了在溫州做生意的哥哥的電話:“借1萬元錢,救命的!”哥哥聽完妹妹的簡短介紹後,只説了一句:“我去借。”很快,1萬元錢送到了鄭九萬病房裏。

  醫院過道裏擠滿了從村裏趕來的30多個鄉親,村裏能走的幾乎全來了。患嚴重肝腹水的困難戶劉宋雲送來了準備抓藥的300元錢;養殖戶劉春華把剛剛從別人手裏高息借來的買雞飼料的7100多元錢,一分不剩地送到了醫院……

  就這樣,你100元我50元,僅僅一天時間,這個只有65戶人家、人均年收入僅2500元的小山村,硬是湊了7萬多元,及時為他們所崇敬的村支書送來了“救命錢”。

  經過兩次手術,專家成功地摘除了鄭九萬的腦瘤。喜訊傳回山裏,小山村頓時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

  村民劉春華忘不了自己的四次流淚——

  “他總是為別人著想”

  一個村支書為何能讓全村人如此牽掛?記者從被採訪的每個人、每件事中找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心裏始終裝著老百姓。

  夜宿鄭九萬家的次日早上8時,記者發現鄭九萬不見了,家人説他一早去築路工地了。於是,我們的採訪就在與抬石頭修路的青年、家中乾活的婦女、曬太陽的老人閒聊中展開了。

  “厚道,肯吃苦,心腸熱。”村裏84歲的長者劉興發,是看著鄭九萬長大的。他説,鄭九萬見了上年紀的人挑擔子上山,他二話不説就往自己肩上扛;哪家有困難,他沒有一次不出手幫助人家的;村裏上個世紀80年代初通上了電,在全鄉最早亮起小燈泡,那個跑前跑後、出大力的就是鄭九萬。1986年村支書換屆時,鄭九萬“意外”當選,而且先後擔任五屆村支書。後九降村整個村子的人都姓劉,鄭家是唯一的外姓,這種情況在農村很少見。

  以前,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到幾裏外的山坑裏挑水喝。鄭九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從解決群眾喝水難做起。村裏集體經濟薄弱,鄭九萬就把家裏僅有的500元錢拿出來,再帶領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每人集資50元,村裏人出義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來水。

  “總為別人著想,他是大家的貼心人。”村民陳菊蕊忘不了,5年前,老伴由於骨質增生急需籌錢做手術。鄭九萬主動送來了2180元,後來才知道這是他賣掉家中唯一的耕牛,準備給兒子娶媳婦的錢。

  村民劉繼海忘不了,在颱風“海棠”來臨前,要不是鄭九萬一趟又一趟上門做工作,最後逼他們撤離,倒塌的墻可能要了他一家六口的性命,災後第一個給他送來生活費的又是鄭九萬。

  村民劉春華更是忘不了自己的4次流淚。20多年前嫁到村裏,一看如此貧困,她哭了;4年前她到山西做生意虧了不少錢,春節空手回家時,鄭九萬鼓勵她在家發展養殖業,還借給她1000元作為啟動資金,那一刻她流了淚;3000多只雞養起來了,但颱風中死傷大半,鄭九萬再次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出面擔保替她向鄉信用社貸款3000元,那一刻,她忍不住又哭了;聽到鄭九萬病倒的消息,她哭得比前幾次厲害得多……

  村民們估算,這些年來,鄭九萬資助別人的錢加起來少説也有三四萬元,這可比他家的所有家當加起來還多啊。

  鄭九萬對別人總是那樣的慷慨大方,對自己卻是那樣的節儉吝嗇。每次下山到鄉里開會,鄭九萬都捨不得上飯攤,不管多晚都趕回家吃飯,實在不行就在路上買兩個麥餅充饑。

  鄭九萬的大兒子是春節前領的結婚證,除了門口貼著的大紅喜字外,連喜酒也沒辦,這幾乎就是5年前小兒子結婚的翻版。他説:“沒錢,也沒這個必要。”

  在鄭九萬帶領下,村“兩委”幹部個個把勁使在集體上,把心撲在公事上。年輕的村委會主任劉建鵬,放棄了原本紅火的傢具生意,全身心投入村裏的經濟發展;村委會副主任劉松雷,築路工地上沒有一天看不到他的身影;婦女主任劉菊蕊,不顧年事已高,依然為計生工作忙碌……

  忍著腰痛修山路,冒著風險種紅柿——

  “他是發展經濟的&&人”

  千難萬難,大山裏修路最難。

  鄭九萬知道,光憑背扛肩挑走山路,後九降村脫貧致富永遠是夢想。他不會忘記,由於無法及時運出山,加上雨水多,村民劉良材種的1畝優質西瓜,幾乎全部爛在了地裏,為此劉良材抱著爛了的西瓜,哭得很傷心。

  修路缺的還是錢。鄭九萬一方面動員村裏自力更生,一方面又主動跑部門,爭取上級支持。2002年初,終於等到了永嘉縣通鄉公路聯網公路開建的大好時機,他&&捐資。沒有大型機械,沒有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硬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四五米寬的機耕路。為了把路修好,鄭九萬還專門把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召回來,全家一齊上了工地。見村支書一家這樣撲心撲肝,村民們都爭先恐後幹起來。其間,鄭九萬的腰椎間盤突出老毛病發作了,但他瞞著家人,貼著膏藥又上陣了。

  2003年冬,一條長約2.45公里,寬4.5米的通村機耕路,終於修到了山下,這也是小山村有史以來最喜慶的日子,而此時的鄭九萬卻去了醫院,腰病讓他幾乎寸步難行。村委會主任劉建鵬心痛地説,為了這條路,鄭支書命都不要了。

  路修通了,鄭九萬又在思考經濟發展問題了:“種什麼,怎麼賣?”高山紅柿是鄭九萬5年前引進的第一個項目,個大味甜很受市場歡迎。但起初,村民不懂行,怕風險。鄭九萬自己先試種,並反復做村民工作。村民徐玉釵不肯種,鄭九萬幾次上門勸她試種,而且作出承諾:“如果種虧了,我賠你。”就這樣,徐玉釵半信半疑種了5株,結果去年有一株結了150公斤果子,賣了個好價鈿。不少村民去年靠此項就增收了2000多元,他們説種地瓜只值百把塊錢呢,可惜種少了,今年再增加,如今全村的高山紅柿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0畝。

  紅柿種植一炮打響後,接下來的烏牛早茶、三黃雞、高山青椒等特色農業紛紛上馬,不用費太多的口舌,村民們紛紛效倣了。

  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後九降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2532元,比上一年增加了329元。

  隨著通村公路的一天天變樣,村“兩委”幹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心情變得更加迫切,建設高山蔬菜、水果、養殖業基地的熱情也在不斷升溫。

  鄭九萬的故事,感動了整個浙江——

  “他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鄭九萬病倒後,村民們一天內自發籌集7萬元手術費的故事,經媒體報道,迅速感動了溫州,激起了全社會的愛心。

  第一位來到溫州二院送上了1萬元捐款的熱心男子,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只是留下一句話,自己出生在山坑鄉,打聽過鄭九萬的為人,覺得他了不起。

  永嘉縣審計局局長王國林是第一家代表單位給鄭九萬捐款的,他留下3000多元後,找到醫護人員,請求一定想辦法治好他的病。王國林沒少和鄭九萬打交道,因為後九降村是縣審計局的對口扶貧單位。“他話不多,辦事卻非常頂真,經常來找我幫助牽線搭橋解決修路資金、灌溉工程等村裏的事情,但他從沒有讓我辦過一件私事。”

  負責治療鄭九萬的溫州二院腦外科主任孫軍,不僅自掏腰包為鄭九萬墊付了8000多元手術費用,而且還發動科室全體黨員為鄭九萬捐款。孫軍説,當了解到守候在手術室外的大都是與鄭九萬非親非故的村民時,他被深深地感動了。

  關愛村支書的熱潮迅速席捲甌江兩岸,溫州市委書記王建滿、市長劉奇等領導及永嘉縣領導分別來到醫院看望鄭九萬,市裏、縣裏下發了向鄭九萬學習的決定,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向鄭九萬學習活動作為先進性教育的重要內容。

  鄭九萬的病情牽動了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心,他在批示中高度評價鄭九萬的事跡,指出:“老百姓在幹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幹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鄭九萬同志的先進事跡正是這句話的生動寫照。他以共産黨員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對他的尊重和關愛,他是當前正在深入開展的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值得黨員和群眾學習的好典型。”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下發了開展向鄭九萬同志學習的通知。

  去年12月9日,康復出院的鄭九萬回到後九降村,那一天,全村人像過年一樣放起了鞭炮。更出乎鄭九萬意料的是,習近平在收到鄭九萬的感謝信後,親自給他寫了回信。信中寫道:“得知你已康復出院,我十分高興。你在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私奉獻,為民服務,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對你的尊重和關愛。希望你安心養病,身體痊癒後繼續帶領全村幹部群眾,艱苦奮鬥,加快發展,早日把後九降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松球動情地説:“省委書記牽掛一個村的支部書記,就是對我們所有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關愛。”

  永嘉縣委授予鄭九萬縣級優秀共産黨員、標兵黨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今年1月15日,鄭九萬當選2005年度浙江農村十大新聞人物;溫州市委日前又授予鄭九萬優秀共産黨員和優秀村支部書記稱號。

  就在記者採訪的日子裏,省委副書記喬傳秀專程趕到後九降村,代表省委和省委書記習近平,看望並慰問病後初愈的鄭九萬。她説,鄭九萬多年來用自己的真心換取了百姓對黨組織的支持,要在基層黨組織中廣泛開展學習鄭九萬活動,不斷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紮實推進欠發達地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榮譽面前,他滿腦子想的還是村裏的事——

  “要讓後九降村真正變個樣”

  接踵而至的榮譽並沒有讓鄭九萬亂了方寸,他對自己還是不滿意。

  記者在那個山村的雪夜與鄭九萬交談時有下面一段對話:

  “如果你給自己幹了15年的村支書崗位打個分,你會給出多少分?”

  (沉默很長時間)“50分”。

  “為什麼?”

  “我覺得我幹得還不夠好,村民還不富裕,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工作還沒有做到位,與發展較快的村相比差距還很大,我想讓村民富得再快一點……”

  村委會主任劉建鵬在一旁插話説,鄭書記的工作至少應該打85分,精神應該得100分。這些年,他為村裏的發展傾注了全部心血。

  “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共産黨員應該做的事情,黨和政府卻給了我這麼大的榮譽和這麼多的關心,村民們這麼相信我,我一定要好好幹下去。”鄭九萬激動地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爭取把機耕路澆上水泥路面,擴建高山紅柿和青椒基地,整治村裏環境,要讓後九降村真正變個樣。”

  這幾天,後九降村變得越來越有人氣,鎮裏自來水站的人員來幫忙改水管了;溫州二院的醫生來為結對幫扶的後九降村村民免費體檢了;縣農業局派出幹部駐村當“農技軍師”了;規劃部門的同志前來幫助設計村莊整治方案了;溫州海螺集團到村裏舉辦首期雨傘加工技術培訓班了,等村民技術熟練後,海螺集團將在村裏設立加工點,讓村民們賺點加工錢……

  採訪結束時,鄭九萬執意要把記者送到村口的苦楝樹下。在這棵已有180多年樹齡的古樹下,一條越來越平整的公路正穿山越嶺,蜿蜒向山外延伸。我們相信,後九降村的父老鄉親一定會在鄭九萬的帶領下,沿著這條康莊大道走向富裕美好的明天。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