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用生命兌現諾言的村支書李鴻海 > 正文

生命在奉獻中延伸
——----記全國勞動模範優秀共産黨員李鴻海
央視國際 (2006年02月13日 10:17)

  在兩坂村,無論農家小院,村頭巷尾,還是田間地頭,説起鴻海,村民們總象葡萄園裏的葡萄一樣,給你嘟嚕出一串一串。老百姓的話實實在在,老百姓的話生動形象,老百姓的話語重心長。就讓我們用兩坂村老百姓對李鴻海同志的評價,結識這位黨的優秀基層幹部。

  

堅 實 的 足 跡

  兩坂村的老百姓説:“鴻海姓黨,村就是他的家。幾十年來,為了兩坂他可是操碎了心!"讓兩坂人民走上富裕路,是鴻海一生的信念和追求。

  兩坂,是翼城縣城東隆化垣上一個小山莊,全村315戶,1130口人,1850畝土地,分佈在五平方公里的12條溝、13道樑上,那真是溝壑縱橫,土地脊薄,十年九旱,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村裏曾流傳過這樣幾句順口溜:耕地山梁挂,吃水山溝爬,行路山涯驚,有女山外嫁。

  這裡是翼城的一個文化名村,歷史上曾出過不少文人,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是翼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七勇士浴血奮戰、英勇就義的事跡流芳千古,激勵著全縣人民。

  1950年李鴻海就出生在這個小山村裏,從小吃盡了苦頭的他,目睹了父輩們生活的艱辛,沐浴著兩坂村古老文明的雨露,繼承了革命先烈的遺志,立志要讓兩坂村變個樣,讓兩坂老百姓富起來。他16歲初中畢業,23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村保管員、生産隊長,一直到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一幹就是30多年。70年代,他擔任生産隊長期間,帶領村民種大麻,種芝麻,年底,其它隊每個工分8分——4毛錢,他領的隊分到1塊錢,名列全縣、全市榜首;80年代,建起全縣、全市村級第一座教學大樓;看著村民沒有活幹,他思謀著組建車隊,划算買6輛大卡車、3輛拖拉機,需要16萬元錢。群眾議論開了:蓋教學樓的錢還沒還清,哪兒偷錢去!鴻海沒吭聲,進縣城、上臨汾。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們咋也沒有想到,嶄瓜溜新的大卡車、拖拉機停在自己村頭,自家門口。如今車隊已擁有汽車20輛,三、四輪近l00輛,年收入100余萬元。帶領村民開拓盤山路。為了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他還建起了全縣第一個電視村,建起了兩坂村舞臺……從辛辛苦苦幹一年,到頭還是個欠款戶,到1992年,全村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比十年前增長了十倍,兩坂村就成了全縣聞名的小康村,鴻海也被縣委命名為“功勳黨支部書記”。在帶領群眾掙脫貧困枷鎖的征途上,他灑下了一路路艱辛的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生 命 的 讚 歌

  兩坂的老百姓説:“鴻海是個鐵打的。要麼不説,説到就得做到。一個敢和死神賽跑的人,還有啥事能難得倒他!”

  黎明,斑斑點點的田野裏,走動著一個壯士的身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準是鴻海,一米八的身架、寬胸闊背、濃眉大眼,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架勢。

  近幾年,全縣轟轟烈烈的調産,拉開了序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推出了全縣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思路:“大棚進川、林果上山”。在全縣調産的強勁勢頭下,作為兩坂村的&&人鴻海坐不住了,看著還有三分之一的村民沒活幹,沒錢掙,他邊走邊思謀著,要致富光靠種糧食不行,農業産業結構不調整不行。種就要種值錢的,養就要養利大的。鴻海撩起雙腿風風火火往外跑,近到本縣種植、養殖專業大戶、鄰近縣、市,遠到西安、山東、河南、內蒙,肉狗、梅花鹿、大棗……他引回來的項目越來越多。

  長年操心勞累,東奔西忙,加上飲食很不規律,他時常覺的胃疼。一直認為是上了火的胃,真的“火”了,吞咽困難,一吃就吐。時常疼痛難忍,用木棍,桌角頂住,咋頂也止不住疼。眼看著體重230來斤、1.82米大身板的鴻海越來越消瘦,妻子一次次勸他:“去檢查檢查吧。”孩子們急了:“村裏的事那麼多,能幹完麼?離了你,地球就不轉了?我們陪你去,有病治,無病防嗎?”他總是説:“這兩天忙,以後再説吧。”胃疼、反食幾個月了,他意識到這很可能是死神在向他伸手。

  1999年11月6日,擔任了17年村黨支部書記的鴻海在第五屆村委班子換屆選舉中,又以最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只見他消瘦的臉上容光煥發,明亮的眼睛透出堅毅和執著,一口氣向村民許下6個諾言:不向群眾集資,建起古北線兩坂大橋;不給村民攤派,修好1公里油路;發展酸棗接大棗50萬株,建設全縣紅棗第一村;改造興建6處高灌;再蓋一棟教學樓;興建農貿市場,開辦每旬1、4、7集市。不知他大病纏身的村民群情激奮,陣陣喝彩。有誰知道,這是血與淚的交融,這是鴻海向死神的挑戰呀!

  信為人本,一諾千金。兩坂村的村民們都知道鴻海的稟性,有人説他是鐵,有人説他是鋼,只要認準的事,他拉弓就沒有回頭箭。6個承諾,少説也得百萬,錢在哪兒呢?病情一天天加重的鴻海如坐針氈,心急如焚。

  為了籌集資金,他東奔西走,上至省裏,下至縣上,到處“磕頭”,四處求援。很快,通村的大橋奠基動工了。

  他的心拴在建橋工地上,今天水泥斷頓了,明天石頭不夠了,質量行不行……村民們看著他明顯地瘦了。2000年2月初的一天,西北風還在做最後的掙扎,他突然覺得胃痛難忍,一頭栽倒在建橋工地冰冷的河水中。妻子看他像落湯雞一樣被村民們送回來,凍的直哆嗦,心疼的滿眼是淚。趕快給他擦洗,換衣服,還熬了一碗薑湯,喝完他又要去工地,妻子再也忍不住,哭開了,邊哭邊數叨:“村裏的事啥時候是個頭啊,村裏誰家也能離開你,我和娃們不能沒你呀!你要萬一有個好歹,我們娘們怎麼活呀!我求你了,你能去醫院看看麼!”

  看著妻子淚人一_樣,他心軟了,説:“咱明天去”。就這樣明日復明日,一拖就是小半年。7月1 8日,驕陽似火,他再也支持不住了,村民們把他送進了醫院。

  一檢查,晚期噴門癌。這個消息像晴天霹靂,村民們驚呆了!在兩坂人心裏好像天要坍塌了。

  住院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鴻海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噴門全切,胃切除3/4,食道切除1 5厘米,肝切除一葉,肋骨取了2根。躺在病床上,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像演電影一樣,展現在腦海裏。他想最多的還是為村民承諾的6件事:入黨當幹部幾十年來,頭一回給村民許願,一件還沒兌現,就先躺在這兒了,是共産黨員還是個吹話鬼?不!不能倒下!共産黨員要留政績,不能留罵名。想清楚了,他積極配合治療。第三天,他奇跡般起床下地了。人才有一點精神,他一會説棗,一會是高灌,一會是大橋工地快沒料了,“早點出院,省幾個錢買水泥吧。”妻子又急又氣,看著多少年來,不顧家,不管家,現在已經是黃泉路上邁出半條腿的人了,放不下的還是村裏的事。多年的委屈,像一下子都要崩發了,妻子捂著嘴哭著走出病房,説她當時真想找個地方大哭一場。他兒子學過醫,知道傷口萬一化膿,癒合不好,病灶轉移,將失去含辛茹苦扶養他成人的父親,淚往肚裏咽,強笑著説:“爸,村裏事叔叔他們關照的好著哩,再有一個星期就拆線了,拆了線咱馬上就回。"醫生不批,兒子不肯,妻子哭、勸。沒有動搖他離開這個人世前,給村民兌現承諾的決心。7月24日,手術後的第6天,才6天呀,他出院了。車到橋頭,他站在工地上,心才覺得踏實了。

  66歲的老人李成望,關切地把他拉在身邊,掀起衣服,看著他前胸多半圈沒拆線的傷口,心疼地哭了,邊哭邊數説他:“鴻海啊,刀口線還沒拆,你就出院了,你不要命啦。”他説:“咱娃是醫生,在家裏也能拆,我急著回來,是要把手上村裏的事辦完呀!。”

  進村,他沒有回家,急著去紅棗協會會長李成彪家,了解酸棗接大棗的情況。看著鐵塔似的鴻海只剩百十來斤,得癌症,還牽掛著村裏事,村民們都心疼的悄悄落淚了。東家送來幾個雞蛋,西家送來一碗紅棗。村民越關愛他,給村民兌現承諾的決心越強烈。

  他照了一張放大的遺像,激勵自己和生命爭時間、搶速度。他把遺像擺在桌子上,衝著遺像説:“你提醒我吧,生命進入倒計時了。”一個共産黨員的黨性、良心,催促著他做最後的衝刺。村民調産再動員大會上,他暢開心扉,真誠地説:“我得的是噴門癌,我的時間不多了,活一天就要幹一天,給鄉親們承諾的六件事一定辦完,辦不完,我死不暝目!"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心聲。這是一個共産黨員的誓言。一言九鼎,8月3日,手術後的第15天,他帶領80多名村民外出參觀,踏上和生命賽跑的征程。

  

生 命 在 這 裏 延 伸

  兩坂的老百姓説:“鴻海不懂人情。看似無情卻有情,他心裏裝的始終是兩坂人。"他的生命在奉獻中延伸。

  在生命的倒計時裏衝刺,別有一番緊迫感。托著病體,每頓只能喝稀糊糊的他,還象往常一樣,吃一頓,忘一頓,廢寢忘食,沒有作息時間表,所有這些讓常人不可思議。大橋工地資金告急!教學摟原料短缺!大棚上山、,紅棗蓋堰、葡萄滿園、鹿滿庭院,建高灌、興市場……這一項項陸續鋪開,苗木、資金、技術、調地、群眾各種各樣的思想工作都告急!為此,他晝夜奔波。

  2001年春寒,但“調産熱”卻熱透了兩坂。3月19日,他帶著村幹部和紅棗協會的人外出參觀。歸來,已是伸手不見五指。他作夢也沒想到,在這萬物復蘇,孕育生命的春天,帶給他的卻是撕心裂肺的打擊,早上還好端端的小兒子,出外打工出了車禍。等他趕到醫院,小兒子已經閉上了眼睛。妻子、孩子們的哭聲,淒涼、悲慘,他癱在門前的石墩上。三歲的孫女跑出來,偎在懷裏哭著、喊著:“爺爺,爸爸不起來,快叫他呀!”老年喪子之悲,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老少相擁,悲痛欲絕。

  看著病魔纏身的鴻海,看著他懷裏摟著的三歲孫女,鄉親們的心也碎了!老天爺呀!你怎麼讓好人遭這麼大的磨難呀!”有人説:“這下鴻海可真要倒下了” 。

  兒子墳前,鴻海泣不成聲:兒啊!爸爸劉不起你,打小顧不上管你,你讓給你找工作,爸爸沒有滿足你。兒啊,你等著,爸爸給村民承諾的事辦完,就去好好陪你啊!

  這是一個父孝的懺悔嗎?不!這是一個共産黨員崇高理想和信念的閃光!

  未盡的事業,支撐著他繼續揚起生活的風帆。

  辦完兒子喪事,第二天晚上,夜空深沉,遼遠,他踏著夜色向村委會走去,村委會正召開調整産業結構會議。門一開,幾乎異口同聲:“唉呀!你咋來了。”他扭曲著笑容説:“我咋不能來?”

  看著兩個眼睛深深陷下去的鴻海,在場的人都落淚了,大家關心的問開啦:“你身體行嗎?”“你吃飯了嗎?”“你吃藥了嗎?”“明天不要去曲沃參觀了,你歇歇,咱過幾天再去吧……”

  這是魚與水的和諧,這是心與心的連接。

  面對大家的關心,鴻海堅定地説:“就按咱原來定的,明天去吧。”散會後,原紅棗協會會長李博鴻私下和他説:“孩子剛出事,你的心裏咋能撇開他呀!”鴻海含著眼淚説:“孩子連心呀,”“人死不能復生,莊稼一誤就是一年呀!”

  時光變得越來越吝嗇,鴻海時時提醒自己抓緊、抓緊、再抓緊。多少天來,他帶領村民早輾晨露,夜伴星斗,去華西、到大寨,進省城、去臨汾,更新觀念,吸取真經,找資金,求援助……

  2002年新犁破土,百草生芽的季節,為了找資金,辦理有關手續,鴻海五天連去三次太原,晚上坐車,白天辦事。第三次去太原的那天拂曉,火車呼嘯著進了太原站,他卻睡的那樣香甜。他太累了。乘務員將他叫醒,妻子才給他做的新鞋被人穿走了,給他留下了一雙不合腳的爛鞋,出站臺差點摔一跤。就這雙爛鞋,他竟從太原穿回來。採訪時,我問他:“咋不在太原買一雙。”他笑笑説:“沒顧上。”多輕鬆的一句話呀,它包含著鴻海為了村富民強,經受得多少奔波與勞累、艱苦與辛酸。別人有病,往家走,他只要胃疼、難受,就往外跑,他説:“一忙就忘了。”他喝點糊糊、湯麵還常被噎住。他睡眠質量很差,只能靠著瞇瞪,一平躺,喝的那點糊糊就流出來了。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成天過溝爬坡,忙碌在調産第一線,不是在棗園傳授管理技術,就是在葡萄園裏指導病蟲防治。當120畝紅提葡萄大面積發生病蟲害時,他真的要急瘋了,費了許多週折,從曲沃把葡萄專家請到兩坂,陪著一家一戶的過,直到病蟲害消滅。興建6處高灌的那些日子裏,他整天忙碌在工地上,連保命的糊糊有時候也顧不上按時喝了,急的村民們都催促他:“趕快回家吃飯去”。幹起工作不要命的他,被癌症病魔折磨的一個眼睛失明了。2003年酷暑,在兩坂至孫家腰村油路鋪設工地上,天不亮就忙碌在這兒的鴻海,只覺眼前一黑,又一次暈倒在工地上,村民們將他送進醫院,一檢查低壓140,高壓220 ,醫生症斷為:高血壓動脈硬化、多發性腦梗塞,隨時都有生 命危險。他昏迷了三天三夜。縣委縣政府領導聽説後,將他接進縣醫院,從北京請來專家為他診治.從昏迷中醒來,三天沒過,堅持回家。我去看他,跟他説:“縣上出錢給你看病,治好再回來,你急啥!”他説:“咱有病,怎麼能化政府的錢呢?不能那樣做。”就這樣,他邊輸液、邊拖著半身不遂的身子顛簸在村前山後的工地上。去年秋上,癌症病灶轉移,腋下淋巴腫大,去侯馬作化療。第一次做完化療,他沒有回家,直接去臨汾,第二次做完化療,又沒回家,直接上省城,為村裏辦實事尋找資金去了。去醫院復查病情他問的最多的是“我還有多少日子?”他盤算著,最大限度地釋放著他生命的能量。

  鴻海以拳拳愛民心,殷殷愛民情,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以到生命極限仍然忘我拼搏奉獻的精神,感染、帶動著幹部群眾。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是公眾的財産,他就是群眾的領袖。黨員、幹部跟上來了,村民緊追不捨地也跟上來了。

  這是一個飛旋的世界

  ——短短幾年,為村民補貼21500元,發展酸棗接大棗

  90萬株,年增加村民收入百萬元以上。

  ——2001年4月,村集貿市場投入運行,結束了村民外出趕集的歷史。

  ——2001年上半年,6處高灌竣工,擴大水澆地500畝。

  ——2002年金秋,兩個月投資15萬元興建的第二棟教學樓落成投入使用。

  ——2002年十六大召開前夕,投資56萬元,長100米,高14米,寬30米的兩坂大橋,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的支持下,建成通車,兩坂人笑的合不攏嘴。途經大橋的澆底人,知道李書記患大病後,為百姓辦的這件好事,個個伸出大拇指:李書記,行!

  ——3公里沙石路和3公里油路從腳下向前延伸,比原計劃多修了5倍……

  鴻海以堅強的毅力,拼搏在生命的倒計時裏,給村民承諾的六件實事,鐵板上訂釘件件兌現。給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人 格 的 升 華

  兩坂村老百姓説:“鴻海是咱兩坂村不能少的人,從不幹兩坂村不能幹的事。”他以身垂范,博得村民的愛戴和支持。

  李鴻海家門口,有一棵誰都説不上樹齡的古槐,任憑歲月變遷,依舊長盛不衰。它聽到了李鴻海向群眾許下的諾言,也目睹了李鴻海一件接一件為群眾辦的實事。曾幾何時,有人説李鴻海富得流油,也有人説李鴻海窮得要命,但是,是富是窮,是清是貧,老古槐最有發言權。

  走進李鴻海的庭院,幾間破舊的北房,年久失修,衰微破敗,與大多數村民的新房相比,恐怕要差好幾十年。屋內幾件老古董,是父親留下的紀念,惟獨14英寸彩電顯得十分耀眼,那是兒子孝順父母的一份情愛。妻子姚靈英忠厚實在,她説:“我跟他多少年了,他愛家,不管家,回家不治家。”1997年,兒子要買小四輪拖拉機,妻子把家裏的1.2萬元存款拿出來,還沒等給兒子,李鴻海接過來,給鋪油路的工人發工資了。沒辦法,兒子在姑姑家借了8000元。2000年秋,李鴻海去曲沃太子灘參觀,自己掏50元買回8斤多紅提葡萄,他手裏提著,兜裏揣著,滿街滿巷串。東家品,西家嘗,動員大家種紅提葡萄。群眾的勁鼓起來了,他竟把家裏的三畝良田,讓出去給人家發財,還對妻子説啥:“你不懂技術。”妻子苦笑不得。他忙集體的事,還把妻子搭配上。建橋那會兒,晚上回來,躺在床上就動不了啦,一次建橋工地石料斷頓,他對妻子説:“大橋沒石頭了,去借200元錢。”妻子説:“我活了半輩子,從沒借過人錢,難啊!”看著他病的樣子,只好硬著頭皮去求人。李鴻海拿上妻子給他借的錢,買了6車石頭,天亮前送到工地。

  李鴻海不為自己,為富民。村民靳有德這樣評價他:“不抽煙,不喝酒,吃飯穿衣不講究。”他妻子説:“鴻海一輩子沒有穿過一雙皮鞋。”村幹部們説:“跟著鴻海幹70%是吃虧,30%是榮譽。80年代以來,村幹部都沒領過工資。”不論帶領村民參觀,還是外出找資金,他總是拖著病體,晚上趕路,車上睡覺,白天辦事。鴻海説:“一個房間百十塊錢,就夠咱買三車石頭了。”外甥女從臨汾來看他悄悄把給他保養身子的500元錢留在村裏嬸嬸家,消息傳到他耳朵裏,硬要過來,一轉手為村民定葡萄苗去了。省委組織部領導去看他,留下500元錢讓他看病,錢給了妻子,第二天教學樓缺鋼筋,李鴻海對妻子説:“那1000塊錢我用了吧。”他妹妹説:“那啥錢你也用。”開明的妻子笑著説:“快拿上,要不他睡不著覺。”

  心裏無我的人,群眾心裏才有他。李鴻海一早開門,石墩上經常不是放幾個雞蛋,就是放一把紅棗。

  李鴻海不為親人為外人。李鴻海姐弟七人,修大橋取土,佔用了一個村民耕地,他把妹妹家的地補給人家;別人欠電費,影響高灌上水、村民照明,從妹妹家拿2000元錢交上。誰敢相信,至今李鴻海辦兩坂公益事業尚欠兄妹6萬多元。

  李鴻海不為今天為明天。李鴻海還是出了名的摳門。縣鄉下鄉幹部用餐,都是吃碗麵條,從不招待煙酒。他説:“這都是群眾的血汗錢,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給黨和群眾咋交代。”聽説村上搞工程,有人送紅包,李鴻海婉言謝絕,他説:“收了你的紅包,堵住了我的嘴,明天質量萬一齣問題,我豈不成了歷史的罪人!”

  

合 力 的 源 泉

  村民説:“鴻海最會用人,為了兩坂村的發展,他調動起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要把‘窮’趕跑,把‘富’引來,鴻海深知:眾人是‘聖人’。他任黨支部書記,又當選為村長,有一段時間,一些班子成員覺得氣不順,有的給他臉色看,有的使小性子,鴻海有他的主張:“當領導幹部,不能報復,越報復,大夥越厭惡,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人和大自然還要和睦相處呢,不要説人與人了。”每逢重大節日,或有閒空,總要登門一一拜訪;每逢外出參觀,總要邀請大家一起去;每逢重大決策,總要先通氣。工作上壓擔子、給任務。副書記李社曾任過4年村委會主任,因一次鎮上工作檢查受了批評,撂了挑子。鴻海真誠地説:“你幹過村委主任,比我有經驗,支部日常工作你負責。”生活上體貼關心,家庭致富,鼎力支持。棗芽、棗苗回來了,趕快送去,技術員請來了,領著去他家指導。時常坐在一起談心,越談心越近,越談心裏越亮堂。班子成員説: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鴻海對咱以誠相待,咱要不鉚勁,有啥臉見人。

  鴻海的誠心,換來了老幹部的真心,一個個把心貼到了村裏的調産上。退休校長李博鴻有知識、有素質、有能力、德高望重,他讓老人挑起了紅棗協會的擔子。為了興棗業,老人&&嫁接紅棗600株,專供村民品嘗,組織老幹部編印《紅棗高産管理》小冊子發給村民。老人去世,李鴻海拖著病重的身子,主持召開隆重的追悼會。緬懷功臣,追憶功績。退休幹部李成彬、村民李成文,有知識、懂法律、能説會道,鴻海先後讓他們擔任村調解主任,每年處理大小糾紛數百起。青年王維國、李娥,愛集體、致富有門道,人勤快,先後把他們推上村團委書記、婦聯主任的崗位……在兩坂這個小天地裏,人盡其才,都有了用武之地。

  鴻海的執著引來了一批縣內外的能人。去曲沃參觀,經人介紹認識了翼城老鄉曲沃縣高級農藝師、縣農委主任、研究紅提葡萄的專家劉文。他先後5次登門拜訪,開始劉文只是應付,長談中當劉文知道鴻海是個動過大手術的人,被他堅持為民謀事、幹事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拉著他的手激動的説:“李書記,請諸葛也只是三顧茅廬,不説了,我跟你去,幫你建成紅提葡萄村。”兩年多時間,劉文帶著曲沃縣的技術員,先後到兩坂村指導、傳經、解難20多次,還幫村裏調回紅提葡萄苗4萬餘株,從河北省讚黃縣調回優質讚黃棗芽20萬個。包銷了120畝地的紅提葡萄。《山西農民報》聽説他的事跡後,把科技大篷車開進兩坂村,先後送去20多位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為村民傳授真經、釋疑解難。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聽説他的事跡後,給他鼓勵,為他興村富民傳經送寶。現在,一批縣內外的領導、技術人員和離退休幹部,成了鴻海的參謀和堅強後盾。

  他熱心為上門的群眾服務,盡心為無門的群眾服務,真心誠意地為反對過他的群眾服務,先後吸引、籌集資金數百萬元,幫助村民找回貸款數百萬元,他成了村民的主心骨。他還遠到汾西、安澤等縣,近到本縣周邊鄉鎮、村,為村民傳授紅棗嫁接技術,贈送棗芽、紅提葡萄等優種,他不僅為本村辦實事,他還把辦實事的觸角伸到周邊村。身患腦血栓,癌細胞轉移,他全然不顧。輸瓶液體烤烤電,離開醫院就奔忙在工作崗位上,和病魔抗爭,和生命爭時間、搶速度,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也為兩坂村、周邊村爭得了發展機遇。

  這是一個飛旋的世界,他又幫助村民:

  ——建設高山大棚30個,發展梅花鹿200多頭,發展紅提葡萄120畝,年增加村民收入50萬元;造林1080畝,荒山宜林地造林1500畝,間作冬棗5萬株,形成立體種植,調整農業産業結構、退耕還林,又走在了全縣的最前頭。

  ——投資10萬元,建成4座紅棗儲藏氣調冷庫,使紅棗增值2倍以上。

  ——投資5萬元,建起村衛生所,使村民小病不出村。

  ——投資12萬元,建起村辦公樓,村民有了政治文化活動中心。

  ——投資30萬元,為學校又建成辦公樓、食宿樓,優化教學環境。

  他不僅給本村村民辦實事,還給外村村民辦實事:先後為鄰近的王七村架橋一座,為孫家腰、棗園、史伯等村鋪油路8公里。為兩坂所在地隆化鎮的40多個村,送去棗芽50萬個,為本縣和鄰近縣市一些村村民,傳授酸棗接大棗技術,送去棗芽。2003年春上,鴻海長途跋涉,到大寧縣黃河岸邊,最邊遠、最貧窮的太谷鄉,傳授酸棗接大棗技術,送去棗芽2萬株。大寧縣幹部群眾看著忙碌了一天的鴻海,吃點流食常常咽住,被他戰病魔、幫貧扶困、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震撼了。這就是中國的農民,這就是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就是他們支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

  站在兩坂村山頭上一眼望去,“東山大棗西山棚,紅提葡萄挂園中,特種養殖鹿成群,農貿市場添新景,高山引水繞梁行,架橋修路飛彩虹”的壯麗畫卷令人振奮。進村瞧瞧,村民們住新房、開新車、騎摩托、用電話、看閉路電視……到2004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3200元,比全縣人均水平超出850元。小康村又上了新檔次,鴻海也被樹為省“精神文明優秀公民”、省“優秀黨員”、“全國勞動模範”。

  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開始了,李鴻海説:“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就是要為人民辦事實,辦好事,多辦事,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就是要繼續當好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鴻海不斷更新自己的奮鬥目標,帶領村民向寬裕型小康村邁進,今年舂節前後,他拖著病體和支部村委一班人,又規劃出了近期要辦的5件事:一是繼續擴大經濟林,再發展酸棗接大棗50萬株,擴大甘蔗、栽植石榴等稀有品種,群眾説:“要發展,要致富,就是要走鴻海説的稀、特、優的路子”。二是建設紅棗生態旅遊區,村幹部議論説:咱20多個品種、90萬株棗林,是全縣紅棗第一村,又是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春天綠茵茵,秋天紅彤彤,讓更多的人來這裡觀光旅遊,這可是個大好事。三是改建省道古北線兩坂村段1公里路面,消除污染和不安全因素。四是鋪設溝北村至兩坂村東三公里油路。五是再為鄰近史伯上、下樑村建一座橋。村民們都説:“鴻海啊,你千萬保重身子,咱兩離不開你呀!”

  當關切的問他:“你身體行麼?”鴻海笑笑,非常樂觀,又十分真摯的説:“為群眾多辦一件實事,我就多活一年,活一天,就要辦一天,要一直辦下去!”

  生命是一筆有限的資産,鴻海精打細算,將它支付給了一項項人民未盡的事業。如今在兩坂村,後山七勇士紀念碑亭、村前“翼城縣紅棗第一村”紀念碑亭、橋頭建橋功臣紀念碑亭傲然屹立。它是兩坂精神的結晶,它是歷史的見證,雖然無語,卻晝夜傳頌著逝去的抗日英烈獻身人民的佳話,傳頌著活著的楷模、優秀共産黨員李鴻海忘我奉獻的動人事跡。

  

尾 聲

  在採訪和宣傳李鴻海同志的日子裏,我的思想和心靈同時得到了凈化和洗禮。聯想起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名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想,這不正是李鴻海同志崇高精神的真實寫照嗎!李鴻海同志無私無畏,執政為民,他是一隻春蠶,吃的是廉價的桑葉,吐的是真絲,留給他人的是雪白的繭!他是一支蠟炬,燃燒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別人!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忠實實踐“三個代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他的生命之花常開,生命之樹常青,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偉大精神氣貫長虹!(翼城縣委通訊組 魏秀萍)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