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華西村致富的&&人——吳仁寶 > 正文

吳仁寶,“常青樹”奧秘何在

央視國際 (2006年01月12日 23:40)

  揚子晚報7月20日電:吳仁寶是大名鼎鼎的新聞人物。從華西村村支書到縣委書記,又從縣委書記回到村支書的崗位,吳仁寶並非一帆風順,但他在華西這片土地上不斷創造著自己人生的一個又一個輝煌。吳仁寶成為“常青樹”的奧秘是什麼?去年8月,省委書記李源潮在考察華西時指出:華西村的成功,關鍵就在於抓住了改革開放的大機遇,有一個立黨為公、真心為民,思想解放、與時俱進的&&人。與時俱進,貫穿了吳仁寶幾十年的奮鬥歷程,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經驗之一。  

  與時俱進,需要敢於突破舊思維模式、舊體制束縛,審時度勢善抓機遇的勇氣。早在上世紀60年代,吳仁寶就在實踐中總結出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的經驗,冒著風險創辦了小磨坊和小五金廠,為華西村以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和資金;改革開放後,吳仁寶更是抓住機遇,大膽調整産業結構,認準了鄉村工業化的新路子,展開了華西村第二輪艱苦創業,在短短20年時間裏,華西的産值從1億元飛躍到260億。  

  與時俱進,需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創新發展的智慧。吳仁寶説“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只要堅持實事求是,就能大難化小難,小難變不難。”在華西村4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讓人們驚嘆的“妙手”:上世紀80年代,全國農村都搞分田到戶。吳仁寶沒有跟風走,他把中央精神同華西村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堅持走發展做大集體經濟的道路;上世紀90年代,全國掀起了鄉鎮企業改制的浪潮,華西村也沒有簡單一轉了之,相反提出了“一村兩制”的新嘗試,村民既可以進集體企業,也可以從事個體經營。正是因為在發展中有獨特的理念、創新的思路,吳仁寶找到了一條符合村情民情、實現共同富裕的好路子。  

  與時俱進,還體現在吳仁寶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不計個人榮辱得失的境界。“家有黃金數噸,一天只能吃三餐;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這是吳仁寶的一句名言。幾十年風雲變幻,吳仁寶卻始終能夠得到華西群眾的信任、支持,華西村的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能夠順利推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吳仁寶始終把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決策的基礎,自己行得端、坐得正。上世紀80年代華西村第二輪創業時,吳仁寶提出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口號;華西越來越富了,吳仁寶卻又提出了“有福民享,有難官當”的新口號。他説,老口號還不能充分體現出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古往今來,多少人能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共産黨員就要比群眾多吃苦,多奉獻。  

  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是共産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一個共産黨員能否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贏得群眾認可和擁護的決定性因素。吳仁寶40多年來在華西村的實踐,為所有的黨員幹部上了生動的一課。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