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3歲馮其庸自述:“玄奘從此山口東歸故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1日 16:22 來源:

  新京報8月11日消息:

  本報訊(記者周文翰)由學者馮其庸擔任總顧問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團將於8月12日出發,前往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回國時經過的古道———“明鐵蓋達坂山口”,在那裏立一座高1.4米的石碑,紀念玄奘的偉大功績。

  據悉,本次考察活動是迄今為止世界首次以集體的方式、大規模對“玄奘西行取經之路”進行全面文化考察和追訪。參與策劃此次考察項目的籌委會秘書長曲向東介紹,“一般人只知道《西遊記》中的唐僧形象,卻不知這與歷史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次考察就是通過學術界、新聞媒體等的合作,恢復玄奘的真實歷史面貌,讓更多人體認他追求真理、傳播文化的偉大精神和文化意義。”紅學家馮其庸一直十分關注玄奘西行取經的經歷,他在1998年以76歲高齡親上帕米爾高原4700米的“明鐵蓋達坂山口”,並確證這是玄奘回國入境的山口古道。

  已經九次到新疆考察相關路線的他將隨考察團再赴新疆,到“明鐵蓋達坂山口”為玄奘立碑。馮其庸幽默地稱“我上高原最大的阻力不是我自己,而是別人總攔著我,不讓我上去”。他強調説“這次立碑不是紀念某一個人,更不是表揚我們的發現,而是紀念玄奘大師追求真理的精神,為了給後代留下追思的標記。我怕現在不標出來,以後就又沒有人知道了。”本報記者明日起將全程跟隨考察團進行採訪,報道考察活動的重大項目,展示沿途的歷史文化風貌。

  馮其庸自述:“玄奘從此山口東歸故國”

  83歲高齡的馮其庸將再登高原,在他證實玄奘回國的山口立碑以示紀念。

  馮其庸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用近20年的時間,先後九次到西部考察玄奘取經之路和絲綢之路,並於1998年8月發現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國時經過的古道———“明鐵蓋達坂山口”。

  他在自己的書房給記者講述了發現“玄奘從此山口東歸故國”的經過:我看過不少有關西域的專著,因為沒有身臨其境的調查,對於玄奘歸來的道路都含糊其詞。從文獻資料來分析,玄奘當年從印度歸來的道路,只有“明鐵蓋達坂山口”最有可能,所以我決定去實地觀察,弄清這一點。第一次路沒有走對,回來我又看了一回資料,1998年8月我第七次去新疆。

  上山是從一個小道“瓦罕通道”上去,一直走到海拔4700米的“明鐵蓋達坂山口”。明鐵蓋的“明”字,波斯語就是“一千”的意思,就是指這裡死了一千頭羊。傳説古代有個波斯商隊,趕著一千頭羊和駱駝,由這個通道出山。忽然遇到大雪嚴寒,商隊後來全部凍死在這山谷裏。現在的“明鐵蓋達坂山口”還有一個一堆石頭壘起來的波斯人古墓。

  關於一千頭羊的波斯商隊傳説,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裏有記述,經對照,證明當年“玄奘東歸故國”是從達摩悉鐵帝國(即今日阿富汗的瓦罕地區),經瓦罕通道,渡過紅其拉甫口岸西北方向的明鐵蓋達坂,沿山谷間的河道經公主堡到達塔什庫爾幹,再至喀什市的。

  考察計劃

  分兩步重走“玄奘路”


  圖為考察團提供的玄奘西行往返路線圖。其中紅色路線為考察團國內考察部分,其餘為明年國外考察部分。

  據悉,央視發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動“玄奘之路”分為國內和國外“兩步走”,沿著當年玄奘走過的路線,進行訪古、考察及文化采風活動,並與沿途地區和國家的相關部門展開文化交流活動,同時攝製電視文獻紀錄片《玄奘》。

  第一步,“玄奘之路”文化考察團在“明鐵蓋達坂山口”立碑之後,將於9月初正式啟動國內考察部分:從西安出發,主要對莫賀延磧(玉門關至新疆哈密地段,古稱流沙,圖①處)、淩山道(玄奘翻越天山的古驛道,今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處,圖②處)、歸國路(明鐵蓋達坂山口,中國和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處,圖③處)、樓蘭古道(樓蘭至敦煌地段,玄奘歸國之路,圖④處)等路段進行考察。考察期間將努力揭示唐玉門關是否已沉水底,樓蘭古道的真實走向,玄奘是如何翻越千年不化的天山冰川等一系列歷史疑團。

  第二步,明年,考察團還將沿著玄奘取經的路線到國外重點考察玄奘經過的重要古跡和城市,如詩人李白的故鄉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圖⑤處)、中亞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撒馬爾罕(烏茲別克斯坦)、玄奘作過詳盡記載的巴米揚大佛(阿富汗境內)、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印度,圖⑥處)等地。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