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公民道德宣傳日":道德建設提升民族之魂
央視國際 (2005年09月02日 10:58)
新華網北京9月17日電題:道德建設:提升民族之魂——寫在第二個“公民道德宣傳日”到來之際(上)
新華社記者李亞傑、田雨
家住大連市中山區長江路的劉彩雲大娘發脾氣了。
10歲的孫子往樓下“天女撒花”扔果皮。她告訴孫子,“我們家已經對居委會許下不亂扔垃圾的承諾,你這樣做壞
了咱家名聲,以後再也不準往樓下扔東西。”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圍繞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在繼承中創新,在鞏固中發展,在改進中提高,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進展。
“塑魂德為先”——加強領導 精心組織形成思想道德建設整體合力
説起被評上“五星文明戶”,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的王大爺高興得合不上嘴:“這可是最高的獎賞、最大的榮譽呀!”目前,廣安在聯片創建活動中已有17個鄉鎮的83個村建成文明示範村,其中80%以上農戶評上了“遵紀守法戶”“五好文明戶”等。
一年來,各地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把落實《綱要》列進黨委工作要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工作格局,推動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蓬勃開展——
上海抓住迎接2010年世博會召開的契機,引導市民通過努力實現“七建”目標,即到2010年把上海建成法治之城、健康之城、生態之城、禮儀之城、誠信之城、學習之城和友善之城。廣東省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事關地區形象、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事關黨群幹群關係的重要工作來抓,充分發揮教育、文化、科技、組織人事等黨政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作用,分工合作,優勢互補,齊抓共管。
千方百計樹信用,不信東風喚不回。鄭州市實施“六進”工程,即道德規範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村鎮,並在商貿流通系統開展了“道德規範進千店、誠信服務創名牌”活動。
重慶市提出創建“禮儀重慶、誠信重慶、知識重慶、魅力重慶”目標,將“四個重慶”思想內涵貫穿各項宣傳、教育活動中,使全市公民道德建設有了共同目標。
同時,各地各部門對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標準和已有的市民公約、社區公約以及職工、學生守則等進行修訂完善,把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結合起來。
北京市健全完善了《首都區縣創建考核評價體系》,起草了《首都誠信單位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制定了《2004年首都文明行業考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不斷提升首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程度。
化虛為實,化軟為硬。廣東把道德建設內容規範和具體要求融化到創建文明村戶、文明行業、文明單位的評選標準中,融化到農村股份合作制和企業管理之中,融化到城鎮各項社會管理制度和市民守則、鄉規民約和學生行為規範之中,充分發揮規章制度對人們道德行為的導向和制約作用。
“凡事而倡禮”——注重實踐 激發熱情推動道德教育與實踐相結合
2004年“母親節”。
48位來京務工人員“文明之星”的母親被北京市邀請參加“百星慈母遊京城”活動。來自全國14個省區市的英雄母親在“文明之星”兒女陪同下,集體參觀人民大會堂、瞻仰毛主席紀念堂等,這一活動深深感動來京務工人員群體,很多人表示要學習百星,好好工作,為家鄉和母親增光添彩。
點滴顯愛心,枝葉總關情。上海針對部分市民乘坐公交車、地鐵上下車無序的陋習,開展“交通文明零公里行動”,倡導“先下後上、有序乘車,先看後過、有序過路,先來後到、有序停車”。
崇明縣以建設“生態島”為目標,開展“清潔我們共同的家園”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等專項整治活動。浦東新區則利用先進、開放的國際化平臺,突出了“知識浦東”“文化浦東”“快樂浦東”三項工程。
各地各部門從群眾需要出發,從具體事情入手,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道德實踐活動,通過公益廣告、宣傳照片、文藝演出,在公共場所設立標牌等方式,廣泛宣傳《綱要》,大力倡導20字基本道德規範。
常州、泰州等地專門組織公民道德報告團、宣講團,在城鄉各地舉辦百場巡迴報告、宣講活動,幫助群眾深刻理解《綱要》內容。淮安市創建了一條道德規範、名人名言公益廣告宣傳街,交通部門把公益廣告印在公交車身上,印在長途客車坐椅布套上,或者運用車載電視反復播放,進行流動宣傳。同時還創作編寫了《公民道德組歌》,在電臺滾動播出,並製成光盤和磁帶,發送到各基層單位,通過組織學唱活動,把道德規範融入每個市民的頭腦。
武漢市武昌區組織文明分校、社區居委會和文明單位650多個教學點,把學習宣傳《綱要》納入教學計劃,分專題有重點地開展教育培訓,培訓率達50%以上。江岸區成立了全省第一個市禮儀學校,並依託全區400多所市民文明學校,在全市率先建立市民禮儀教育網絡,普及市民禮儀教育,開展社會公德素質教育。
“種智亦種德”——突出重點 豐富載體增強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
“讓社區少年給轄區內4位90多歲的老人集體過生日。”北京市陶然亭街道粉房社區13歲的夏穎穎今年暑假向居委會提出一個“道德金點子”。
建議獲准後,10位少年每人做了一道不同的菜,從家中端出集中在一桌,與老壽星們圍在一起。90歲的李德成説:“我從來沒有過像今天這麼熱鬧的生日,沒有品嘗過這麼多孩子做的美味飯菜,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最高興的是我們的娃娃懂得孝敬老人。”
陶然亭街道充分利用社區貼近家庭、聯絡學校的特殊位置,把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美德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緊密結合,將“忠、孝、誠、信、禮、儀、廉、恥”等千年古訓,與公民道德建設20字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作為青少年長期培養遵從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目前,“六德”教育逐漸滲入到社區青少年的心田,悄然影響著他們的言談舉止。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媽媽”劉煥榮的事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劉煥榮是江西省弋陽縣一個全身面積91%被嚴重燒傷、只有一個健康手指的殘疾人。一年多來,她以“網絡媽媽”的熱情和自己身殘志不殘的人生觀,成功感化、教育、幫助數十位沉迷于網絡的學生、社會青年解開心理障礙,遠離不良思想情緒和偏激行為。劉煥榮因此被人親切稱為“網絡媽媽”。
目前,“網絡媽媽”已逐漸成為我國一個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品牌和陣地。現在全國已有26個省份近800名網友加入“網絡媽媽”志願者行列,他們均以網絡為平臺,自覺利用多種交流方式,對迷戀上網的青少年進行“診斷和矯治”,讓他們遠離有害信息,為他們解開心理障礙。
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關心未成年人成長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中宣部、教育部適時制定《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公安部啟動清理整頓互聯網專項鬥爭,文化部打擊黑網吧集中行動持續不斷,廣電總局推出凈化熒屏舉措……
有德則安,循德則興。道德風尚的變化往往是一個社會興衰的晴雨錶,一個文明、舒適、溫馨的道德家園正由千萬萬普通中國人創造!(完)
責編:朱亞菲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