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導彈司令員楊業功 > 正文

[新華網]導彈司令員楊業功:以戰鬥者的姿態倒下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26日 10:55)

  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張瑾)7月8日下午三點左右,記者接到通知要在次日晚上6時15分之前趕往首都機場乘坐中國民航班機,連夜趕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某基地,此行的目的是採訪該基地原司令員、已故的楊業功少將的事跡。除此之外,記者對於此行更多的細節安排完全一無所知。

  楊業功,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就這樣,記者帶著茫然、帶著好奇、更帶著求解的迫切心情,踏上了近20年新聞生涯中首次的“神秘之旅”。

     初“識”楊業功

  記者的第一項採訪工作,是從閱讀《第二炮兵黨委關於開展向楊業功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開始的。

  第二炮兵黨委2005年4月1日做出的《決定》這樣描述楊業功: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同志,“1963年8月從湖北省應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作訓處長、旅長,基地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入伍40多年來,他牢記軍人的神聖職責和歷史使命,奮發向上,爭先創優,特別是走上基地領導工作崗位後,殫精竭慮,忘我工作,為部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和軍事鬥爭準備嘔心瀝血,拼搏進取,做出了突出成績。先後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積勞成疾病逝”。

  楊業功“一心一意想打贏、謀打贏,參與籌建了我軍第一個新型導彈旅,組織發射了第一枚新型導彈,先後參加了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和國慶50週年天安門大閱兵。特別是擔任某基地司令員期間,他和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精心組織,部隊力量建設、戰場建設、軍事訓練、人才培養和裝備配套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部隊戰鬥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對導彈部隊事業執著追求,工作紮實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隊檢查指導,每個新建陣地都是親自勘察、選點,所有點位都熟記於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間仍然牽掛部隊建設,直到生命最後一息。他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生活簡樸,清正廉潔,秉公用權,不謀私利,在官兵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

  隨後,在短短5天的採訪時間裏,在與基地機關和基層官兵短暫而深入的交流中,楊業功司令員為鍛造共和國“拳頭”部隊做出突出貢獻的生動形象,從無到有、由淺及深,一點點、一步步不斷在記者的腦海中活躍起來,在不斷昇華……

  發射絕不能靠“估計”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某大國為首的北約悍然用導彈襲擊我駐南斯拉伕使館,舉國為之震驚,很多愛國民眾和學生發自肺腑地吶喊:我們也有導彈!我們的導彈在哪?

  作為軍人的楊業功有著同樣的民族情感,也更加感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

  就在這一年的6月,楊業功走上基地司令員崗位。他在第一次黨委會上就鄭重提出:祖國和人民對我們二炮部隊寄予厚望。作為中央軍委一支處在軍事鬥爭準備的“拳頭”部隊,務必樹立“真抓實備的觀念”,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臨戰的姿態、倒計時的方法,把各項準備抓緊、抓實、抓好。

  在2001年的一次合成演練任務中,該基地某營一個發射單元正在實施第二波次打擊操作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臨時進行射向轉換。

  這時楊司令員來到陣地隨口問了該營一名新定崗的排長:“臨時轉換射向需增加多長時間?”那位排長脫口答道:“大概X分鐘。”聽罷,司令員非常生氣地質問道:“這是演習不是演戲,怎麼可以用大概、模糊的話來回答問題呢?”隨後,楊司令員又對那位排長諄諄教誨:“你是剛到部隊的大學生,專業學得不精我不怪你,但是你這種馬馬虎虎的思想是堅決要不得的。”

  2002年9月,某旅達標考核。當時計劃進行新課目訓練。發射前,操作號手突然報告某系統的數據檢測異常,幾名技術人員經過數據判讀得出初步結論:可以基本判斷導彈無恙,估計是發射裝備問題。

  站在警戒線以外的楊司令員知道情況後,毅然走進警戒線,親臨發射現場坐鎮指揮。在聽取技術人員的彙報後他問道:“你們的‘估計’有多大把握?誰能保證自己的判斷結果正確?”

  兩句話問得幾名技術人員啞口無言。

  “導彈發射無小事,我們不能放過一個疑點,不能靠平時的經驗貿然行動,必須確保精益求精,萬無一失。”

  隨後,楊司令員果斷拍板,現場啟用備份單元,保證了導彈的準時發射,實現了發射演習的預期目標。

  “堅持標準就是謀打贏”

  基層戰士怎麼做才算謀打贏?不少官兵對此很迷茫,楊司令員的回答是“不管是訓練,還是施工,只要能堅持標準就是在謀打贏。”

  1997年11月,時任基地副司令員的楊業功到部隊檢查光纜鋪設工作。當時有人建議:“首長,您在家休息,我們去檢查後把結果報告給您就行了,何必親自去呢?”他卻不答應,執意要到現場看看。

  雖是初冬,卻已非常寒冷。在光纜施工現場,楊司令員找來一根竹竿,繫上細繩,作了標記刻度,親自趴在溝沿上,每半米進行一次測量,檢查溝深是否達標。哪怕是淺一點,他也要叫人當場進行修改返工,有時乾脆捲起褲腿,跳進光纜溝,自己動手修整。當時,光纜溝裏有半米多深的積水,儘管身上的衣服都被打濕了,冰冷刺骨,他卻全然不顧。

   “戰鬥力不是保出來的”

  在戰鬥力提高上,楊業功總是堅持一切以實戰為標準。2002年,曾多次完成重大演習任務受到中央軍委和總部通報表彰的某導彈旅,在二炮率先提出每月實施全裝拉動演練。這種做法雖然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摔打了部隊,但也存在巨大的風險。這時有人擔心這樣做會把部隊多年的榮譽搞丟了。對此,作為軍事主官的楊業功明確表態:“只要是有利於戰鬥力提高的事,就要大膽幹,有責任我來負。”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旅在第一次夜間拉動中,一台發射車就因路況差陷入了路邊的稻田,險些釀成重大事故。楊業功了解情況後,不但沒有批評指責,而是在認真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鼓勵旅領導,“只要科學籌劃,嚴密組織,就會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後來,這個旅不僅沒有減少訓練內容,反而增加了訓練的難度和強度,全面提高了部隊的行動能力。不久,這一做法在第二炮兵得到了全面推廣。

  2002年5月,曾被作為典型宣傳的某旅赴某地執行實彈發射任務,並接受上級考核。事關重大,必須做到萬無一失,穩妥可靠。

  這時有人建議,讓打過實彈的發射單元參加考核把握大些。楊司令員卻不同意:“戰鬥力不是保出來的,要打就實打實地來。”他明確指示必須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實行隨機抽點,絕不允許弄虛作假,不許外單位人幫助把關。他還陪同二炮首長親自到訓練場督考,結果抽出了兩個從未參加過實彈發射的發射單元執行任務,當時不少人捏了一把汗。

  可喜的是,這兩個發射單元憑藉練就的過硬本領,確保了導彈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創造了常規導彈旅首次獨立完成作戰指揮和作戰任務、首次在沒有任何技術人員幫助把關的情況下完成了發射任務、首次以隨機抽點發射單元的方式完成了發射、首次以導調分離的方式完成了合成訓練檢驗任務等四個先例,使該旅作戰能力得到一次全面檢驗。

   楊司令員提出研製“縮比彈”

  實彈發射是二炮部隊檢驗戰鬥力的最高階段。然而,多年來由於武器裝備昂貴,使用壽命有限,各發射單元真正能夠執行實彈發射任務的機會很少。

  為徹底解決這一制約戰鬥力提高的“瓶頸”問題,楊業功先後查閱了國內外十幾種導彈發射技術資料,通過反復對比和論證,親自設計並組織指導科技人員研製成功了可完全模擬實彈發射的“新型導彈縮比飛行彈”,較好地解決了官兵參加實彈發射訓練機會少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軍事和經濟效益。軍委一位首長視察部隊看到縮比彈發射演示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花誰的錢都是花人民的錢”

  楊業功當司令員幾年,多數時間是在勘查陣地、執行任務、參加開會的奔波中度過的,經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能講起幾件楊司令員換房間的故事。

  2000年,楊司令員到參加一個戰備工作會議,主辦單位考慮到他級別較高,便安排了一個條件較好的套房。楊司令員到達後,立即找到工作人員要求將套房換成單間。

  在一陣推讓之後,隨行的一位旅長見對方盛情難卻,便悄悄對他説:“司令員,你就住下吧,反正是他們花錢接待。”

  聽到這話,楊司令員有些不高興了,他嚴肅地説:“他們出錢和我們出錢有什麼區別,花誰的錢還不是花人民的錢?就是睡睡覺,我有一單間足矣。”最終,大家只好把司令員的行李搬到了一個普通的單間。

  簡陋的“將軍府”

  在一個細雨朦朦的上午,記者慕名來到了楊業功生前的“將軍府”。

  艱苦樸素,不少人把它當作一種標準,在楊司令員那裏卻成了一種習慣。擔任軍師職領導十幾年,他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住房十多年從未裝修過,墻壁斑駁,工作人員幾次提出將房子裝修一下,都被他拒絕。

  記者看到楊司令員家中的傢具大多是“老古董”:餐桌、櫃子是20年前當處長時自製的,當旅長時買的沙發十幾年還在用。他睡覺的床很特殊,是四個大箱子拼成的,那是30年前他任團副參謀長時自己設計打做的,生前,他曾多次向來人展示自己的這一“得意之作”:這張床打開可以放衣服,合起來可以睡覺,多好!

  作為一位將軍,用箱子當床的有幾個?有位老戰友到他家中拜訪後感慨地説:“這可是我見到的最簡陋的‘將軍府’!”

  把學習當成習慣

  作為一名高級指揮員,楊司令員堅持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孜孜不倦的汲取現代高科技的營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忙,他經常是見縫插針地學習,把點滴時間利用起來讀書,他一旦碰到集中學習的機會,就會學得癡迷,學得瘋狂。

  1997年,楊司令員被派往國防大學深造。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充電”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微電子技術、航空航天等現代高科技知識,研究我軍現代聯合作戰的特點、指導思想和各軍兵種作戰理論,收集整理出各類資料幾十萬字。節假日,他幾乎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一年的學習期間,他從許多知名專家教授那裏“獵取”到許多前沿知識,完成了軍事指揮員的知識升級。返回部隊,他將學到的作戰理論應用到部隊的訓練中,進行訓法戰法創新,不斷提高部隊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

  2002年,已經57歲的楊司令員在基地黨委常委中&&參加軍事科學院在職研究生學習。有人勸他:“您已經是快花甲的人了,工作那麼忙,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何必再花費那麼多時間還要去讀書呢?”

  楊司令員聽到後説:“人的一生活到老學到老,況且對高技術條件下一體化作戰中的諸多問題一直是一知半解,參加這樣的學習,對我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裏,他也是伏在病床上完成了題為《建立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應把握的問題》的畢業論文。看著他忍著病痛的折磨,翻閱資料的情景,醫生護士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要以戰鬥者的姿態倒下”

  楊業功曾説:“在軍隊一線工作那麼多年,我就是倒下也要以戰鬥者的姿態倒下”。

  2003年11月,楊司令員被診斷患“十二指腸腺瘤惡變”疾病,並隨即在一天之內接受了兩次手術。住院期間,楊司令員時刻牽掛著部隊建設,他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詢問部隊情況,只要來人,三五句話就會談到工作。

  2004年春節前夕,當楊業功的病情剛有好轉,他就再三請求出院,醫院也勉強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叮囑他必須“全休”。實際上,楊業功在短短的回家不足十天的日子裏,日程總是安排得滿滿的,先後與基地大部分部門領導談話,研究新年度工作思路;仔細檢查了機關大院配套設施建設情況,並反復強調,一定要把好事辦好……

  大年初六,他拖著孱弱的身體,主持召開了基地軍事工作會議,對承擔的軍事行動任務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推演了一遍。這也是楊業功生前主持召開的最後一次基地黨委常委會。

  對於這次會議,有多人含著眼淚向記者描述了楊業功一步步拖著虛弱的身體,上樓一步三喘、臉色慘白、虛汗直冒的情景。與楊業功相識30多年、一起共事20多年的老戰友、基地原副政委遲志江以顫抖的聲音回憶説,“我從擔任秘書處長到擔任旅政委、基地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基地副政委,參加過很多不同類型、不同專題的會議,但這次會議真是讓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回到基地不到10天,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只得住進基地醫院。不久,又被緊急轉往北京的解放軍總醫院。

  2004年4月時的楊業功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但他表現出來的堅強,令所有在這期間見過他的人為之動容。

  在那些日子裏,他讓陪護人員上街買來戰爭題材的影碟,治療間隙,躺在病床上看了一部又一部。每看完一部,他還要“小結”——給大家講述影片的時代背景和真實情況,直到累得嗓音變調。精神稍好些,他又要看書、讀報,還完成了自己參加軍事科學院在職研究生的畢業論文。

  他在盡最大努力抗爭病魔。他把黨的事業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就在楊業功去世前13天,時任某旅旅長的陳楚華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更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電話是楊業功從病床上打來的。老首長居然還在惦記著旅裏的達標考核,叮囑一定要把工作做細緻。握著話筒,陳楚華心裏陣陣酸痛,淚水模糊了視線……

  病情在一天天加重,無情的死神在一步步向楊業功逼近。2004年6月7日,醫院給楊業功的家屬下達病危通知書,楊業功陷入了昏迷。

  2004年6月9日,楊業功終於從昏迷中醒來。這天,二炮有關領導來到病房中。看到昔日共同戰鬥的戰友,楊業功十分激動,他似乎已經知道時間對自己的彌足珍貴。這一次,他們足足談了兩個小時。最後,他對首長説:“我這一輩子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我無怨無悔……”

  在楊業功生命的最後時刻,二炮機關的首長、長年與他奮戰在訓練一線的戰友、轉業到地方的部屬都來了……可此時的楊業功周身浮腫,兩眼已經睜不開了,嘴裏卻不停地念叨著:“一二一……出發……”兩手無力地揮舞著。

  他的老部屬、時任基地副參謀長的高津深知老首長此時的心情,於是輕聲説:“司令員,請您放心,您交待的幾項任務我們都已經完成了。”直到這時,楊業功才安靜下來。

  2004年7月2日,楊業功的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

  該基地劉司令員和呂政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老司令員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精神和風範將長留在我們心中,成為基地的寶貴財富。他為導彈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倒在了軍事鬥爭準備的戰鬥崗位上。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忠誠使命、矢志報國的執著追求,艱苦奮鬥、勵精圖治的政治本色,深入實際、求真務實的過硬作風,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昂揚鬥志。”

責編:王麗華 來源:新華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