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導彈司令員楊業功 > 正文

[本網專稿]揮戈鏖戰豪情壯 兩袖清風正氣存(圖) 
——記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21日 15:50)

  CCTV.com綜合報道(記者 曹勁)

  礪神劍 謀打贏 志在祖國強盛大業

  壯軍魂 帶精兵 心繫未來屢建奇功

  這是對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員楊業功同志生前工作的真實寫照。

  走進二炮某基地,一條醒目的橫幅映入眼簾——“學習楊業功,打贏當先鋒”。記者立刻就感受到了濃烈的戰鬥氣息,一種神聖的自豪感與責任感油然而生,經過幾天的採訪,深深地被楊業功同志的先進事跡所感染,所在部隊官兵無不對這位“有能力、有才華、有幹勁的幹將、闖將、儒將”深感欽佩,也無不為這位“最不像官的領導和最能打仗的將軍”深感惋惜。

  楊業功,1945年2月出生,1963年8月入伍,1966年2月入黨,湖北省應城縣人,歷任班長、排長、副營長、作訓處長、旅長、基地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2003年當選為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組織和參加了國慶50週年大閱兵等多次重要任務,參與建設了我軍第一支新型導彈部隊,為鍛造共和國的“拳頭”部隊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年7月2日,他因積勞成疾,倒在了他所熱愛的戰鬥崗位上,終年59歲。凡是曾經與他一起工作、戰鬥和生活過的人們,都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在大家的心中他仍然活著,在陽光下、在風雨中、在導彈部隊的操作陣地上、在戈壁深處的拉動訓練時、在官兵們的行列裏、在指揮部的會議桌前、在軍事鬥爭準備的最前沿……,仿佛到處都有他那不知疲倦的身影,正如他生前所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作為共産黨員,其生命的真正價值是工作,也只能是工作”,他用生命詮釋了共産黨員先進性的時代內涵。

  (一)

  將軍的風範與戰士的情懷

  何日請纓提銳旅,決戰決勝伏強魔。

  --楊業功

  楊業功既是一名共和國現代化軍隊的優秀將軍,又是一名黨的忠誠戰士,他的一生展示了我軍指揮員特有的威嚴與風範,又具有為部隊建設舍得奉獻一切的博大胸懷。他個頭不高,留著標準的平頭,眼睛不大,但很精神,鬍子總是刮得很乾淨,身材不胖不瘦,坐著站著腰板都很直,儼然像一個新兵。他愛部隊勝過愛自己的生命,把部下及連隊戰士看作自己的親人。入伍四十餘年,時刻不忘履職盡責,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部隊建設上。他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一心撲在軍事鬥爭準備上。基地近年來建成的作戰陣地,幾乎每個都留下了楊業功的汗水。


  楊業功每年都有100多天跋涉在大山深處,有時為了選擇一個合適的陣地點,他要在山上徒步跋涉十幾公里乃至幾十公里。有時一天下來,他常感體力不支,累得上車時連腿都抬不起,常常是隨行的作戰參謀和司機抬著他的腿才能上車,有時累得進不了飯堂,需要在飯前休息一會兒才能用餐。不知多少次,同行的人員勸他不要親自去了,其他人選好點位後向他彙報,他堅決不幹。他説:“指揮員如果不熟悉自己的每個戰場,指揮打仗時心裏就沒有底數。” 出差途中,只要有陣地的地方,他總要專門下車去看看,用他自己的話説:“我和陣地感情深得很喲。”

  楊業功把訓練的標準始終定位在實戰上,在他當旅長的時候,就經常把部隊拉到野外陌生地域,進行實戰背景下的訓練。一次,天降瓢潑大雨,他組織部隊進行野外訓練。無論雨多大,路多滑,他都不坐車,和戰士一樣穿著雨衣徒步行軍,走在部隊的最前面,他説,領導幹部就是部隊的一面旗幟。那次拉動持續了7個多小時,在他的帶動下沒有一人掉隊,順利完成所有戰術課目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某旅戰士王磊第一次見到楊司令員是在一次演練期間,“半夜我被一聲哨聲驚醒,奉命參加發射車遇險的搶救工作。那晚天下著雨,又很黑,通過車輛發出的燈光,我朦朦朧朧看到一位將軍冒著大雨,在泥濘的現場,操著濃重的湖北口音在指揮,當時我想這一定是楊司令員,衣服都讓雨給淋濕了。當時情況十分緊急。楊司令一邊指揮,一邊和我們一起忙著,根本分不清誰是司令員,誰是戰士,直到險情排除了才離開。從現場下來,身邊的戰友都説這種事情司令員沒有必要親自到場,天氣惡劣,楊司令年級又那麼大了。但我們每名官兵都為有這樣的司令員感到自豪。”

  莽莽長劍整齊列陣,巨型戰車轟鳴前行。1999年10月1日,在國慶五十週年閱兵的導彈方陣中,有一位年過半百的軍人在最前面的引導車內,精神矍鑠,神情專注。他就是二炮受閱方隊總指揮楊業功同志。


  國慶五十週年閱兵,楊業功受命擔任二炮閱兵大隊大隊長。自進駐閱兵村後,他天天跟班訓練,深入一線進行指導把關,特別是對計劃安排、訓練組織、道路勘察、裝備保障等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他都親臨現場,親自把關。在嚴格的閱兵訓練中,他始終堅持和受閱官兵一起訓練。烈日炎炎,炙熱難耐,他都紋絲不動。畢竟是年過半百的年紀,他雖然很多時候也感覺身體有些吃不消,但一直堅持著,要用自己的行動為大家鼓勁加油。分列式閱兵中,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駕馭著大國長劍去接受檢閱,這一刻,永遠銘記在了他的心中。閱兵訓練中,他常對大家説:“你們看我的,我做不到你們可以不做,但我做到的大家也要做到。”

  楊業功抓部隊一向高標準,嚴要求,在閱兵訓練中體現得更為明顯。他採用拉線、背“十字架”等辦法,從每一細節、每一點滴之處抓部隊的作風養成,保證每一名火箭兵都能以最好的形象接受江主席和人民的檢閱。

  在採訪中,某旅副營職助理員俄立賓回憶了這樣一件事情:“1992年的一次導彈試驗,當時我還是一個新兵,見到基地副參謀長這麼大的官還是第一次,因此印象較深,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時天氣特別冷,平常都有-25℃左右,洗漱完後把毛巾往牙缸裏一塞拿著毛巾就可以走,門把手用手一碰就被凍住,開門只敢用身子,執行野外任務遠離營區,房子很久沒有住過人,即簡陋又透風。晚上睡覺時只有一床被子、褥子、大衣,我們想這回晚上只能當‘團長’了。就在我們為晚上怎麼睡覺發愁時,楊司令來了(當時是副參謀長)。我記得很清楚,我當時睡的時候是靠墻的鋪,他就直接走到我的床跟前摸了一下我的床問我:晚上冷吧?我又不敢講冷,就説不冷。他講不冷是假的,要講實話,冷就是冷嘛。我都能感到冷你們能不冷嗎。他就回頭對身邊的參謀講:你帶車去把自備車上所有的毛毯取來發給戰士們,他們的條件太苦,這樣的天氣別把戰士們凍壞了。後來他的司機講副參謀長自己都沒舍得拿。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楊司令對戰士的冷暖是記在心上的。”

  楊業功喜歡部隊,把部隊當成了自己的家,他癡迷導彈事業,愛導彈愛得深切,就在他重病住院的時候,牽掛的依然是部隊的建設和訓練。他曾説:“在軍事鬥爭準備一線工作這麼多年,我就是倒下也要以戰鬥者的姿勢倒下。”

  (二)

  繼承革命傳統與時代開拓精神

  始終堅持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政治方向;弘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樹立為國為民、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發揚嚴謹細緻、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走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發展路子。

  --楊業功


  楊業功同志從一名普通士兵成長為部隊高級將領,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他不忘我黨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兢兢業業,求真務實,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同志所倡導的五種革命精神,不圖安逸常思進取,不畏困難勇於開拓,不計得失敢於負責。1995年7月,基地奉命執行任務。在無準備、無經驗、無發射場坪的條件下,他白天實地勘察、晚上圖上作業,精心制定出合理的實施方案;他冒著酷暑,帶病工作,邊設計邊施工,組織部隊僅用平時四分之一的時間搶修出所需要的發射場坪。實彈發射時,他冒著危險留在現場近距離觀察發射情況,為日後發射和構建陣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任基地副司令員期間,他又多次參與指揮了重要軍事任務,在天氣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深入現場把關指導,使任務按計劃順利進行。任基地司令員的5年,正值基地步入超常發展的新階段、軍事鬥爭準備的關鍵時期,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基地實現了人才裂變式的發展。他胸懷祖國統一大業,心繫部隊建設,夙夜在公,勤奮敬業,開創了基地部隊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從當作訓處長到任基地司令員,楊業功鑽深山,上高原,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外出差,在他的越野車上,常備有“三件寶”:開水瓶、方便麵、軍大衣。三件“寶貝”究竟有多大用處?楊業功認為,在野外條件艱苦,帶上開水瓶、方便麵,就可以充饑解渴,坐車行軍也是休息的好機會,蓋上大衣可以保暖,碰到氣溫突變還可以禦寒。

  2002年12月的一天,楊業功帶人在勘察時,天降大雨,寒氣襲人,從一大早一直忙到下午一點多,大家都累壞了。他便讓司機從汽車後備箱拿出開水和方便麵,為大家充饑禦寒。大家都笑著説:“司令員的寶貝還真靈,現在精神頭又起來了。”然後,他帶著大家又投入到忙碌的勘察工作中。

  楊業功當司令員幾年,多數時間是在勘查陣地、執行任務、參加開會的奔波中度過的,經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能講起幾件楊司令員換房間的故事。

  2000年,楊業功到某地參加一個戰備工作會議,主辦單位考慮到他級別較高,便安排了一個條件較好的套房。他到達後,立即找到工作人員要求將套房換成單間。在一陣推讓之後,隨行的一位旅長見對方盛情難卻,便悄悄對他説:“司令員,你就住下吧,反正是他們花錢接待。”聽到這話,楊司令員有些不高興了,他嚴肅地説:“他們出錢和我們出錢有什麼區別,花誰的錢還不是花人民的錢?就是睡睡覺,我有一單間足矣。”最終,大家只好把他的行李搬到了一個普通的單間。


  楊業功下基層不喜歡前呼後擁地搞陪同,更不喜歡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他給基層提要求:“禁酒、減菜、少陪同”,他還倡導在基地開展治理,下發文件規範基層接待機關工作組的具體事項。

  一次到某旅檢查工作,他對招待所準備午餐的同志反復強調只要四菜一湯,可負責的後勤助理出於熱情,還是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當招待員端著第七道菜走進屋來,楊業功非常生氣地把筷子一放説:“你們以為我是在講客套是嗎?定了標準就一定要執行,你們怎麼可以壞了規矩?”最後,讓他們把多了的菜全部端給了招待所的炊事員和招待員。後來司令員再到該旅出差,他們一直堅持用四菜一湯來招待。

  楊業功很關心基層官兵,每次下部隊都要深入班排,看看戰士睡得暖不暖,吃得香不香,詢問文化活動開展得怎麼樣,有時還和戰士一起就餐、勞動,給戰士留下難忘的回憶。

  他一生酷愛學習,孜孜以求。多年來,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以及微電子、航天、指揮自動化等現代高科技知識,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較高的分析思維水平,總結出了一整套適合基地作戰要求的理論成果,並研究形成了新的作戰方法,為提高了部隊的整體素質及作戰水平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他始終把學習作為一種職責,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作為工作、事業、生活的第一需要。他通過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優化知識結構,補齊科技知識的“短板”,努力提高打贏信息化條件下戰爭的本領。

  1993年11月,楊業功組織某新型導彈實施發射任務,部隊沒有發射經驗,他對新裝備也不了解不熟悉。年近半百的楊業功連續15天堅持跟班作業。他來到裝備前,對每個部件、按鈕都要問個明白、學個清楚,對每個流程、每一步操作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正是通過這種驚人的毅力,他很快掌握了多種新型導彈的控制、瞄準等專業,成為基地少數既懂指揮又懂技術、既懂原理又懂操作的領導幹部之一。

  他總有一股超前學習的鑽勁,提前儲備知識,自覺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不斷昇華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刻保持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的先進性。他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是撰寫心得體會,還是處理文檔,都是自己動手在電腦上操作,他對電腦操作的熟練,主要緣于他的不斷學習。

  楊業功任基地副司令不久,部隊還沒有普及電腦辦公,只在每個部設打字室,由戰士打字員打文件。他便建議舉辦電腦培訓班,逐步幫助機關幹部掌握電腦操作,實現電腦辦公,裁減機關打字員的目標。1998年底,基地舉辦了第一期機關幹部高科技培訓班,他&&報名參加學習並擔任隊長。他每天堅持上課,從指法練習到拆字練習,每一步都一絲不茍認真完成。有時為了更好達到練習效果,還主動和年輕幹部比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打字速度越來越快,為他辦公帶來很大方便。為了提高電腦操作技能,他經常向機關的電腦“專家”們請教。為了方便記憶,他就拜指控室副主任張家彬為師,把助記詞進行了改編,並戲稱為“楊氏口訣”。


  楊業功雖然身居高職,但卻喜歡和普通戰士打成一片。


  一個週末的下午,他帶著機關工作組到連隊檢查,欣賞了連隊吉他隊的表演後非常高興。在與官兵座談的過程中,他了解到連隊組建吉他隊遇到的困難,當場找來機關相關部門領導現場辦公,為連隊解決了1萬元的活動經費,並把他們的做法在全旅推廣。很快,該旅秧歌隊、舞獅隊、街舞隊等一大批特色文化活動小分隊亮相軍營,活躍的軍營文化給官兵帶來無限樂趣。

  一次,兩個連隊想進行一場籃球比賽,活躍官兵的業餘文化生活,可沒有裁判卻難壞了他們。“裁判我來當!”楊業功知道後,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直接來到球場。一聲哨響,籃球賽在一片加油中激烈開戰。

  楊業功情趣高雅,時常以書寫情,以詩言志,以歌抒懷。聽他的兒子楊波濤介紹,家中客廳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是他寫了一百多遍後選出的“文無敗字,字無敗筆”的最好一幅。

  (三)

  不懈的追求與沉重的責任

  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確保打贏,永不變質。

  --楊業功

  在楊業功同志41年軍旅生涯中,時刻把“一心謀打贏,一切為打贏”作為戮力奮鬥的永恒目標。當兵打仗,帶兵打仗,這8個字像軍語一樣,被楊業功寫進了自己的特殊字典;像血液一樣,融入了楊業功的生命。視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保障國家發展利益為神聖使命,生為打贏,死為打贏,這就是楊業功。戰備訓練上,他率先提出建立戰備數據庫,推行作戰方案表格化,探索“代碼”指揮替代傳統的語言指揮,指導機關和部隊大膽創新戰法訓法,總結適應新型導彈部隊特點的訓練模式。在陣地建設上,從定點、勘察、設計、施工到偽裝,都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

  基層戰士怎麼做才算謀打贏?不少官兵對此很迷茫,楊業功的回答是“不管是訓練,還是施工,只要能堅持標準就是在謀打贏。”何以見得?有此例為證。

  1997年11月,時任基地副司令員的楊業功到部隊檢查光纜鋪設工作。當時有人建議:“首長,您在家休息,我們去檢查後把結果報告給您就行了,何必親自去呢?”他卻不答應,執意要到現場看看。

  雖是初冬,卻已非常寒冷。在光纜施工現場,他找來一根竹竿,繫上細繩,作了標記刻度,親自趴在溝沿上,每半米進行一次測量,檢查溝深是否達標。哪怕是淺一點,他也要叫人當場進行修改返工,有時乾脆捲起褲腿,跳進光纜溝,自己動手修整。當時,光纜溝裏有半米多深的積水,儘管身上的衣服都被打濕了,冰冷刺骨,他卻全然不顧。看見年過半百的司令員都跳進水中乾活,本來感覺又苦又累又冷的施工官兵突然感覺心裏熱乎乎的,大家越幹越來勁,標準也越來越高,施工進程大為縮短。

  楊業功時刻把部隊放在心上,時刻把打仗放在心上,時刻把戰備放在心上。2000年夏天一個暴雨如注的晚上,他勘察陣地後連夜趕往基地大院。在途經某旅發射一營的岔路附近時,他示意司機拐彎。

  當時已是午夜時分,肆虐的暴雨絲毫沒有減弱,隨從人員不解首長意圖。當弄清了楊司令員是要去看這裡的戰備公路的目的後,都勸他別去,第二天讓工程辦的人去看看就行了。但他憂心忡忡地説:“下這麼大的雨,我們的戰備公路會不會被衝垮,如果部隊現在就出動,會不會受到影響,不去看看我不放心啊!”車剛停下,他抓上雨衣和手電筒就一頭鑽進了瓢潑大雨中。在戰備公路上,他整整走了一個多小時,仔細查看了路面和所有的排水溝,直到確認沒有問題後才上車往回趕,等回到基地時已是淩晨四點了。

  他曾參加過很多次重要任務,也參加了很多次實彈發射,和他一起執行任務的官兵都知道,如果找不到司令員,就有人告訴你:他在發射現場。熟悉楊業功的人都知道,他不太喜歡坐下來聽彙報、做指示,他更願意親歷親為,深入到工作一線。他説,要想了解最真實的東西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1993年冬,他率部隊進行導彈發射試驗。當時的溫度將近-40℃,年輕人穿兩條棉褲還直打哆嗦。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的他為了親自拿到試驗數據,堅持每天淩晨4點就帶隊出發,一跑就是三四個小時,裝備車一停,他就跑過去親自觀察、詢問、調試。一連 15天,頂著寒冷行程2萬多公里,終於取回了某新型導彈試驗的第一組詳實數據。這組從實驗一線取得的數據,為部隊的訓練發射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也為部隊戰鬥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95年,部隊執行一次重要任務。時任副參謀長的楊業功先帶人勘察陣地,然後又組織部隊佔領陣地,緊接著又轉換角色組織實彈發射。由於過度勞累,他病倒了。一些官兵想過去看望他一下,可在窗口看到的情形卻讓他們感動不已:司令員正在帳篷裏一邊輸液一邊看地圖呢!

  實彈發射前,楊業功忙前忙後,一會兒檢查把關,一會兒詢問情況。最後三分鐘,操作號手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域。當時天很黑,但大家看到仍有一個人站在掩體外,指揮員連忙大喊:“誰還沒撤?!”“是我,我要再到掩體看看導彈飛行狀況。”那是楊司令員,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楊業功是個有名的導彈通,部隊基地各種型號的導彈知識他都精通,在多次重要任務中發揮積極作用;他也是個陣地通,對基地作戰區內每個陣地他都熟記於心,這為他把握全局,整體運籌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003年8月,他到某旅檢查工作。這一天,旅裏精心準備,用多媒體課件向他彙報陣地部署情況。作戰室裏,隨著多媒體講解員的輕點鼠標,一張偌大的陣地部署圖展現在大家面前。就在講解員興致勃勃的講解時,他卻突然站起來,指著一個標注在路北的陣地説:“這個陣地的位置標錯了,應該在路南。”在場的人都很吃驚,拿出原始資料認真核對,果真如此。他嚴肅的對大家説:“其實幹任何事情都不難,就看你們用不用心,如果這是戰時,你們可就犯了誤國誤民的大罪。你們要記住,只要是與作戰訓練有關的事情,不管有多小多具體,我們都要把他看成大事,力求做深做細做紮實。”


  2000年,某旅提出實施全系統、全要素、全員額、全程序、全裝備訓練。這是在基地訓練史上一次破天荒的舉動。對此,不少人疑慮重重,認為“五全”訓練動用裝備多、風險太大,不宜輕易實施。楊業功得知後當即表態:“只要有利於提高戰鬥力,啥例都可破,你們大膽地幹,絕不能為保安全而束縛手腳,降低訓練標準!” 然而,沒想到的是,該旅第一次按全要素組織部隊訓練就出了意外:夜間拉動中,一輛裝備車因路基過軟髮生側傾。剛剛起步的“五全”訓練革新在一片驚嘆聲中面臨“流産”。楊業功立即趕到訓練場對旅領導説:“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視,只要你們嚴格科學施訓,出了問題我們基地黨委不搞‘一票否決’!”在他的極力主張下,該旅的“五全”訓練不但沒有減少訓練要素,反而增加了訓練中的實戰內容,每次訓練都帶實戰背景,並將機關組織指揮和各保障要素“捆綁”訓練,使軍事訓練真正實現了與實戰接軌,部隊實戰能力快速提升。這一訓練方法被二炮機關譽為訓練的一次“革命”。

  他平時非常重視新型導彈部隊的人才培養問題,常説,沒有裝備打不了仗,有了裝備沒有人才也打不了仗。他提出了循序漸進培養操作指揮員的建議,使基地所屬部隊的連隊幹部,絕大多數成為技術骨幹,不少人還是優秀的操作指揮員。

  前幾年,大批大學生幹部充實到基地部隊,不少人一到部隊後就直接擔任指揮員,但在實踐中,發現由於基礎不紮實一些人根本就難以勝任。他提出,在任指揮崗位前,先過技術關,讓他們先擔任主要操作號手,在主要號位上操作熟練後再通過考核選拔指揮員,這樣也就能達到了指技合一的要求。與此同時,它還提出了資格論證、持證上崗、崗位互換等多種培訓手段。通過這些措施,強化了導彈操作指揮員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裝操作訓練,使指揮員基本具備了會指揮、能把關、能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愛下部隊,愛查實情,是楊業功多年養成的習慣。他經常到坑道施工的現場,了解施工情況,現場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以確保工程質量達到作戰要求。每一個坑道從選點、施工到偽裝,他都要去上百次,使戰場建設始終保持在高水平。

  在楊業功眼裏,只要是關乎軍事鬥爭準備的事,哪怕是一個小符號、一個小數字,都必須準確無誤,精益求精。在一次任務中,各項工作準備就緒。按作戰要求,發射車在進場準備時必須提前確定方向定位線。某旅的一名指揮員認為這不是真打,便隨便目測了一下方向定位線。楊業功來到現場後問:“精確嗎?”指揮員説:“差不多。”語音未落,楊業功便火了:“差不多是差多少?馬上重測!”事後,訓練按戰時標準測定方位線這一小小細節被作為法規寫入了專業教程,沿用至今。

  楊業功常説,戰場無小事。他始終告誡官兵“失之毫釐,謬之千里”。所以,他總是把問題想得複雜一些,結果想得壞一些,標準定得嚴一些。對此,很多人不能理解,楊業功卻有他自己的理由:戰爭沒有“概略瞄準”,要打勝仗,就要做到絲毫必糾。

  2003年11月,楊業功被診斷患“十二指腸腺瘤癌變”等疾病,先後兩次手術。住院期間,他時刻牽掛著部隊建設,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詢問部隊情況,只要來人,三五句話就會談到工作。還讓基地後勤部王副部長拿著圖紙到了病房,詢問工程設計建設的情況。

  在醫院作手術準備的幾天裏,楊業功憑藉輸營養液提供的體力,躺在病床上完成了1萬多字的述職報告。他在述職報告中這樣寫道:我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我以畢生精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感到非常欣慰。此時此刻我更加想念基地的領導班子,想念和我朝夕相處的戰友,想念部隊的山山水水。常憶起哪些工作沒有幹完,哪些工作沒有幹好。請同志們放心,病魔只能摧垮我的身體,摧不垮我的鋼鐵意志。一旦康復出院,我還要和戰友們一起戰鬥在軍事鬥爭準備第一線……,誰能想到,這竟是他最後一次向黨組織的述職報告。

  (四)

  神聖的權利與樸實的家風

  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僕,惟吾德馨。

  --楊業功

  楊業功是從湖北應城的農村走出來的。童年的時候生活很苦,還放過牛。了解楊業功的人都認為,他能保持農民兒子的本色,在於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楊業功同志堅持立黨為公,用權為兵,廉潔自律,不搞特殊,胸襟坦蕩,道德純潔,處處表現出一名優秀領導幹部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

  楊業功同志在領導崗位上任職多年,經他審批的費用數以億計,但他從來沒有拿公家的錢為自己謀取半點私利。在他的老家,自費捐資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

  有一次,楊業功高中時的母校利用校慶召集了一些有頭有面的校友聚會。見到他,大家都為校友中能出他這麼一名將軍而自豪。聚會快要結束的時候,校長説出主要的議題,無非是希望大家能為學校建設捐資出力。

  在場的幾十名老同學,有的闊綽地拿出支票填上捐資數目,還有的利用自身的便利條件提供一些物質器材。輪到楊業功的時候,他把準備好的一萬元錢交到了校長手中,説:“老校長,我從工資的積蓄中拿出一萬元,雖然不多,略表心意。”昔日的同窗看到他自己花錢捐款,都感到不可理解。

  “權力是人民賦予我的,我沒有任何特權。”兒子楊波濤對父親的這句話記憶猶新。

  1987年10月,楊業功調任某導彈旅長,從就職這一天起他就自書“攜禮莫入”四字貼在自家的門楣上,用來約束自己,警示他人。

  1988年春節前夕,該旅不少官兵都想趁此機會到領導家裏串串門,不過很多人都因為楊業功家門上“攜禮莫入”四個字而卻步不入。一名發射連長認為,這不過是領導做做樣子,用以表現自己清廉的形象,便提著從老家帶來的一些山珍貿然敲開了他的家門。

  “你是連長?”楊業功問道。“是的。”

  他拉著這位連長來到門口,説:“看到了這四個字了吧,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如果你不認識這些字,説明你不能勝任連長之職,我會撤了你;如果你認識這些字,那就説明你明知故犯,我要批評你,你得承認自己的錯誤。”

  一番話説得這位連長滿臉通紅,連聲説:“旅長,我錯了,我錯了……。”

  楊業功不僅自己做到清正廉潔,還嚴格要求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於是,他的“約法三章”隨之而生:你們不許干預我的工作;不許享受任何特權;不許收受任何錢物和好處。

  第二次“約法三章”是他在上海住院以後提出的。手術前,他怕給組織和醫院帶來不便,專門向家人和工作人員交代:

  一是無論我的手術是否成功,基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找醫院麻煩;

  二是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來看我,只要在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三是家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受禮品和現金。


  楊波濤入伍時,楊業功反復叮囑:到最艱苦的基層去,不要因為我而謀求任何特殊照顧。


  據楊業功的妻子楊玉珍回憶,1999年秋,兒子準備休假,老楊剛好在他所在的旅裏檢查工作準備返回基地。隨行人員説,讓波濤隨車一起回去吧。可老楊卻説,他不能享受這個待遇!硬是讓兒子坐火車回了家。還有一次,老楊要到某旅檢查工作,她讓順路捎幾件衣服給兒子。到達目的地後,司機提出開車把衣服送去,可老楊硬是不讓。後來,楊波濤只好請了假坐公交車趕到招待所拿衣服。

  1998年,他年近八旬的老父親患上了嚴重的白內障,考慮到照料方便,便住進了基地532醫院接受治療。到病癒出院的那天,司令員讓家人到住院部結清所有的費用。當時他擔任分管後勤的副司令員,院領導便提出費用全免:“我們醫院這幾年能有這麼大的發展,傾注了您很多心血,您的父親就是我們的長輩,就算是我們對老人家盡點孝心吧。”聽到這話,楊業功堅決不同意,讓家屬把該交的4200元醫療費用如數上交。他擔心別人會把發票要去報銷,回到家裏,就找愛人楊玉珍要來發票,當場撕掉。

  “衣能蔽體,食能果腹,足矣。”該基地管理處處長陳敬龍對楊業功這句話體會最深。他説,楊司令員對日常生活的標準很低。住房陳舊,家居簡陋,傢具沒有一件像樣的,當旅長時買的沙發現在還在用,一張小方桌上的油漆已經掉得斑駁,有時客人多一點就只能到鄰居家借些桌椅對付一下。他自己設計的箱床合一的雙人床,伴隨他幾十年仍然捨不得扔。每次搬家他都向別人介紹:這張床打開可以放衣服,合起來可以睡覺,多好!作為一位將軍,竟然用箱子當床。有位老戰友到他家中拜訪後感慨地説:“這是我見到的最簡陋的‘將軍府’!”

  楊業功一生節儉,不少內衣都打了補丁,一件秋衣穿了十幾年也不捨得扔,一個普通的洋瓷碗,伴隨他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這件衣服:兒子結婚他穿過,出差他穿過,就在他去世那年的春節他也穿過。細心觀察會發現,這件衣服已穿了好幾年,七顆紐扣有一顆不一樣的是新換的,還有一顆掉了還沒來得及修好……

  這個床頭櫃是他十幾年前添置的。前幾年,楊司令員看沒有夾檯燈的地方,便自己動手把一個廢棄的乒乓球拍做成一個檯燈架,還在上面加上了電插座和兩個控制頂燈和路燈的開關。傢具靜默無語,卻在向人們述説著一名軍隊高級領導幹部的樸素情懷。

  採訪中,大家對楊業功2003年的述職報告印象很深。楊業功在述職報告中説:“我家4口人都拿工資,我的月收入3000多元,家庭月收入6000多元,總存款年年上升,已經達到30萬元,屬於較高收入水平的小康家庭。”

  當今社會,家中存款很多人不願讓人知道,而楊業功卻敢坦誠地向官兵亮出自己的全部家底。楊業功這種坦坦蕩蕩做人、清清白白為官的作風讓不少官兵為之折服。

  基地醫院院長侯冠成這樣評價楊業功:“老司令員並不反對擁有金錢和財富,但來路不正的錢他分文不取,公家的便宜一點不佔。”有一年,楊業功年邁的老父親到部隊醫院住院,他將住院費一分不少全部交上;親戚朋友到駐地景點參觀遊覽,吃住行都是自己掏腰包;兒子上大學,有人要把他寒暑假來回的火車票報銷了,楊業功卻把兒子的火車票撕掉;有時司機給他買生活用品後開張票找他簽字,他一看是給自己買的,把票一撕,拿自己的錢結賬。

  楊業功走了。他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了權力的含義。現任基地參謀長高津深情地説:“他走得清清白白,走得堂堂正正。若説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沒能為國家、為軍隊建設再多幹幾年。”

  他站著是棵樹,倒下是根梁。他那種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那種永遠充滿鬥志的激情;那種嚴於律己、克己奉公的情操;那種艱苦奮鬥、節儉樸素的作風,就像一座座無字的豐碑,向我們訴説著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的高尚品德,訴説著一個共和國將軍清正廉潔的風采。

責編:王麗華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