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正文

西部開發最具潛力的寶地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21日 10:44)

  翻開伊犁的歷史,映入眼簾的是伊犁州50年的巨大發展變化和美好的開發前景,她給人以信心和力量,令人遐想和神往。

  地處中亞腹地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新疆西部天山北麓,東北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西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國總面積的三十分之一,幅員十分遼闊,是新疆乃至中國通向中亞與西歐的國際大通道。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轄塔城、阿勒泰兩個地區和10個直屬縣(市)。自治州首府設在國家沿邊開放城市------伊寧市。全州總人口414萬,有47個民族,其中哈薩克、漢、維吾爾、回、蒙古、錫伯族、俄羅斯等13個民族為世居民族,素有“東方人種博物館”之稱。

  回首歷史,自張騫通西域,細君和親烏孫,風雲際會兩千年、彈指一揮間。從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代到西漢中央政權設立都護府,從元代雄居中亞的察合臺汗國到清朝政府派駐統轄全疆的伊犁將軍,從新疆和平解放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成立,向世人展示的是伊犁各族人民同祖國內地數千年血脈相通的統一關係。

  一、自然資源概況

  水土光熱資源豐富。自治州有可耕地200萬公頃,現已開墾利用90多萬公頃,耕地後備資源充足。境內有伊犁河、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額敏河等大小200多條河流;有冰川2906條,總面積3432平方公里,儲水量1166億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363億立方米,佔新疆總徑流量的41%。水能蘊藏量1248億千瓦,佔新疆的37%,可建梯級電站81個,電能蘊藏量1094億千瓦時。氣候溫和,無霜期103-191天,年日照時數在2699-3158小時之間,適宜農作物的種植。天然草場總面積約2000多萬公頃。森林面積18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3%。

  礦産資源極具開發潛力。目前已發現礦種9類86種,其中鈹、白雲母、鉀長石儲量居全國之首,銅、金、硫鐵礦、鈷等23種礦産儲量居新疆之首,煤炭遠景儲量約為4771億噸。州內有新疆最大的金礦阿希金礦,全國規模最大的銅礦阿舍勒銅礦。石油勘探正在加緊進行。

  旅遊資源獨特。伊犁是新疆旅遊資源富集區之一,當今世界旅遊業追求的陽光、水域、沙灘、綠色、空氣五大要素,自治州應有盡有;地理景觀、水體景觀、生物景觀、文物古跡、民俗風情、休閒求知健身等六大旅遊資源類型一應俱全。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濃郁的民俗風情,獨特的草原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跡,向西開放橋頭堡的地理位置,為開展生態旅遊、民俗旅遊、人文歷史旅遊、跨國旅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這裡雪峰巍峨、冰川瑰麗、草原無垠、林海茫茫。有神秘的喀納斯湖,靜謐的賽裏木湖,奇異的果子溝,美麗的那拉提、唐布拉、恰西草原風光。古絲綢之路橫貫全州,留下了豐富珍貴的文物古跡。

  地緣優勢突出。自治州邊境線長達2000多公里,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是新疆和全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商埠和國際大通道。沿邊有霍爾果斯、巴克圖、吉木乃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其中霍爾果斯口岸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公路口岸,具有年進出口貨物200萬噸,出入境人員300萬人次的通關能力。目前,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合作中心的啟動建設工作正在加緊運作。伊寧市和塔城市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沿邊開放城市,設有邊境經濟合作區。奎屯市設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我國鐵路最西部的貨運編組站。霍城縣設有省級清水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2004年,自治州國內生産總值312.88億元,一、二、三産比重分別為33.3:31.8:34.9,財政收入17.58億元。伊犁州是新疆重要的糧、油、棉、甜菜和畜牧業基地,全州實現農牧業總産值193.72億元。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全州外貿進出口總額11.21億美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4年,全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4元。

  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州214個鄉鎮場全部通了公路,伊寧飛往烏魯木齊航班每天開通3-5班。2004年以來,州黨委提出了“大交通”的發展理念,確定了以“九路六橋”項目建設為重點,在2010年前全力搭建“四橫八縱”的伊犁河谷公路網絡主構架。公路運輸業蓬勃發展,已開通了伊犁——哈薩克斯坦、塔城——哈薩克斯坦、阿勒泰——蒙古等11條客貨運輸直達線路,初步實現了中哈、中蒙兩國間的國際貨物直達運輸。投資30.5億元的奎賽高等級公路已基本建成,精伊霍鐵路(北疆鐵路精河-伊寧-霍爾果斯段)、新源那拉提旅遊機場已開工建設,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服務便捷的道路運輸網絡。

  通信事業發展迅速,電話交換機總容量92.05萬門,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23.5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9.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5.96萬戶。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州有科技管理機構28個,專業科研機構11個,全州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已由改革開放前的1萬多人發展到現在的7.4萬人;全州有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8681人,成人高等學校校4所,在校生9510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7所,在校生8927人,普通中小學1581所,在校生67.19萬人。全州擁有26個藝術表演團體,27個文化館,23個圖書館,以及一定數量的群眾藝術館、博物館和紀念館。鄉鎮普遍建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2%和91%。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71個,各類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24萬人。

  2005年,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大發展、大變化的一年。百年鐵路建設夢想變為現實,各族人民抓住“大水利、大交通、大口岸、大能源、大石化”建設的五大歷史機遇,拉開了“工業富州、牧業大州、旅遊名州、外貿強州”建設的序幕,伊犁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責編:朱亞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