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週年 > 正文

喀什--"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21日 10:34)

  "絲綢之路"上處於咽喉地位的古城有兩座,其一是從西域入陽關、玉門關後的河西走廊重鎮敦煌,另一座就是總括塔裏木盆地南北兩路的西域重鎮喀什。

  新疆喀什是中國版圖內最西陲的城市,是真正意義上的邊城。它北倚天山,西枕帕米爾高原,南抵喀喇崑崙山脈,東臨塔克拉瑪幹沙漠,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同時由於新疆喀什豐富的自然資源,濃郁的西域文化,淳樸的民俗,歷來被眾人譽為中國最具"異域風情"的城市。因此有人説,要體會什麼叫"異域風情",請到新疆喀什。

  喀什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2100多年,堪稱新疆歷史的"活化石",曾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做出過重大的貢獻。

  自西漢起,直至明代海運大開之前,疏勒城(喀什)就既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樞紐,也是我國西疆最早的國際市場和門戶之地,其歷史地位和作風,並不亞於今日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國際商埠。

  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從此正式列入祖國版圖。根據張騫(西漢)提供的資料而撰成的《漢書西域傳》中,整個天山南北只有"疏勒國"條文內,赫然記載著"有市""(有商貿街市)這樣的話。眾所週知,張騫曾在西域生活多年,也曾走遍天山南北的各城郭小國,可謂見多識廣,為什麼偏偏對疏勒城情有獨衷?原因只有一個,作為西域36國之一疏勒國的首府,也就是今日的喀什市,西漢時已是舉足問鼎的重要城池。

  我們可以想見,當時的城裏城外,車水馬龍,行商坐賈,比比皆是;雜貨紛呈,琳瑯滿目;市場上充斥著絢麗多姿的各類服飾,一陣陣嘈雜如潮語言……肯定是一個繁華熱鬧的場景。而當時疏勒城(喀什)市場上的暢銷熱貨,當然首推帛、錦、綺、緞之類的中原絲織品,其次多有月氏細氈;大秦(古羅馬)琉璃、安息(今伊朗)香料、罽賓(今克什米爾)麻布、大宛(在今中亞烏孜別克斯坦)駿馬、于闐(今和田):玉石與龜茲(今庫車)鐵器等等;本地自産的手工業品和農産品想必也不少。

  那麼,2100多年前的疏勒城(喀什),在整個天山南北西域36國中何以能獨"有市列",而且又能生意興隆通四海呢?還是張騫給出了答案:因為"疏勒城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7000多公里的總長,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一段很長的里程。可以想象古代的任何商隊,想在"絲綢之路"走個來回,都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各國的商品仍然還是成年累月、浩浩蕩蕩地涌入歐洲和中國市場。其中的奧妙就在於"絲綢之路"的途中有著許多商品集散、中轉站。在國外,印度、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國都自覺地充當著這種商業流通仲介的角色,因為這實在是有利可圖。而在中國境內,最理想的商品集散、中轉地,則非當時的疏勒城莫屬。

  沿著絲路北道,疏勒城東接玉門、敦煌,南通罽賓、印度,西達月氏、大宛,北抵烏孫、康居。地理交通方面的四通八達,使得疏勒城成為這條要道上當其要衝的關口。

  在地勢上,疏勒西倚蔥嶺,東對瀚海。西去的各國商隊,飽嘗戈壁沙漠之苦到達此地後,前面將有海拔四五千米的蔥嶺等著他們去攀越;東往的各地賈客,剛從嵯峨險峻的蔥嶺之間活著下來,在這裡稍定驚魂之後鼓勇再行,也是大有必要。對於艱難跋涉輾轉于"絲綢之路"的商旅、使節,都不得不承認"田地肥廣,草木撓衍,不比敦煌、都善問也"的疏勒城是他們集結休整的最理想之地。

  既然能在這裡集結休整,各國商隊何不就在這裡將攜帶的貨物倒手集散,各取所需後便掉頭回返呢?答案當然是十分肯定的。於是,商品的集散、中轉站就形成,疏勒城的"市列"就得天獨厚地出現。蓬勃興盛的絲路貿易,極大地促進了古疏勒物質文明的發達,而疏勒本地雄厚的經濟實力又反過來參與和促進了"絲綢之路"的貿易經濟。

  當然,西漢的疏勒城成為"絲綢之路"通衡重鎮,並進而發展為天山南北首屈一指的商業城,除卻"天時"--絲綢貿易的大背景與"地利"--優越的地理交通條件之外,在當時也不乏"人和"--本地經濟、政治、軍事實力的雄厚等有利因素。

  "絲綢之路"造就了疏勒城形象的輝煌,而疏勒城也為"絲綢之路"的繁榮相中圖古代文明的發展大大增添了光彩!

  到了唐代,這裡又成為著名的"安西四鎮"之一的疏勒鎮。唐玄奘到西天取經,路過此地後著有《大唐西域記》,對喀什當年的描述可謂墨濃彩重,細微見著。"五口岸通八國,一條古道連亞歐",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地,仍舊是中外商賈雲集的國際商埠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還被描寫成"貨如雲屯,人如蜂聚"的"東方開羅"。

  數千年來,喀什一直保持著東西方貿易交匯點的地位,東方出口的物資要在此地驗關過境,西方進口的物資要在此地簽證集散。疏勒城堪稱為我國新疆古代的第一座商業城!

  此外,喀什是新疆伊斯蘭教根基較深的地方,但其前身古疏勒園在我國西域佛教史上的地位,其實也是相當可觀的,曾與于闐(今和田)、龜茲(今庫車)、高昌(今吐魯番)並列為西域四大佛教文化中心,有過燦爛多采的佛教古文化;至今還有不少古代的佛教遺跡。

  公元六世紀初,整個西域都崇奉佛教,"疏勒"是佛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方之一,喀什三仙洞就是國內現存的最早的東漢時期佛窟。唐朝末年回鶻汗國解體以後,隨著維吾爾族的逐漸形成和伊斯蘭教的擴張,佛教文化慢慢退出了整個西域。今天的新疆,除了少數蒙古族聚居區信奉藏傳佛教之外,已經很難看到佛寺的蹤影。在這個民族大融合、宗教文化大變遷的複雜過程中,喀什起到了關鍵的樞紐作用。

  喀什是塔裏木盆地西緣最古老的綠洲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特色,在整個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新疆的縮影。今日的喀什更是市井繁盛,巴扎上物品豐富、無奇不有,並享有"歌舞之鄉"、"瓜果之鄉"的美稱。特別是作為南疆最大的貿易市場--"東門巴扎"裏,精緻的花帽、美觀別致的英吉沙小刀、民族風格的陶器……琳瑯滿目,無奇不有;各種民族風味小吃,及甜瓜、石榴、桃、葡萄等各色瓜果則飄香誘人,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觀光遊覽。

責編:朱亞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