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建設節能省地型居民小區
——“既為居民建好房,又為子孫留夠地”
央視國際 (2005年08月03日 05:36)
《人民日報》消息:本報合肥8月2日電 記者劉傑、何聰報道:一排排新樓房拔地而起,一個個棚戶區變成亮麗小區。7月21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洗雲居,剛剛從“窩棚棚”搬進新樓房3個月的孫學超興奮地説:“幹了一輩子挖煤工,沒想到老了還能住上新樓房,瓦斯燒飯,太陽能熱水,又節能又省錢,政府替老百姓想得真周到。”淮南市建委副主任丁立坤告訴記者,在淮南,像孫學超這樣從“煤窩窩”、“灰窩窩”搬進新樓房的居民,目前已有12萬人左右,還有18萬住房困難居民將在未來兩年內搬進新居。
作為老煤炭基地的淮南,過去因煤建城,隨採隨建,形成20多個“城中村”,8萬多人住在與城市很不和諧的環境裏。到2003年,老礦區還有15萬多人住在擁擠的棚戶區,人均居住面積僅有6平方米。因為採煤,全市還有10多萬城鄉居民受到地面沉陷的威脅,交通、水管、供電、通訊等公共設施破壞嚴重,群眾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2001年調任淮南市委書記的陳世禮説:“安居才能樂業,樂業才能保安全、保安定。”市委、市政府為此決定加快建設以安居促安全、安定的“三安工程”。市政府出臺30多項優惠政策為杠桿,幫助淮南礦業集團實施350萬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吸引開發商參加300萬平方米的“城中村”改造,同時爭取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建設120萬平方米沉陷區居民住宅,“三管齊下”推進舊城改造。
“既為居民建好房,又為子孫留夠地。”市委、市政府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規劃“瘦身”,設計“健美”,經濟實用,節能省地,把“城中村”、棚戶區變成一個個節能省地型的景觀小區。向空中要地,新建房全部為多層或高層建築;墻體材料推廣煤矸石、粉煤灰新型墻磚;變害為利,燃料推廣使用當地豐富的瓦斯資源。記者注意到,新建小區內不光樓房建造精美,而且家家戶戶接通瓦斯利用管道,統一配置瓦斯灶和表,樓頂統一設計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城中村”最多的田家庵區,堅持節能省地搞建設,所有住宅、商貿和文化設施都是就地改造。
為節省土地,淮南新建小區不但不徵新地,有些地方還利用廢棄土地。建西村原來390戶的住宅佔地90畝,現在全部新建成五六層樓房,安置了500多戶,沒徵一分地,戶均住房面積則由20多平方米增至七八十平方米,小區內還新添了休閒廣場和34%的綠地。丁立坤算了一筆賬,按這種改造辦法,30萬住房困難戶住房面積增加2/3,建設用地不增一畝,而且由於採用新型墻體材料,還可減少燒磚損毀田地近7000畝。
責編:陶亮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