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改造防滲水 寧夏灌區節約使用黃河水
央視國際 (2005年07月10日 05:24)
“黃河之水天際流,流到我的田裏頭;不淌白不淌,不流白不流。”這是寧夏引黃灌區農民以前對水資源的認識。如今,幹部群眾這樣説:“黃河之水貴如油,節約用水嘗甜頭;國家資源莫浪費,降低投入保豐收。”觀念變了,有力推動節水工作,灌區節水率平均提高10%,水費平均降低20%。
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説。然而近幾年,隨著黃河來水偏少,節約使用黃河水成為擺在寧夏幹部群眾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寧夏引黃灌區的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原有基礎上改造和修建的,渠道滲水、水利用效率低始終困擾著灌區農民。為解決這一問題,寧夏利用6年時間,累計投資3.6億元,在引黃灌區實施節水改造工程。如今,惠農渠和漢延渠的“惠漢合併”工程已列入計劃,此項工程實施後,可以縮短幹渠長度106公里,減少水量損失4.97億立方米。與此同時,灌區農民對支渠和鬥渠也進行大面積整修。中寧縣在今春實施的末級渠係改造工程中,投資428萬元,對3個鄉鎮的末級渠係進行砌護改造,長達48公里,改善灌溉面積2.2萬畝。僅今年春季,寧夏進行維修砌護的支渠、鬥渠就長達200多公里,渠道維修後與維修前相比,節水率可提高3%至5%。
寧夏節約使用黃河水的另一項措施是,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作用。由當地農民推選産生的用水者協會,目前在寧夏已多達900個,協會在推行水費改革的同時,努力改變當地農民傳統用水觀念。農業大縣平羅縣姚伏鎮農民用水者協會,管理支渠、鬥渠84條,灌溉面積8.3萬畝,共有用水戶6341戶。農民用水者協會全面推行“一把鍬”管水制度,原來的晝灌夜不灌、淹灘漫路、縱水入溝的現象大為減少,節水幅度高達8%。青銅峽市瞿靖鎮漁糧農民用水者協會,鼓勵農民節約用水,鬥渠用水量最高為畝均416立方米,最低畝均313.5立方米,漁糧支渠比去年同期節水18.8萬立方米,節水率13.8%,每輪灌水比以前縮短了2至3天,畝均水費由原來的49元下降到現在的33.24元,降幅為30%。
今年,寧夏在水稻面積增加20萬畝、幹渠引水指標比去年同期下降5%的情況下,引黃灌區順利度過了第一個灌溉高峰,確保了小麥灌水和水稻插秧用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分管農業工作的副主席趙廷傑説,寧夏引黃灌區南北長320公里,東西寬40公里,灌溉面積626萬畝,如果每畝農田節約用水10立方米,那將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數字。
責編:朱亞菲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