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海上升明月 兩岸一家親 > 正文

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6日 22:32)

  台灣被日本霸佔的最後8年,日本軍國主義又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組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行神聖的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又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次重要國際會議

  進入1943年,反法西斯陣營開始反攻,消滅德意日法西斯的戰爭進入最後決戰階段,如何部署反法西斯盟軍的全面攻勢和討論戰後政治格局,已經成為盟國面臨的急迫問題。此外,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的重要性大為提高。美英等國認識到,戰敗日本軍國主義,必須借助已經進行多年抗日戰爭的中國戰場,任何最後解決戰爭和戰後問題的國際會議不能沒有中國參加。因此,具有遠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召開美、英、蘇、中四國元首會議,解決反法西斯陣營中面臨的問題。

  國際首腦會議在緊張的籌備之中。1943年10月30日,中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和美國、英國、蘇聯三國代表在《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上簽字。中國沒參加起草、但作為簽字國的這一宣言,確定了關於國際政治的基本準則,既是開羅會議的前奏,也是後來聯合國預備會。正是因為這一宣言,簽字國和法國後來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同時也奠定了中國參加大國會議的基礎。

  11月18日,19日,21日,蔣介石、丘吉爾、羅斯福先後趕到開羅。11月23日上午,密碼代號為“六分儀”的第一次會議,在羅斯福下塌的美國大使柯克的別墅正式開幕。開羅會議分為兩個階段,三巨頭協商的中心是如何在對日最後作戰中的相互協作問題,以解決中國軍隊和盟軍在緬甸反攻、中國收復失土、中美軍事合作、軍事佔領日本、解放朝鮮、日本皇室地位等問題。會議為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作了必要的準備,法西斯失敗的日子即將來臨。

  在如何處理日本佔領的領土問題上,在11月26日會議第一階段結束時,通過了著名的《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宣言全文是:“三國軍事方面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決心以不鬆馳之壓力,從海陸空諸方面加諸敵人。此項壓力已經在增長之中。

  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侵略。三國決不為自身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或佔得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日本亦將被逐出其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我三大盟國抱定上述之各項目標並與其他對日作戰之聯合國家目標一致,將堅持進行為獲得日本無條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長期作戰。

  羅斯福、蔣中正、丘吉爾(簽名)”。《開羅宣言》在獲得斯大林同意後,于12月1日以四國元首的名義正式公佈。

  四國首腦會議,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國元首頻繁接觸之後國際間召開的第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決定,永遠結束日本的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規定日本無條件把在過去對外侵略過程中依靠武力無恥佔領的外國領土交出來。在對華問題上,日本在甲午戰爭中霸佔的台灣、澎湖地區也將交還中國。開羅會議因為作出的正確決定而永垂史冊。

  在二戰結束前夕,在以後相當長的歷史階段一直起著重要作用的另外一次國際會議召開。1945年4月25日,包括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在內的56個國家在美國紐約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6月26日,與會各國代表簽署歷史性的國際文件--《聯合國憲章》。聯合國的成立和中國成為創始會員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本身,肯定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主權完整性,同樣也意味著肯定了中國對台灣地區的主權和治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第三次重要國際會議召開。1945年7月17日12時,又一次國際首腦會議在德國柏林波茨坦舉行。參加這次代號為“終點”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于26日發佈了《波茨坦公告》。公告內容得到中國政府的同意,也以美、英、蘇、中四國元首的名義發表。《波茨坦公告》第八點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波茨坦公告》強化了《開羅宣言》的條款。

  因此,台灣歸還中國早在二戰結束前夕作出明確的規定。正是因為歷史上台灣一直屬於中國,正是因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對台灣屬於中國的肯定,所以在台灣問題上,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對中國領土台灣提出過主權要求。對世界各國來説,台灣是中國領土,就象夏威夷地區是美國領土、車臣地區是俄羅斯領土一樣,既不能質疑它的所屬,也不能讓其“獨立”,因為這涉及到當事國的主權,是屬於當事國的內部事務,別的國家無權干涉。

  國際社會公認台灣屬於中國,是維護人類正義、國際公理的結果,為堵截外國干涉中國內政、插手台灣問題,制止“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提供了法律保證和現實基礎。

  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繼意大利、德國投降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軍艦上,盟軍接受了日本的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禮堂舉行。隨著日本的投降,台灣的法律地位即已確定,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兩岸生活的都是中國人。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國民黨相繼成立了台灣黨務機構。在1941年2月10日,重慶成立“台灣革命同盟會”,主管台灣事務。同年又在香港(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遷廣東)成立“台灣黨務籌備處”。次年,又組織“台灣黨務訓練班”。1943年初,又重新成立“中央直屬台灣黨部”,委員有林忠、丘念臺、郭天乙和謝東閔,翁俊明(後為王泉笙、蕭宜增)為主任委員,黨部遷福建漳州、永安等地。除此之外,在成都中央軍校專門設立台灣義勇隊,共有3個區隊9個分隊184人,訓練台灣省籍幹部。

  把接收臺、澎地區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是在開羅會議以後。1944年4月,當時國民黨的主要智囊團中央設計局,根據蔣介石的要求設置“台灣調查委員會”,通過對日軍在臺律令的研究,起草如何順利接收臺澎地區的具體計劃。同年年底,國民黨的最高黨訓組織中央訓練團另外設置“台灣行政幹部訓練班”,共有民政、工商、財政、金融、農林、漁牧、教育、司法小組162人,此外還培訓警察932人。幾年來,國民黨為接收台灣確實做了不少工作,但做得不深入,終於導致接收台灣後不久發生社會動亂。

  日本投降後,接收台灣立即成為國民政府的頭等要務,而且沒有過多的考慮時間。1945年9月1日,國民政府公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大綱》,任命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警備司令。其後不久,中國空軍第一路軍司令張廷孟飛到台北,降下日本總督府上的日本國旗。10月15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飛抵台北,設立“台灣前進指揮所”。葛敬恩以備忘錄形式通知末代總督安藤利吉,要他做好全部交接準備。安藤利吉是老實接受失敗事實,但日軍中的一些軍國主義分子還有搗亂行為。

  事隔50年,台灣人民終於等來了祖國的軍隊。10月17日,美軍的30多艘軍艦和10多架飛機,滿載中國國民政府接收人員和軍隊到達台灣。國民黨的第73師在基隆港登陸時,台灣同胞熱烈歡迎。他們登上火車前往台北時,30萬民眾站在幾十公里長的鐵路兩邊歡迎。但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台灣人民就對不守紀律、素質低下的國民黨軍隊産生了厭惡感。

  中國軍隊控制台灣主要戰略要點後,10月24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司令陳儀、交通處長嚴家淦、工礦處長包可水和美國陸軍上校顧德理、海軍上校凱爾飛抵台北。松山機場四週擠滿歡迎的民眾,先期到達的行政長官公署和警備司令部官員也到機場迎接。日本的末代總督也到機場迎接。中國政府派出的地方長官的到達,標誌著中國已經在台灣行使行政權力。

  第二天,台灣人民早就盼望的一天,10月25日上午9時,“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公會堂舉行。日本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代表16萬駐臺日軍,向中國政府代表、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脫帽鞠躬行禮,呈上軍刀,在投降受領證上簽字。當天下午舉行盛大的慶祝大會,第二天又舉行台北環市大遊行。

  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公佈了這一消息。陳儀長官代表國民政府在廣播講話中宣佈:“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此一極有意義之事實,本人奉命特向中國同胞及全世界報告週知。”被日寇侵佔50年又152天的台灣終於回到祖國懷抱。為紀念台灣光復,“10月25日”被定為光復節,每年的這一天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對於這一節日,所有中國人都感到分外高興,只有“台獨”勢力痛恨、仇視這一天。

  大海記下了海峽兩岸50多年來的風雲變幻!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中國人迫切要求走和平、民主、團結建國的道路,建設一個獨立統一、繁榮富裕的新中國。然而國民黨蔣介石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亟待休養生息的中國,再次陷入全面的內戰之中。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退到台灣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依靠美國的支持,在島上苦心經營,試圖與祖國大陸爭奪“中國代表權”,1971年10月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得到全面恢復,台灣當局被驅逐出聯合國及附屬機構,“誰代表中國之爭”得到圓滿解決。李登輝和陳水扁主政期間,打著“台灣獨立”旗號的分裂勢力,違反中國台灣地區現行“憲法”和廣大台灣同胞的意願,試圖把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破壞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攸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聖的使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面前,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台灣問題若繼續拖延下去,就意味著喪失民族振興的機會。在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海峽兩岸只有攜手共進、加速祖國統一進程,才能使兩岸共享中華民族的的偉大輝煌。

  百年滄桑,百年悠夢。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也是21世紀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契機,它已溶鑄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坎裏。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旗幟下,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共同振興中華。這就是歷經滄桑的兩岸所有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台灣地區的發展史上,需要再寫下這一新的篇章!

  大海將是這一新篇章的見證人!

責編:王京  來源:中國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