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的咽喉
央視國際 (2002年06月04日 20:22)
台灣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可作為主要的佔略點對我沿海防禦起到骨幹支撐作用。台灣與海南島相映,形成“雙目”;北和舟山群島呼應,構成“倚角”;足以掩護我東南沿海6省市及該方向的戰略縱深。
台灣海峽長約220海哩,平均寬度約90海哩,是我國沿海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太平洋地區一條重要的國際航道,日均通過的商船達百艘之多。我國四大外貿航線有三條需要南下。
台灣海峽的航行暢通對我國民經濟均恒發展和外貿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國雖有18400公里的海岸線,但只與一個大洋相連,我國諸海又被包圍在第一島鏈,實際處於半封閉狀態。如我們要跨入大洋,就必須衝出第一島鏈,打破纏在我們身上的這個鎖鏈。
而這根鎖鏈的各節中,台灣是最薄弱的一環。
台灣直面太平洋方向上,有很長的海岸線。其東側每一公里長的海岸線外都有數百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而且我國在東太平洋上擁有10萬平方公里的海底資源開發區域,台灣島是我國太平洋海底資源主要前進基地。也就是説,台灣還是我國走向遠洋的大門。
台灣北距鴨綠江900海哩,南至北侖河口與南沙群島均約800海哩,一支艦隊從此出擊,在二天內,機動範圍可覆蓋整個中國沿海;向北可抵東海抵黃海作戰,,向南可直接打擊侵犯南海之敵。
台灣也是第一島鏈上的中間位置,向北排列著硫俅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宛蜒2000多海哩,南望則是東南亞數千群島,縱深也有數千海哩。從台灣向東,跨越1200公哩,則可進擊第二島鏈。僅從軍事角度來看,雄居台灣一點,可危震三方。
台灣本島長390公里,寬約140公里,面積3578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佔69%,平原佔31%,島上不利於大兵團作戰,而面向大洋一側的海岸,均為懸崖,直立百丈,無法進行大規模登陸,具有極為有立的防域自然條件。同時島上有雄厚的物資基礎,能保障一支現代化海軍的能力。台灣機場密布、港灣眾多,有高雄、基隆、台北、花蓮、蘇奧、左營等;如果與大陸一側的三都、閩江、湄州、廈門、東山等港灣和金門、汕頭、廈門、漳州、福州、龍田等一線機場相映成輝便構成十分有利的海空軍基地網群,足以滿足任何一支龐大的艦隊駐屯、補給、修理、集合、疏散、隱蔽及訓練、演習之需要。由於台灣與大陸近在咫尺,面向大陸一側地勢平穩,整個海峽內幾乎任何有礙航行之物,均可通航,極易得到大陸的支援和加強,戰時若有必要,甚至整個台灣海峽地區都可辟為軍事基地,該地區15,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均可縱橫機動,為海軍機動作戰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可見,由於台灣的優越條件,使她具有攻防兼備的優點,其作用遠不是數十、數百個珊瑚礁所能比擬的,也非“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所能概括的。
責編:王京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