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新聞發佈會匯總(舊) > 正文

2004年12月15日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5日 09:49)


  CCTV.com綜合消息12月15日,國務院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了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李維一就兩岸關係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李維一:各位上午好!發佈會現在開始。

  近一段時間以來,陳水扁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頻頻拋出“台獨”分裂言論,他公然提出今後三四年內終結“中國憲法”,在2006年推動公投復決“新憲法”草案,催生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台灣“新憲法”,並且在2008年實施。他強調,有關“憲政改造”的爭議,不應把重點放在“修憲”與“制憲”的文字之爭,而要專注于“憲政改造”所帶來的實質改變。他還説中國是“外國”,是“敵國”,表示要在兩年內爭取將所有所謂“駐外機構”改名為“台灣代表處”,並稱先由所謂“國公營事業”著手,以兩年的時間來完成,並繼續揚言要以“台灣”的名義爭取加入聯合國。與此同時,陳水扁繼續玩弄暗渡陳倉的兩面手法,提出所謂推動兩岸協商對話,建立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迷惑台灣民眾,欺騙世界輿論。

  陳水扁的“台獨”分裂言行,戳穿了他自己所謂的促進兩岸和平,緩和兩岸關係的偽裝。陳水扁當局肆意推動“台獨”分裂活動,加劇了兩岸關係的緊張,是破壞亞太地區穩定與繁榮的最大亂源。陳水扁當局的“台獨”行徑,不僅激起了13億中國人民的極大義憤,也理所當然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質疑和反對。“台獨”沒有和平,分裂沒有穩定。陳水扁當局逐步升級的 “台獨”分裂活動,發展下去勢必斷送臺海和平,最終損害的是台灣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廣大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

  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任何背離這個原則,企圖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地位的言論和行動,都是與兩岸同胞期盼穩定和發展兩岸關係,維護臺海和平的願望背道而馳的。我們有最大的誠意,願以最大的努力爭取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我們堅決反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進行任何旨在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台獨”分裂活動。如果陳水扁執意按其所謂“台獨”時間表,蓄謀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中國政府和人民是絕不會坐視不管的。

  下面請各位提問。

  台灣東森電視臺記者:台灣“立委”選舉結果已經出爐了,“泛藍”過半。對這樣的選舉結果,大陸方面如何解讀?台灣這種新的政治格局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呈現正面發展還是負面發展作用?

  李維一:我們注意到了台灣這次選舉的結果。陳水扁當局最近一段時期大搞所謂“台灣正名”,挑釁大陸等“台獨”分裂活動是不得人心的。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仍然是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我們的對臺方針政策是一貫而明確的,即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我們願意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但是,我們絕不容忍“台獨”,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中國政府和人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台灣TVBS記者:這次“立委”選舉“泛藍”過半,一般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會緩和一些。可是您一開始時很嚴厲的批判,給人感覺“泛藍”過半後兩岸局勢還是往嚴峻的方向走,不知道發言人怎麼看“泛藍”過半後的臺海局勢?第二,“泛藍”過半後,春節包機直航是否有契機,對此您如何看待?

  李維一:對於你的第一個問題,兩岸關係的發展,關鍵要看台灣當局在今後採取什麼立場。我們已經多次説過,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放棄“台獨”分裂言行,兩岸就可以展現和平穩定發展的光明前景,這在我們“5.17”國臺辦受權發表的聲明中已經做了充分的闡述。我們注意到昨天陳水扁有關講話,這個講話表明,他依然堅持“台獨”分裂的立場。

  關於“三通”和春節包機的問題,在我們歷來的新聞發佈會和有關的政策説明書中都做了明確的闡述,這個方針和立場,我們是沒有改變的。

  中央電視臺記者:12月8號,首批福建居民已經開始赴金馬旅遊,您對此如何評價?赴金馬旅遊的範圍以後是否會擴大?

  李維一:我們歷來關心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同胞的利益。我們也採取了各項措施促進福建與金門和馬祖地區的交流,對此我們做出了許多努力。福建省的有關方面為了保證福建居民赴金馬澎地區旅遊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福建和金門的雙方業者也就福建居民赴金馬旅遊的保護措施和有關權益保護問題進行了充分協商。在此基礎上順利地實現了首批福建居民赴金馬旅遊。我們歷來主張應該儘快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 “三通”,真正地造福于兩岸同胞。

  台灣中天電視臺記者:台灣方面最近發佈了一份“國防白皮書”,裏面提到近年來有大量的大陸偷渡客到台灣,也提出“第五縱隊”的問題,甚至已經把“國防部分”一些內容提到“反恐”的層次,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

  李維一:台灣方面經常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言論,這是天方夜譚,是無中生有的捏造。第二,這種説法依然是企圖升高兩岸的敵對狀態,製造台灣民眾與大陸的對立。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最近我們關注到,根據台灣的媒體報道,近日台灣方面決定將會開放凈值70億以上的證券商赴大陸開設子公司,請問大陸方面對此持什麼態度?

  李維一: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兩岸的證券、銀行、保險等金融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需求已經日益迫切。多年來,為推進兩岸的金融交流與合作,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像大家已經了解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先後批准和設立了2家台資銀行和29家台灣金融企業在大陸設立了38個代表處。並向台資企業開放大陸A股市場,現在有兩家台資企業在A股市場上市了。目前,兩岸金融交流和發展是否取得進一步的進展,關鍵在於台灣當局人為設置種種不合理的障礙。我們希望台灣當局從台灣民眾和台灣經濟發展的利益著想,取消這些人為限制,為促進兩岸金融業交流與合作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台灣中央社記者:我們在紀念溫世仁先生的時候,發現他是無私地奉獻。聯想到最近,從上海到台灣發生一個比較感人的故事,就是臺商早産兒的事情。但是,從上海花了20個小時回到台灣去就醫,從上海到廈門經歷了17個小時,讓人感覺很痛心。現在有這麼發達的交通,為什麼不能把小孩儘快送回去?有關臺商醫療救助的問題或者臺商返鄉過節的問題,臺辦部門是否可以為我們臺商多做一點事?

  李維一:你所提到的小安安的事情,我們也注意了解而且提供了支持,就是那個早産兒回台灣就醫的事情。在大陸,當地的有關部門和醫療單位對搶救和治療這個早産的小嬰兒做出了很多努力,採取了很多措施,上海的急救車從上海日夜兼程地趕到廈門。之所以未能實現直接送達,我想這個原因也是眾所週知的。從1979年我們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時,就呼籲採取措施推進兩岸儘快實現“三通”,包括直航。之所以長期沒有實現,原因何在?我想大家也是清楚的。為了保障臺商和在大陸的台灣同胞的利益,我們採取了許多措施來方便他們往返兩岸,其中包括春節包機, 在2003年春節就實現了。但是,我們所警惕和反對的是台灣當局假借台灣民眾的名義來進行“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行徑,並且很不負責任地散佈了很多挑釁大陸的言論,製造了很大的障礙。對於關心台灣同胞,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我們是一貫的,是不遺餘力的,我們今後也將這樣繼續做下去。

  美國之音記者:過去大陸當局的矛頭和重炮都是針對陳水扁,現在有沒有可能邀請在野黨,如國民黨、親民黨到大陸訪問或者協商?

  李維一:首先我要説,我們不是説炮口轟向誰,我們是反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國家。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台獨”言行,不管哪個人哪種勢力,只要這樣做,我們都是反對的。我們是歷來積極主張,也一直呼籲,我們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來大陸,就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充分地交換意見,這是我們一貫的立場,多年來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台灣《中國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大陸的立場是願意盡最大誠意、最大努力促進兩岸和平的實現。您剛才也提到對於政黨交流的部分,歡迎任何台灣人士和團體來大陸。就前面的邏輯來説,大陸也不排除用任何主動的方式邀請這些人來嗎?您剛才提到求和平、求穩定是台灣的主流民意,大陸有沒有可能主動伸出手,就是説你們是否可能主動邀請“泛藍”陣營來大陸訪問?

  李維一:我們的立場一直是開放的。我們積極主張並且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當然也要看台灣的有關人士、有關團體他們有沒有來訪的意願,是不是有這樣的要求。我們的立場是開放的。

  台灣《聯合報》記者:台灣“立委”選舉過後,您認為兩岸關係緩和了嗎?

  李維一:我在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台灣TVBS記者:延續剛才中央社記者講的小安安的問題。這次兩岸合作把她送回台灣,台灣民眾非常感動。像這樣的狀況,以後大陸會不會把這個“小三通”模式變成常規的渠道?

  李維一:我們會繼續做,而且會採取更積極的措施,力爭採用更為省時省力,更快捷的方式把危重病人送到他想去的地方。

  台灣《聯合報》記者:現在距離春節只剩下一個多月了,這次有沒有可能實現春節包機?

  李維一:這個問題剛才已經回答過了。

  日本共同社記者:現在台灣的“執政黨”有沒有分裂的傾向?

  李維一: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在會後與在座的台灣記者們探討一下。

  美國彭博財經通訊社記者:美國駐日大使説這次台灣選舉的結果,美國覺得應該可以改善臺海關係,為什麼您覺得沒有改善呢?

  李維一:我剛才在回答前面記者提問的時候已經講明了問題的本質,關鍵在於台灣當局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當局儘早放棄“台獨”分裂立場,停止“台獨”分裂活動,這是改善兩岸關係的根本。

  本次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編:王麗華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