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江蘇太倉修復鄭和遺址遺跡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13日 17:34)
新華社南京6月13日電(記者姚玉潔 王力)隨著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到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訪古探幽,太倉市也加緊了對鄭和遺址遺跡的修繕和復建。
記者近日在太倉瀏河天妃宮看到,已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工人們正忙於復建天妃宮正殿遺址,寢殿建築也在修繕中。
太倉瀏河天妃宮,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於現址。天妃即媽祖,是中華民族的海洋保護神。據記載,鄭和每次下西洋前,都要把瀏河天妃宮修葺一新,然後“艤舟寺下,官軍人等,瞻禮勤誠,祀享絡繹”,場面非常隆重。瀏河天妃宮因此成為江南地區最古老、最負盛名、最具獨特歷史價值的媽祖廟。
保留至今的主建築天妃宮寢殿,是典型的明清時代江南蘇式建築,高12.5米,面闊21.84米,進深16.3米,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磚雕券洞門,結構形式古樸典雅,氣勢軒昂。 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下西洋580週年,天妃宮寢殿被辟為鄭和紀念館。紀念館現藏有跟隨鄭和六下西洋的武官周聞墓誌銘等珍貴史料和文物。大廳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鄭和手握航海圖的座像,環墻是三幅巨型磨漆壁畫《鵬起瀏江》。在鄭和紀念館館長劉咏的指點下,記者發現,漆畫所繪寶船船頭用蛋殼拼貼而成,不管在哪個方向,參觀者都能感覺到寶船迎面駛來。
瀏河天妃宮在鄭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還在於鄭和所立《通番事跡碑》。明宣德八年(1431年),鄭和以花甲之年第七次下西洋前,詳細記述了他歷次下西洋的經過,刻《通番事跡碑》立於瀏河天妃宮,以“昭示永久”:“和等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七次。每統領官兵數萬人,海船百餘艘,自太倉開洋”。此碑現已佚失,1984年,太倉根據原碑文予以重刻,立於原處。
“太倉市目前正在新建鄭和紀念館,瀏河天妃宮也將於6月底修竣開放。”紀念館館長劉咏告訴記者。太倉在元代即享有“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的美譽,海運發達,當地的造船業也因此繁榮,明初曾在此設蘇州府造船場。
責編:王麗華 來源:新華社
|